李志強
摘 要:從根據教學內容引導學生思考開始談起,繼而對如何激發學生主動學習的動力做了詮釋,最后以討論引導學生在學習中學會做人終篇。
關鍵詞:小學科學;教學內容;思考;學習動力
一、根據教學內容引導學生思考
“馬鈴薯在液體中的沉浮”一課中,物體在水中會受到浮力,問物體在不同的液體中,受到的浮力一樣嗎?同一種物體在不同液體中都會浮起嗎?接著引導學生思考馬鈴薯在不同液體中的沉浮問題。然后引導學生設計對比試驗驗證自己的想法,并指導學生做探究試驗,記錄觀察結果,根據記錄數據進行合理解釋,形成自己的觀點。最后引導學生觀察其他的物體在液體中的情況,討論現象,并列舉其他事例。
二、激發學生主動學習的動力
在學習“油菜花開了”時,教師通過引用解剖的方法來幫助學生掌握有關油菜花等綠色植物的結構,通過知識講解的方式,讓學生了解果實來源于何處,并以探討問題的教學模式,激發學生主動學習的動力,幫助學生樹立以科學的眼光來觀察事物的科學態度。通過指導學生進行油菜花的外部結構觀察,并使用解剖的方法來觀察植物的內在結構,以詢問和合作的方式來引導學生一步步發現油菜花的結構,建議使用聯想的學習方法,進一步開闊學生的知識點,從而可以舉一反三,由油菜花來聯想其他植物的結構,并且將學習了解油菜花的知識技能延伸到其他相似植物,并建議通過文字說明和手繪圖片對所觀察到的植物進行描述。
三、引導學生在學習中學會做人
“豆芽的成長”一課中,學習了豆芽的生長狀態和生長習性。需學生每組種植不同環境的豆芽,種植之前和之后開展討論會,讓學生一組一組地交流經驗和知識。并且教師需要在這里開展提問,激起學生的動手能力和協作能力,讓他們在問題解決之后產生那種非常自豪的心情。可以不用遵從教材上面的指示,完全讓學生發揮自己的天賦和能力,讓學生對待事情需要專注不一的態度、持之以恒的信心。讓學生在小組內各個做比較,交流心得。在所有的資料籌備好,心得總結之后,就需要開導學生的思維了,讓他們知道豆芽的生長不容易和艱辛。那些培養豆芽失敗的學生,讓他們反省一下為什么會失敗,是不是澆水太多了?還是條件不充分。課前的時候就需要學生自己調查豆芽的生長需要什么,免得在小組實驗的時候不知道怎么操作和培養,在完成實驗之后撰寫豆芽生長報告,不讓學生在學習的途中迷失方向。最后就是豆芽的報告,每組的環境不同所以報告都是各有千秋,但是一個人的力量也是有限的,但是一群人的力量就是無限的,所有讓學生在這次活動中完全感受到團隊的力量,讓學生知道不管是什么條件豆芽都可以生長下去,就像人一樣,不管成長的道路如何艱辛都必須堅持下去。
總之,教師要做好舵手,讓科學課堂活力充沛,讓學生好學不倦,激發學生主動學習的動力,讓他們的綜合素質得到提高,使之德才兼備。長此以往,我們的科學課堂一定魅力永存、芳香馥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