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小娟(運城學院山西運城044000)
基于人文理念下的普通高校瑜伽教學課程優化策略
□孫小娟(運城學院山西運城044000)
隨著時尚休閑體育在高校中的日益受歡迎,高校開設瑜伽課程應運而生,成為廣大學生積極參與報名學習的對象。瑜伽作為一種時尚的運動健身方式,越來越受到在校大學生及現代年輕人的推崇,其應用范圍的擴張和發展力度,使得瑜伽文化呈現多元化的姿態,特別是在我國素質教育以及“健康第一”理念基礎的今天,瑜伽運動成為大學生,特別是女大學生所喜愛和追捧的新興體育健身運動之一。實踐證明,高校通過引入瑜伽運動處方可以有效地提高大學生心理健康指標以及生活質量,而且還可改善大學生肺活量、體重指數、屏氣時間以及各個身體圍數比例等方面具有顯著性的下降,進而使大學生達到心理素質及個人身體狀況得到積極地全面地發展,培養大學生高雅的氣質及文化內涵。據此,本文通過探討瑜伽對大學生身心健康的積極影響,并闡述了當前瑜伽選項課在我國高校體育運動項目中發展狀況,以期尋得提高瑜伽選項課在高校體育課程中的健康發展提出理論參考和建議,進而為瑜伽課程更高的走入高校體育課堂,全面增強我國高校大學生的身心健康發展提高建設性的意見和建議。
高職院校高職院校學生體育學習厭學
近年來,在世界流行和大熱的瑜伽,是一個非常古老的能量知識修煉方法,集哲學、科學和藝術于一身。五千年來,印度的修行者們在漫長時間中的摸索和研究,通過模仿動物的動作、自我救助以及自我感悟等理解,逐步地感應身體內部的微妙變化,探索身體的奧秘,促進內在精神與外在身體運動的統一,這就是瑜伽的來源。因此,可以說瑜伽的本意就是“結合”,練習瑜伽本身就是有自我實現的含義。當今世界,國際格局正在經歷前所未有的深刻調整,其中一個重要趨勢就是亞洲在全球格局中的地位不斷上升。瑜伽作為一門文化學科,同時也是一門使人們在體質、精神、道德及愉悅心靈等各個方面修行的生活藝術。它完全不受種族、年齡、性別、宗教、信仰的限制,這種態度使得瑜伽思想具有非常明顯的明確性和實際性。伴隨著世界全球化的越演越烈,當今世界,國際格局正在經歷前所未有的深刻調整,其中一個重要趨勢就是亞洲在全球格局中的地位不斷上升。而高校作為輸送人才的綠色通道,通過傳播瑜伽文化以及積極參加瑜伽運動的關鍵所在,將瑜伽精神灌輸在體育課堂之中,對提升大學生的身心健康發展具有積極地促進作用。
伴隨著高校體育課程的深入改革,瑜伽作為印度的一種傳統健身方式,也順應了時代的潮流加入了高校體育教學的步伐之中。瑜伽以“健全的精神賦予健全的心靈”為核心價值,為改善大學生身心健康體質的發展提高了方方面面;例如:可以有效調節大學生的身體靈活性,呼吸暢通,體態以及力量的變化。與此同時,它還可有效改善大學生的腦力,通過科學地強加練習,瑜伽可以為大學生帶來內心的平靜和更好的集中注意力,從而使得大學生在繁忙的學習生活中愉悅心靈,修身養性。瑜伽最重要的是放松、平衡、獲得寧靜。大學生在練習過程中,老師一般都會讓大學生經常保持微信,身心保持愉悅,關注身體,讓身體、心靈在一呼一吸中吸進純凈,吐出毒素,進而有效地調節大學生體內核心系統的工作。因為身心是否能夠獲得營養且平衡的內能量直接取決于多個系統的整合工作:神經內分泌系統,呼吸循環系統及消化排泄系統。瑜伽的體式、呼吸和冥想技巧的練習可以深入機體深層及能量層以達成調節整合的效用。
近年來,我國高等教育規模得到了空間的膨脹與發展瑜伽教學在高校體院的開展不僅有效地完善了公共體育課的項目結構,而且還加快了素質教育在高等院校中的實施與發展。然而,瑜伽運動作為一種文化現象,在高校開展中仍然只單單停留在最為基礎的理論層次方面,而面對較為全面的知識教學體系并沒有一個系統的組織結構。瑜伽教學課程安排較為松散、教學教材開設不同意、教學理論知識不集中、瑜伽教材的短缺造成瑜伽課程缺乏一定的科學性、合理性、實用性以及針對性,這不僅嚴重影響了瑜伽課程的可持續發展,而且對大學生在聯系過程中的身體素質具有一定的負面影響。據此,積極完善瑜伽課程理論體系是高校體院所亟待解決的問題。除此之外,當前,我國大部分高校開設瑜伽課程具有一定的局限性,教學條件有待完善,教學經費投入有待保障,教學設施有待健全,高校體育領導人應按照“重組資源,優化配置”的原則構建具有專業特色的瑜伽課程體系。
3.1、構建瑜伽運動健身體系,提升瑜伽課程質量
瑜伽課程的教學目標時建立在課程設置、教學計劃以及教學實施等各個環節的實踐教學結果之中,對于專業的瑜伽體育教師而言,教學目標是其進行施教的重要策略和指揮棒,而對于學生而言,教學目標則是其學習的指南針,因此,制定科學合理、切實可行的教學目標是決定瑜伽教學成敗的關鍵所在。除此之外,在教學過程當中體育教師應將學生的身體健康發展需求以及生活、學習、工作的需求有機地相結合,通過有效地傳輸瑜伽文化和瑜伽自身魅力,提高大學生整體綜合身體素質水平,在整個瑜伽健身體系中要以提高學生健康水平以及人文素養為目標,將瑜伽運動中的核心價值如心靈的洗滌、道德的傳輸、精神的修行等等進行有效地教導,以期幫助當代大學生的身心得以健康發展。
3.2、加強瑜伽教師專業技術水平,提升瑜伽教師個人專業素養
教師是學校教育的實施者,高校瑜伽運動的整體健康發展水平是建立在具有一支良好政治素質、專業教育資深且具備瑜伽專業教練員隊伍的基礎之上。至此,我們必須要加大加強師資隊伍力量,提高體育教師專業技能水平,瑜伽體育教師要具備豐富的理論知識,有足夠的教育學、心理學知識的運用能力。除此之外,瑜伽是一種全方位的健身運動,因此瑜伽教師還應具備一定的健康理療與運動傷害方面的實踐經驗。隨著我國教育體制的深入變革,一個優秀的專業體育教師不僅僅要掌握瑜伽專業知識體系,而且還要始終站在時代改革的前沿,加強師生之間的有效溝通,行之有效的了解學生對瑜伽運動參與的新動態,玲瓏有致地安排教學內容及教學計劃,全面激發學生參與瑜伽運動的積極性與趣味性。
隨著我國體育事業的蓬勃發展,瑜伽作為高校休閑體育專業的重要組成部分,深入現代大學生特別是女大學生的喜愛和追捧。在實踐教學中,高校體育教師要時刻將“知行合一”教學理念貫穿于瑜伽教學課程始末。就瑜伽本身而言,瑜伽的功底并不是一蹴而就練成的,它是一個漫長的不斷學習和探索革新的過程,需要大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和悟性。高校體院開設瑜伽課程,不僅有利于幫助大學生消除學習及生活上的緊張情緒,而且在練習瑜伽期間,還可以幫助大學生有效地提升人際關系,樹立正確的三觀教育,促進大學生心理健康的養成,進而使學生保持積極健康向上的學習態度,體驗身心和諧的境界。因此在人文理念的指導下,通過不斷優化瑜伽教學課程,調整瑜伽課程結構,在學習瑜伽過程當中,不僅可以幫助學生塑造完美的形體,而且還能夠更好地認識自我、提升自我,從而滿足現代經濟市場對人才素質的需求。
[1]劉丹.健美操教學結構優化改革探討——以成都中醫藥大學體育學院為例[J].成都中醫藥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13,01.
[2]王甡.高校健美操教學社會實效性的促進與維護[J].長春教育學院學報,2013,18.
[3]陳溦.高校健美操教學中對學生創新能力培養的實驗研究[D].武漢體育學院,2009.
[4]葛柳.高校健美操教學中滲透人文素質教育的研究[D].湖南師范大學,2012.
[5]張革平.試論教學環境優化對高校健美操教學的影響[J].蘭州教育學院學報,2014,03.
[6]徐旸.高校健美操教學改革的思考與探索[J].體育世界(學術版),2014,04.
[7]李華梅.普通高校健美操教學優化路徑探索[J].佳木斯教育學院學報,2014,11.
[8]翟芳,施霏霏,王林.構建高校健美操美育教學模式的思考[J].揚州大學學報(高教研究版),201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