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健 劉紅梅 胥 馨
(空軍航空大學 吉林 長春 130022)
從詞義上理解,“能力”具有特定的含義,它是指“能勝任某一項任務的主觀條件”.從哲學的角度看,能力是指人們在認識和實踐活動中形成、發展并能表現出來的能動力量,它和馬克思所說的“人的本質力量”、“人本身的自然力”一樣,都是體力和智力的結合、物質和精神的統一[3].
課程設計能力是指對于課程目的、課程內容、課程評價、課程結構等各個范疇做出規劃和安排.在這一層面上,教師要對每一范疇都提出具體的觀點、主張以及實現這些觀點和主張的程序、方法,并且經常形成特定的課程設計模式[4].
課程開發能力是指借助學校教育計劃的實施與評價,以改進課程功能的活動的總稱.教師的課程開發能力較多表現為對課程必須圍繞著學生的全部經驗加以拓展,將正規教育與非正規教育聯結,包括將約束在單個學科中的教師的專業特性擴大到學校教育的整體;將與課程有關的決策重點從原先的“上意下達”的方式轉變為教師之間的“講座”方式;通過對決策過程的記錄和檢查,將結果再次反映到決策上,進而開發更合理的課程系統.而課程設計與開發能力所表現出來的特點個性,在很大程度上是由教師自身在課程的本質、課程要素的基本關系等問題上的認識水平和傾向性所決定的.此外課程設計與開發的哲學、心理學和教育學等方面的理論素養對于課程設計也產生深刻的影響.
首先,我們對教師的課程設計與開發的相關理論問題進行梳理、概括,設計了相應的問卷和訪談提綱.然后,進行問卷調查與處理,并整理出一些有價值的信息.結合問卷及訪談提綱,進行了大量的訪談,對象主要是我部工作在教學一線的教員,包括高、中、初職教員和教學督導專家.
調查顯示,目前教員對“課程設計與開發能力”并不是太了解,對相關理論的知識不是很清楚,基本談不上會主動去發展自己的課程設計與開發能力.
對后續課程內容和相關學科知識了解不夠,缺少新課程開出能力.在我們發放的問卷調查中,有這樣一道題目:“近5年您上過幾門選修課?”回答“0”的占50%.可見,一方面,我們的教員有可能沒有機會上選修課,這與我們開設的選修課程門數太少有關.另一方面,也暴露出教員個人沒有能力開發出新選修課的能力.
課程內容決策與選擇能力不足,對教材內容的取舍及處理不夠有效、得當,多數教員都停留在傳統的教學方式上,習慣只教教材,缺少對教材有更高的理解和把握.由于機制、體制等因素制約,教員基本不具有自己完全獨立選擇課程內容的機會.我們的教學管理部門形式上倡導發展教員課程設計開發能力,實際上并沒有在政策和條件上引導教員發展.同時,學校對教員的評價也存在問題,許多定期與不定期的聽課、課程教學進度的檢查、抽查等,完全控制也教員的課程研究與實施,使教員的課程主體地位得不到體現,不利于教員形成和發展個人的課程設計與開發能力.
觀念的轉變是提高教員課程設計與開發能力的前提.教員首先要了解一定的課程能力相關理論知識,明確自己在課程中的地位與作用.其次,教員要通過課程教學整合資源、創設情境促進每個學員發展,突出其個性發展,不要只教教材,應成為課程的設計者、建構者和生成者.
新的課程觀在賦予教員自主權的同時,對教員的專業發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員要努力提高自身素養,擁有精深的專業知識,指引學員整體、綜合的掌握本學科的基本知識與基本技能.這就要求教員具有專業發展上的進取精神,學會根據自身專業能力的不足與欠缺,自主確定發展目標,設計發展策略,學會利用學習資源,尋找學習機會,并不斷審視、反思、改進自身的發展,使教員成為自己專業發展的主人.這是實現教員課程設計、開發能力持續發展的內在動力.
學校要為教員提供參與課程設計與開發的機會.打破原有教學管理的思維定式,實現學校課程管理的革新與重建,聽取教員的心聲,改進完善教學監督機制.以教員和學員的發展為本,使學校課程管理制度和規章符合教員和學員的權益,調動教員和學員參與課程管理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1 黃甫全.新課程中的教師角色與教師培訓.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2 教育部基礎教育司.濟南:走進新課程與課程實施者對話.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2
3 羅樹華,李洪珍.教師能力學.濟南:山東教育出版社,2000.68~71
4 吳惠青,劉迎春.論教師課程能力.高等師范教育研究,2003(3):68~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