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國良
高校學報在高校發展中作用的再認識
韓國良
[摘 要]就高校學報在展示學術實力、宣傳科研進展、搭建學術平臺、引領學術潮流、扶植學術人才、整合學術資源等方面對學校發展所起的作用予以探討,認為學報在推動高校的進步發展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并提出充分發揮高校學報作用的建議措施。
[關鍵詞]高校學報;高校;作用
[作 者]韓國良,中國石油大學期刊社編輯。
高校學報作為傳播科學知識的載體,是人們迅速獲取科學知識的有效途徑,在國家科技創新體系中承擔著重要作用。陳浩元等曾對高校學報的作用發表過較為全面的論述,教學、圖書館和學報被看做衡量一所大學的三個主要方面,可以說,在一定程度上學報與學校之間存在著互為支撐和影響的關系。高校學報在記載、積累、傳播、交流和生產力轉化方面的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對繁榮學校學術事業、引領研究潮流、培養創新人才、提升教育質量、傳播學校聲譽和推動整個學校進步發展等方面的作用越來越顯現。
(一)學報是展示學校學術實力的窗口,宣傳科學研究進展的重要載體
高校學報作為重要的文獻資料和發布科學研究新成果的載體,是人們迅速獲取最新科技知識的有效途徑,是全面展示學校學術進展的窗口。高校作為教學和學術研究的基地,高水平科研成果不斷涌現,學報以紙介媒質物化科研學術成果的方式,使這些科研成果率先發表出來,以最快捷的速度傳播著研究成果,迅疾地將成果信息向國內外傳播,學報呈現出較高的學術性、創新性、快捷性和一定權威性等特點。因此,學報被稱為“學校的櫥窗,學校水平和質量的標志,反映學校教學質量和科技成果的典籍”。
(二)學報是促進科研成果向生產力轉化的橋梁,起到推廣及轉化等作用
學報在各高校之間、學科與學科之間、高校與科研單位之間傳播是推廣高校教學科研成果走向社會、擴大高校知名度和學術影響的重要途徑。社會把學報刊發的成果吸收為制定社會政策、配置科技資源和實施管理籌劃產業發展的工具,高校學報扮演了成果轉化橋梁的角色,實現了科學研究所蘊含著的新技術、新方法、新方法等向生產力的轉化。
(三)學報搭建了學術交流平臺,促進科研工作開展和學術交流
高校教師和科研人員每年都創造出大量的學術成果,高校學報為研究成果開辟了快速發表通道,同時發揮著為高校的學術交流搭建平臺的作用。通過高校學報間的交流,逐漸形成了校內學術訪問、學術講座、學術研討等的開展,并推動了高校與外界的學術互動,對推動學術交流產生了積極的作用。
(四)學報促進教學、科研的提高和人才的培養
學報反映了學校的教學、科研水平,但是學報的作用不僅表現為被動的“反映”上,而且還表現出它的“能動”作用,即促進教學、科研的提高和人才的培養。
第一,學報是高校開展學術研究的重要信息源,為教學和科研提供信息,推動高校教學質量的提高和學術創新。學報刊發的成果,使讀者了解當前教育教學和學術研究的發展動態和趨勢,向讀者提供有價值、供參考的最新信息,促進開展更高層次的學術研究,推動教學質量的提高。
第二,學報反映學科特色,促進重點學科建設,培育新興學科,對學科建設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
(1)助推重點和優勢學科建設。重點和特色學科是學校政策扶持的重點,也是學報欄目發展的依托。學報開設欄目著重刊發重點和特色學科論文,推介學科前沿的研究成果,通過欄目體現優勢學科特色,突出特色,宣傳特色,挖掘其學術潛力,形成名牌欄目,促進重點和優勢學科的發展和建設。學報提升了該學科的學術地位,催化了學科的發展成熟,強化了辦學特色和優勢。
(2)培植新興和邊緣學科發展。學報要充分推動重點和特色學科的建設,同時又要重視和培植未來有較大學術價值和極具發展前景的新興和邊緣學科。學報對有發展前景的學科以專輯的形式組織稿件,集中刊發新興學科的發展趨勢,為新學科的建立發展創造有利條件。
第三,學報培養學術人才,支持學科隊伍建設。學
報在發現和培養人才中有其特有的培育功能,學報在培養人才方面發揮了獨特的作用。
(1)學報是學術人才的孵化器。許多作者都是通過在學報發表科研成果成長起來的,學報為潛在的學術人才提供了展示才能的平臺,為今后的學術道路奠下了堅實的基礎,是學術人才成長的孵化器。
(2)編輯是學術新才成長的助推器。學報在學術新人的培養方面發揮著社會期刊無法替代的作用。學術新人處于教學、科研的起步階段,需要一定的扶持。學報編輯在稿件審閱、評審、編輯直至最后發表,盡己所能挖掘學術新人的潛力,對學術新人發揮了啟蒙的重要作用,是學術新人成長的助推器。
(3)編輯是論文寫作技巧與規范的傳播者。高校學報辦在校園里,有條件與作者進行面對面的交流。編輯面對面地指導作者修改稿件,傳播論文寫作技巧和規范,使論文符合國家現行通用標準。學報編輯在促進學校教風、學風建設和人才培養中扮演了教育者的角色。
(五)學報是學校發展的史書,記載著學校科研、教學發展的歷史
這是高校學報區別于校外學術刊物的突出特點,學報記錄了學校的學術發展,培育了一代代學人,記載了創造歷史的科學大師,為科研的歷史足跡留下真實的記錄,向后人展現了學校發展的面貌,這一歷史的記載是彌足珍貴的。
(六)學報的陣地作用
高校學報尤其是社科學報,肩負著宣傳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和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神圣職責,是我們黨在宣傳理論戰線上的一個重要工具。學報通過刊登蘊涵重要思想價值特別是高等教育中的難點熱點問題的研究成果,繁榮了社會主義文化,為高校的改革發展和教學科研提供強大的精神動力和智力支持。
(一)采取多種渠道拓寬學報的稿源渠道,吸納優質稿件,提升學報質量,產生更大學術影響力
學報向知名教授、學報編委和知名學科約稿,將會極大改善學報優質稿件短缺的狀況;學報普遍存在稿酬偏低的情況,學報可以區分稿件質量,實行優稿優酬;學報采取多種措施提高出版效率,縮短發表時滯,對高水平稿件優先發表;學報應積極與學校相關部門協商并制定有關的獎勵政策,建立完整的獎勵機制,爭取到學校的政策扶持。這些措施都會為培植和吸引優質稿件、提升學報質量產生更大學術影響力。
(二)做好宣傳工作,搭建更廣范圍的交流平臺,提高交流的深度和廣度,引導學術爭鳴
學報要提高學術交流的深度和廣度,倡導學術討論和爭鳴,讓不同的學術流派、不同的學術觀點和見解通過學報這個平臺得到交流,從而拓展研究者的學術視野,引導和促進更深的研究,刺激并推動教學科研的發展。進入國內外盡可能多的檢索系統也是有利于進行學術交流的重要渠道,期刊的文獻數據應及時入編國內外知名數據庫和網絡平臺。
(三)整合學術資源,主動服務學科建設,合理設置欄目,辦好特色欄目,推動品牌專業發展,為教學和科研提供先進的思想理論支撐
學報應充分整合校內資源,發揮學術引導作用。學報欄目設置要展示學報宗旨、學術特色,要充分依托學科優勢,有針對性地對重點學科、特色學科進行組稿,將綜合性與突出重點和優勢學科結合起來,充分利用學報形成的強大知識庫和信息庫為教學科研人員的知識創新提供堅實的思想和理論基礎。
(四)提高編輯素養和服務意識,培養作者嚴謹科學態度,助推學術新人的成長
學報的學術性決定了編輯必須具有較高的學術素養和文化水平。在青年作者向科研隊伍進軍的途中,編輯要發揮在指導作者撰寫論文過程的教育作用,培養作者科研素養及論文寫作水平。
學報是為學校的教學、科研和學校的發展服務。高校學報在高校發展建設中不僅僅要起到窗口、傳媒、平臺、橋梁、紐帶、園地的作用,更要利用學術傳媒的功能,在有效的時間和空間內,最大成效地進行信息的集散,整合學術資源,促進學校發展。學校應強化學報功能和提升學報在高校建設中的地位,使學報處于學校同步發展的良好環境中,充分發揮學報功能,為教學、科研和學術研究做好服務,促進高校的建設和發展。
【參考文獻】
[1]陳浩元,鄭進保,李興昌,等.高校自然科學學報的功能及實現措施建議[J].編輯學報,2006(5).
[2]尹玉吉.關于“學報特色論”的全方位審視[J].山東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8(1).
[3]李勤.高校學報與學科建設[J].出版科學,2005(6).
[4]牛靜靜.高校學報在高校發展中的作用[J].河南科技,2013(5).
[5]劉現軍.高校學報在教學科研中的作用[J].理工高教研究,2002(1).
[6]劉靈芝.對高校學報在高校發展中地位作用的再認識[J].泰州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09(4).
[7]呂淑珍.充分發揮高校學報在學科建設中的作用[J].長春工業大學學報(高教研究版),2006(1).
[8]謝天長.論高校學報在學科建設中的作用[J].福建警察學院學報,201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