柏楊
(南京郵電大學,江蘇 南京 210046)
從高校學生管理工作探析大學生就業能力的提升
柏楊
(南京郵電大學,江蘇 南京 210046)
高校作為學生成長成才的重要基地,需要為大學生就業創造一個良好環境。從學生管理方面入手,在做好教學工作、提高教學質量的同時,全面提升學生的就業能力和自身素質,全力做好學生就業方面工作,保障學生健康發展。
大學生就業 管理工作 提升路徑
我國高等教育由精英化轉向大眾化,使得招生規模不斷擴大,畢業生人數逐年遞增。2005年,高校畢業生人數為228萬,今年已達749萬,數字再創新高。“最難就業季”、“更難就業季”的出現,使得高校畢業生的就業問題被提到越來越高的位置。十八大明確要求“做好以高校畢業生為重點的青年就業工作”、努力實現“就業更加充分”、“推動實現更高質量的就業”。面對新的就業形勢,高校教育方式的改革必須提速,提升大學就業能力刻不容緩。
(一)市場因素
在國際宏觀經濟形勢的影響下,大學生就業市場呈現出兩個暫時無法調和的矛盾:一是大學畢業生的供需數量失衡,隨著高校擴招,在校生人數和畢業生數迅速增加,勞動力市場供需關系開始失衡,每年都有大量新增勞動力涌入,導致大學生供給量的絕對值不斷增加,大學畢業生的人數遠遠大于市場能夠提供崗位的數量;二是一些特殊行業和崗位,條件艱苦、環境特殊或是對專業技術知識需求苛刻,使缺乏經驗的大學生很難適應用人單位的崗位要求,因而,這些單位便無人問津。
(二)用人單位因素
作為解決大學生就業終端結構的用人單位,在保證大學生就業率方面發揮關鍵作用。由于市場競爭加劇,用人單位更注重的是效率的提升,由于固有用人慣性限制,在一定程度上加劇了大學生就業難的問題。首先,在選擇招收畢業生時過分關注畢業文憑,過于重視畢業院校,學歷越高越好,一定要985、211類的學校,一定要碩士及以上學歷,很大程度上給其他院校、其他學歷的學生設定了一道屏障,造成人才浪費;其次,性別歧視,女大學生明顯處于劣勢。不少用人單位考慮女大學生婚姻因素、生理因素等,同等情況下更不愿意錄取女大學生,這是女大學生就業難的主要原因;再次,對于大學畢業生缺乏社會實踐經驗,用人單位未能給予充分理解,過于強調實踐經驗。
(三)畢業生自身因素
許多大學生自身專業知識不夠扎實,專業技能不過硬,不能根據企業需求進行相應技能的提高和適應。部分大學生就業心態、就業觀念不切實際,對工作期望過高,對職業的選擇、職業所在地、工資的期望都過于苛刻;扎堆北上廣深,造成這些地區人才過剩;只想從事金融、計算機等熱門專業,造成這些行業人才過剩;承受挫折能力差,求職中被用人單位淘汰,便不能很好地調整自我心態,缺乏總結經驗、獨立思考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就業競爭力不高。
面對嚴峻的就業形勢,很多學生對自己未來沒有規劃,即使最終找到了工作,但如何更好地融入職場,真正發揮自己的潛能卻未能如愿。就業輔導是高校學生管理工作的重要環節,將學生就業輔導貫穿大學教育全過程,融入學生管理工作的具體環節中,對促進大學生就業具有現實意義。
(一)有利于加強學生就業過程中的指導
高校不斷擴招,學生數量越來越多,大學生作為就業寵兒的時代早已過去。引領大學生樹立起正確的就業觀,培養他們的就業能力,需要高校就業管理工作的深入。一方面,錯誤的就業觀使得大學生對自身期望過高,容易使他們選擇工作時,一挑再挑錯失機會,導致長時間都無法找到一份合適的工作。高校就業指導應及時滲入,幫助大學生樹立正確的就業觀。另一方面,即使解決就業問題后,在工作過程中依舊會出現各種各樣的問題。大學文化和工作文化不同,需要高校幫助大學生提前進行角色轉換,過于依戀學生角色,自恃清高,浮躁不安,都不利于更好地適應職場生活。幫助大學生做好就業準備,培養良好的職業素養,離不開高校一系列的就業指導和教育。
(二)有利于就業指導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改進
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大精神,夯實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基礎,全面有序地開展學生工作,是各高校的重點。做好大學生就業指導,將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貫穿于就業指導的過程中,將解決大學生思想政治方面的問題和解決實際問題相結合,及時引導大學生積極有效地解決自身就業問題,消除內心對擇業和就業產生的不適,需要高校認真細致地做好就業指導工作。
隨著大學生就業問題的突出,如何在做好大學生管理工作的同時,更高質量地提高大學生就業能力,應引起高校有關部門的高度重視。筆者結合工作實際,形成了以下一些工作思路。
(一)優化課程設置
1.根據市場需求,不斷調整專業課程內容。
目前,一些高校仍對學生進行填鴨式的理論教學,脫離市場需求,輕視實際操作。專業課程的設置使得學生動手能力缺乏,思維僵化,卻成為應付各類過級考試的高手,這樣的學生畢業后很難快速適應工作境要求。即使用人單位對學生是否來自于985、211等硬性指標要求越來越高,但綜合能力仍是各單位對于人才的最終需求。高校應與時俱進,不斷優化課程的設置,提供更具靈活的專業內容,不斷探索人力資源培養途徑,積極應對市場需求。
2.根據畢業生需要,優化畢業生課程設置。
高校存在兩類現實問題:畢業生基本不安排課程;或與之相反,畢業這一年,仍安排較多的專業課程學習。對于前者,這樣的管理無異于放養,也就是說面臨畢業,畢業生往往都是獨自面對;而對于仍有較多專業課程學習的畢業生,無論選擇繼續升學還是就業,都無形之中給他們帶來壓力。所以,在畢業這一年,應強化學生綜合實力,設置與實習相關課題,豐富學生的工作經驗,提高他們的自我認識,為就業做好充足準備。
3.根據企業需要,開展實踐教育。
注重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讓學生通過一定的實踐增進他們對本專業工作崗位的了解,為他們的職業生涯規劃創造有利條件。應建立學生與企業的信息交流平臺,通過相互反饋信息,既實現大學生的良好就業,又為企業帶來自己需要的人才。高??梢詫嵤┯行У摹靶F蠛献鳌?、“工學結合”等模式,激發學生主體意識,提前讓學生感受就業,對于學生就業經驗培養具有重要意義。
(二)提供有效的就業指導
就業指導工作是一項緊迫且專業性很強的工作。要做好就業指導工作,熟練就業信息顯得尤為重要。在這一過程中,需要采集和處理信息、搭建學生和企事業單位間雙向交流平臺,幫助實施專業理論知識在實踐中的具體操作,進行針對性訓練,同時加入相關法律和政策,將科學的就業指導落到實處。例如,為低年級學生做好專業介紹、入學教育等工作;中年級學生應樹立良好的就業意識,強化就業目標,從市場就業信息入手,了解到相關專業的就業前景,做好全面的引導工作;對高年級學生,可邀請相關行業的成功人士、往屆畢業生舉辦講座和經驗交流等。高校需要將就業指導工作深入地融入學生的就業管理工作中,運用發散思維,多管齊下,多種不同方案共同指導,提高學生就業能力。
(三)注重畢業生的心理健康
面臨畢業,從未踏出過校園的大學生易感受到來自于社會和家庭的雙重壓力。隨時關注學生的心理變化,及時進行心理輔導,促進學生健康穩定的發展,是高校做好就業工作的重點。在就業指導工作中,角色轉換與適應障礙的教育顯得尤為重要。應幫助心理素質相對弱的學生提出可行性意見,減緩就業壓力;對于其他學生,應讓他們做好新單位人際關系和工作壓力的心理調試準備,定期對學生進行心理方面教育,全面做好就業準備。
就業是大學生的主要目標,在高校學生管理工作中占據核心地位。通過有效的管理做好學生的就業指導工作,不僅關系到大學生自身的去向,未來的發展,而且關系到高校能否良性發展及整個社會的安定有序。
[1]楊宜凡.高校促進大學生就業策略探析[J].長春教育學院學報,2014(18).
[2]成長群.大學生就業問題研究[D].武漢大學,2010.
[3]Jinyi Lei:Study on Strategies to the Graduates Employment,IERI Procedia[J].2012,Vol.2:754-758.
[4]吳高波.大眾化高等教育背景下大學生就業難的思考與對策[J].山東科技大學學報,201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