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曉
(北京師范大學 研究生院 珠海分院,廣東 珠海 519087)
《道爾頓教育計劃》帶來的思考
范曉
(北京師范大學 研究生院 珠海分院,廣東 珠海 519087)
海倫·帕克赫斯特編著的《道爾頓教育計劃》一書詳細介紹了道爾頓學校遵循的教育理念、教育方法及具體的實施操作,它是對美國20世紀20年代以來出現的一種卓有成效的教學組織形式的總結與概括。直到今日,它對我們當代的教育與教育改革仍具有深遠意義。作者重讀教育經典,并結合自己在高中的教育實習談談對《道爾頓教育計劃》的切身感悟。
《道爾頓教育計劃》 教育改革 實驗室 時刻表
海倫·帕克赫斯特(2005)在《道爾頓教育計劃》一書的起源部分,提到自己深受《心靈的塑造》這本書的影響,而且她將“教育實驗室”這個概念歸功于該書[1]11。我也特別喜歡其中的一句話:“合理的方法就是與學生一道學習,鼓舞他們,使他們渴望為自己研究事物和為共有的知識積累做出貢獻。”西方的一則諺語——“Tellme and I forget.Teachme and I remember.Involveme and I learn.”也表達了類似的含義,強調了學生的主體性作用。學生應該是學習的真正主人,而且應當被賦予自主計劃學習的權利和自由。每個學生都是獨一無二的,都有自己的優勢和不足,因而因材施教是理想教育的最好詮釋。
海倫·帕克赫斯特為了向讀者說明道爾頓實驗室計劃,首先澄清道爾頓實驗室計劃不是一種體系或方法,也不是一種課程,而是從實踐角度講,將它視為一種教育重組方案,這種方案協調教與學兩方面的活動[1]24。我想,作者這樣講的意圖在于表明,道爾頓實驗室計劃不是解決一切教育問題的靈丹妙藥,而僅僅是一種方案,一種嘗試。它可以根據實際情況做出調整或修正,并為后人借鑒或效仿道爾頓教育計劃提出懇切建議。
在實施過程中,海倫·帕克赫斯特老師保留了班級、年級及課程。與先前體系的不同之處在于,每個班都劃定了一個最大的和最小的課程范圍。此外,計劃開始實施時,就要把整個學習任務以作業形式交給學生[1]24。以合同形式布置作業是道爾頓計劃的一大創新之處。這樣不僅使學生明確學習目標,更合理有序地規劃自己的學習。而且,確保學生成為學習的真正主人,能夠真正培養學生的責任感和自主性。
課程按照主科和輔科設置。她認為主科并不比輔科更重要。因為主科是進一步學習的基礎,所以大學的入學考試要求它應修更多的時間[1]25。這一點與我國教育體系中語文、數學、英語的課程設置十分相似。他們學校中輔科包括音樂、藝術、手工、家政等。作者提出,輔科的價值在于它們對學生的廣泛影響,學習輔科能夠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并提高其表達能力[1]25。我們學校的課程設置也有主副之分,不過,并沒有設置手工、家政等門類,相比較而言,副課不具有多樣性。更為重要的是,主課、副課在我們的學校中待遇不同,家長、學生甚至校長和老師們普遍認為副課不如主課重要,因而更重視主課,歧視副課。這是應試教育所帶來的問題。
今年5月,我在廣東省一所重點中學實習,那里的高二年級也設置了藝術、體育鍛煉等科目。然而,由于學業水平考試和期末考試臨近,諸如藝術、科學之類的課通通被取消,取而代之的是文化課。在一次課間,坐在最后一排靠門位置的一位男生用毛筆蘸水在白紙上畫畫,邊畫邊向他的同學說:“我最喜歡畫竹子了。”我無意中在課間注意到他們的言行,便湊上前去,邊看他畫邊問他:“你們有美術課嗎?”他回答:“我們沒有美術課,我們有藝術課,不過藝術課不教畫畫。”于是,我接著問:“那你是從哪里學到的呀?”他答道:“我是小時候學的。”我點頭回應。從這件小事看出,其實孩子們十分喜歡藝術,而且有各自的興趣愛好。然而,由于考試壓力,他們只能在埋頭重復學習單調的科目,而且不知道學會了那些知識的意義何在。這樣的后果就是,孩子們的興趣漸漸失去了,個性漸漸沒有了,最后,僅僅成為會答題、會考試的孩子。這也是為何我們時代缺乏創新和活力的一個重要原因。教育需要改革,需要摒棄這種功利的思想,最重要的是應當讓孩子們真正徜徉在知識的海洋里,做自己喜歡做的事。
在該中學看到的另外兩件事讓我感到非常欣喜。一是,每天下午6點左右,從體育館經過,都會看到有三五個學生正在跳街舞,他們隨著動感的音樂自由地釋放自我。第二件事是一次6點50時左右,我在操場上看到4、5個學生正在興高采烈地試飛自己的飛機模型,還時不時表演一些超難動作。7點左右他們就飛快跑回教學樓。看到他們腳步匆匆,就簡單地問了兩個問題,得知他們是初一年級學生,模型都是自己做的。我真心為他們的聰慧感到震撼。我深知,他們的這種巨大能量來源于興趣和熱愛。因此,學校教育應重視對學生興趣愛好的培養。
道爾頓計劃的本質在于,每個學生都應當以適合他自己的速度進步。只有這樣,他才能將作業上的東西融會貫通[1]25。這體現了自由原則。這也是道爾頓計劃的又一大創新。給他們自由可以最大限度節省時間,提高學習效率,最終讓他們成為最好的自己。然而,該計劃實施前教師不斷發指令告訴學生怎么做、做什么,學生已經養成依賴的習慣,因而學生需要時間逐漸適應新計劃。教師需要把經過細分的課程搞清楚,確保學生掌握合同中需要完成的任務的全貌和本質[1]26。這對于教師和學生來說,都是個極大的挑戰。“以適合他自己的速度去取得學習進展”是一種理想的教學情景,這種情景傳達的是,學生的主體性得以實現,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他們不再被動地接受知識,不再機械地聽從老師安排。
道爾頓計劃要求每門課程建立一個實驗室,學生在那里自由地做作業。她特別指出,實驗室里盡量多放好書[1]27。這里的“實驗室”類似于我們常說的自習室或閱覽室。提供實驗室,能夠給學生創造讀書環境,營造拓展知識的氛圍。這樣,學生從好書中汲取精華。從閱讀中獲得的能量是無限大的,閱讀賦予他們終身學習能力。
在實驗室中,學生既可獨自學習,又可與同伴一起學習。“計劃把班級組細分和還原,并創造進行深入學習的小組,深入學習可以激發大家討論,發揮社會影響”[1]29。這實現了學習共同體的構建,體現了合作原則。小組學生共同探討、學習,形成學習共同體,培養學生團隊合作能力,激發各種新奇想法,不同想法產生碰撞的火花,促進每個人的成長。學生的選擇是自主的、自由的,他們可以自愿選擇進入哪個實驗室,也可以隨意離開該實驗室,而且不涉及紀律問題[1]29。回過頭來看我們的教育,學校通常嚴格管理學生,讓他們有好的紀律,讓他們都齊刷刷地聽課、做作業、不要說話、不要……各種規定,各種要求束縛住了孩子們的自由,讓他們都變得非常相似,失去興趣愛好,失去個性。這也是缺乏創造性人才的一個重要原因。這一點前面也已提及。此外,學生只顧自己學習,很少有時間和精力組成學習共同體,他們之間的競爭被模擬考試和成績排名擴大化,人與人之間的合作和友愛也因此減少很多。
值得提倡的是,實習學校時常安排活動,學生自己組織、計劃和實施,在這個實踐過程中,學生之間的合作交流得以展開,他們的實踐能力得以提升。從中不難看出他們的點滴成長。這些對他們的性格、能力的發展和培養至關重要,也將使他們受益終生。
《道爾頓教育計劃》帶給我們太多思考。實際上,我國也有很多學校走在教育改革的前沿,比如有些學校進行翻轉課堂,有些學校試行慕課。再比如北京11中學實行走班制,學生自己選擇課程,擁有各自不同的課程表,這與道爾頓教育計劃具有很多相似之處。同時,北京11中設立街舞社、話劇社等多種社團,供學生在學習之余培養和發展自己的興趣愛好,實現因材施教,個性化發展。此外,北京11中還通過潑水節、與校長共進午餐等一系列活動,滲透一種平等的教育理念,增進學生與教師之間的友誼。11中的一些老師持有十分先進的教育理念,比如,魏勇老師在《構建學生喜愛的課堂》一文中寫道:“教育不能把孩子教傻,不能夠把孩子變得狹隘,而是應該讓他變得更有智慧,更加開放。”[2]這一種理念應該在教育界推廣。文中他還提出幾點構建學生喜愛的課堂的建議,以供各位中學教師借鑒。11中帶給我們太多驚喜,當然它對于學校和老師的各方面要求都非常高。從某種意義上說,北京11中是中國式的道爾頓教育計劃。全國其他學校若要效仿它的發展路徑,就必須迎接各方面的挑戰。然而,因地制宜,尋求最適合當地學生發展的道路才是最佳選擇。我們看到了勝利的曙光,希望越來越多的學生能夠享受到優質的教育資源,獲得更好的發展。
[1]海倫·帕克赫斯特.陳金芳,趙玨琳,譯.道爾頓教育計劃[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5.
[2]魏勇.構建學生喜愛的課堂[J].未來教育家,2014(1):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