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玉穎(哈爾濱日報報業集團有限責任公司)
簡析電子檔案信息安全
張玉穎
(哈爾濱日報報業集團有限責任公司)
摘要:在科學技術不斷高速發展的今天,信息與互聯網技術都被廣泛的應用于各個行業,并且國家以及社會對信息與網絡的依賴程度也在不斷的提高,很多單位已經逐漸出現了電子檔案。通過電子檔案的建立在很大程度上方便了檔案的管理與應用,但是新的問題也隨之出現——如何才能確保電子檔案的信息安全。
關鍵詞:電子檔案;信息安全;互聯網;各行業
1.1電子檔案具有本源性
正常來講電子檔案的信息主要來源是電子檔案,電子檔案主要是對人類生產生活等各項活動信息的一個最真實的最直接的記錄,擁有明顯的本源性,這就是電子檔案信息與一些非檔案信息之間最根本的差別。雖然我國檔案管理部門對于電子檔案原始性的說法各不相同,但是相關的研究人員卻認為,電子檔案是具有原始性這一特征的。只不過是電子檔案的這一特征在電子檔案保存以及使用的過程中會受到多方面的干擾。
1.2電子檔案信息具有回溯性
電子檔案信息主要是記錄以及反映已經發生過的事件及其發生的過程的。所以,對于一種記錄歷史的電子檔案信息來講,是具有典型的回溯性的,同時電子檔案信息的內容見證了社會的發展與進步,是全社會的共同回憶,也是人類遺產中的重要組成。
1.3電子檔案信息具有聯系性
正常來講,電子檔案都是由文件單體進行累計而成的,并且以多個單體文件組合體的形式進行留存于使用的。所以,電子檔案信息具有非常明顯的聯系性,主要以以下四個主要方面為主: (1)檔案信息的來源; (2)檔案信息形成的時間; (3)檔案信息的內容; (4)檔案信息的形式;正是通過這種聯系可以幫助人們全方位的了解歷史,并且掌握事物發展的規律。
2.1電子檔案的真實性
由于電子檔案信息在傳遞與使用的過程中會經過諸多操作,但是在經過這些操作以后電子檔案信息是否可以保持最開始的內容,并且需要注意的是要確保電子檔案信息沒有被進行過任何的改變或是造假。
2.2電子檔案信息的完整性
所謂的電子檔案信息的完整性主要是指電子檔案信息的內容以及原始的一些數據等沒有出現缺失的情況,并且一些軟件以及硬件的說明都是完整的。也就是說,當電子檔案信息在網絡中進行傳輸的時候,是不會受到改動或刪除等具有破壞性的操作的。
2.3電子檔案信息的保密性
電子檔案信息的保密性主要是確保只有合法或是得到授權的用戶才能對電子檔案信息進行訪問,一些沒有得到授權的用戶不能對電子檔案信息進行訪問或是通過任何不法手段對內容進行窺視。在工作的過程中我們經常使用的保密方式主要有以下幾種: (1)防偵收; (2)防輻射; (3)信息加密; (4)運用物理方式進行保密。
2.4電子檔案信息的可用性
所謂電子檔案信息的可用性主要是指,在經過授權的一個合理范圍內使用電子檔案信息,并且確保無論在任何的情況下都不會導致已經被授權的合法用戶訪問失敗。
3.1理論因素
一般來講,理論都是在不斷的實踐過程中所總結出來的,并且可以不斷的對實踐進行指導。在實踐的過程中由高效的理論做指導,都會取得非常好的效果。同時在某個領域中,理論的層次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現實中該領域的水平。
3.2自然因素
通常情況下我們所說的自然因素主要有兩方面的意義,第一方面為地震或是洪水等自然性災害,而一旦發生這種自然災害對于電子檔案信息來講,傷害是非常大的,甚至會對電子檔案信息的載體以及運營設備造成不可挽回的損失;第二點是指電子檔案信息的載體會出現的自然老化情況,對于電子檔案信息的載體來講,其使用壽命遠遠沒有傳統的信息載體紙或者是金石長,一般情況下來講,光盤的使用壽命僅僅為5年而磁帶的使用壽命為10年,壽命最長的磁光盤其使用壽命也僅僅為30年,將這些數據與傳統的紙的保存壽命一千年甚至更長相比較,幾乎可以被忽略。
3.3環境因素
環境因素也會對電子檔案信息的安全造成一定的影響。如果從宏觀的方面來講,在社會的大環境下構建出電子檔案信息安全的相關法律條文,讓每個公民都遵守,這樣可以較好的保護檔案信息;如果從微觀的角度來看,又可以將環境分為館內環境以及館外環境,所謂館外環境主要是指檔案館所處的地理位置應該具有較好的空氣質量,同時要有比較先進的安保措施;而對于館內環境來講,則應該控制好室內的溫度、濕度等,同時需要注意的是需要做好防止外界的磁場對其的干擾。
3.4技術因素
(1)在電子檔案信息管理系統運行的過程中,技術對其起到主要的支撐作用,同時可以確保檔案信息在安全的情況下進行遷轉,同時可以確保得到授權的合法用戶進行合理的訪問,并且可以防止沒有經過授權的用戶以及病毒等的非法入侵。
(2)在電子檔案信息長期保存的過程中,技術的變遷,平臺的升級,載體的轉換,新舊軟件的不兼容也會導致信息的缺損。
電子檔案的信息安全問題是現階段我們所面臨的主要問題,同時也是目前檔案管理部門進行重點研究的問題,在理論以及實踐方面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最近幾年,世界各國對信息安全的研究都比較重視,但是對于我國來講,在電子檔案信息安全的管理方面仍然處于起步階段,并沒有形成體系。
參考文獻:
[1]項文新.構建基于信息安全風險評估的檔案信息安全保障體系必要性研究[J].檔案學通訊,2008,(1) : 56-59.
[2]范紅,馮登國,吳亞非.信息安全風險評估方法與應用[M].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06: 20-23.
[3]童云.關于電子檔案風險防范與控制的思考[J].金陵科技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8,22(3) : 101-104.
收稿日期:2014-12-25
中圖分類號:U492
文獻標識碼:C
文章編號:1008-3383(2015)05-0173-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