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小翠++李莎莎++李颯颯
摘 要:目的 了解護理本科新生參與團隊心理輔導的真實體驗,為其它護理教育者進一步開展團體心理輔導的專項研究提供參考。方法 采用目的抽樣選擇15名參加團體心理輔導的護理本科新生進行半結構式訪談,使用Colaizzi的分析法分析,并提煉主題。結果 護理本科新生參加團體心理輔導的真實體驗主要包括2個主題:活動方案設計合理,活動效果較好。結論 護理本科生認可并接受團體心理輔導,且對團體心理輔導評價較高。
關鍵詞:護理 本科新生 團體心理輔導 體驗 質性研究
中圖分類號:G6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91(2014)11(c)-0211-02
團體心理輔導(group counseling)是通過團體內的人際交互作用,促使個體在交往過程中通過觀察、學習和體驗,從而達到認識自我、探討自我并接納自我,調整改善與他人的關系,從中學習新的態度和行為方式,以發展良好的適應過程[1]。近年來,各高校陸續嘗試開展團體心理輔導,研究多集中在對大學生人際溝通、自我效能、適應性等方面的干預且多為量性研究[2-3],尚未見以質性研究的方法評估護理本科新生這一特殊團體在團體心理輔導中的真實體驗的相關報道。因此,該研究擬對護理本科新生在團體心理輔導中的心理體驗進行深入訪談,旨在了解其真實體驗,為進一步促進護理本科新生的心理素質的提升提供理論和實踐依據。
1 對象與方法
1.1 對象
于2013年11月采用目的抽樣的方法抽取湖州師范學院護理學院2013級參與團體心理輔導的護理本科新生15人(以S1-S15 表示),男7人、女8人,年齡19~21歲。均為國家統招本科生,均來源于浙江省。
1.2 方法
研究采用面對面、深入訪談的方式。訪談內容包括:(1)對活動方案的評價;(2)活動對你的影響。以質性研究中的現象學方法為指導,根據Edmund Husserl觀點構成的詮釋現象學的理論方法[4],征得受訪者同意,在訪談過程中運用Minichiello等[5]提出的刺探和引導,讓受訪者自由地表達感受和體驗。每天訪問3人,每次訪談40分鐘,1人/次;第2次訪談除反饋上次談話內容,并澄清一些不明確的回答,以增加資料的準確性。訪談結束后采取Colaizzi[6]的7步分析法評估此項研究的合理性、邏輯性和準確性;反復聆聽錄音回憶訪談時的情景,進行分析、推理、總結、歸納、要素提煉等形成主題。
2 結果
2.1 活動方案設計合理
2.1.1 方式獨特
多數受訪者認為團體輔導方式摒棄了以往集體活動過程中的古板活動形式,以新穎獨特的活動方式展現在護理本科新生面前。接受團體心理輔導的護理本科新生喜歡并愿意接受新穎并有創新意境的活動方式。S2:“平時學習比較枯燥,活動不多且缺乏創新,能從有意境的團體活動中學習知識,分享人生的經歷,是一種獨特的學習過程。”S9:“團體心理輔導區別于講座和上課,它將大道理讓大家以參與活動的形式真實地展現出來,令人感觸頗深?!?/p>
2.1.2 內容豐富
多名受訪者表示,十分喜歡這樣豐富多彩的活動,并期待每一次的活動。S1:“內容安排很豐富,如集體游戲、勵志視頻、角色互換、‘你講我聽等內容,至今記憶猶新。” S10:“活動多以游戲為主,有不同類型的游戲,如益智類的我們拼了、角色扮演類的信任之旅、策略類的擺渡過河等,每次活動的內容都安排緊湊且充實豐富?!?/p>
2.2 活動效果較好
2.2.1 深入交流加強團隊協作能力
受訪者表示參加輔導活動很有意義,使成員間有了更加深入的交流,平等、坦誠、溫暖的團體氛圍增加了班級的凝聚力,增強了團隊協作能力,對以后的生活學習都產生了積極的影響。S1:“通過參與其中的活動,也可以找到彼此共同的人生觀與價值觀?!盨13:“活動結束有一段時間了,同學間和之前有了很大的不同,很多同學都愿意與大家分享自己內心深處的感受,感覺大家都團結一致?!盨10:“雖然很多時候會把‘團結就是力量掛在嘴邊,可是運用到實際生活中的機會太少,很難真正意義上體會它的真諦。團體心理輔導把一些道理貫穿在游戲中,讓人真實體驗到了這一千古不變的真理?!?/p>
2.2.2 小活動大道理感悟深刻
多位受訪者提及活動結束后更為感慨,均有恍然大悟的感覺。S8:“信任之旅單元中,當真實體驗了在黑暗的環境中選擇信任‘拐棍兒的那份執著帶來的幸福與安全感,與做‘拐棍兒時被他人信任的那份滿足與欣慰感,深深地感受到信任與被信任都是一種幸福的體驗?!盨12:“小雞成長記中,感悟到青春的成長并不是一帆風順,都有挫折需要去克服,經歷困難會讓生活變得更充實?!?/p>
3 討論
3.1 團體心理輔導的優勢
該研究結果顯示,團體心理輔導主要表現出以下三方面優勢:一是該研究團體心理輔導的受試對象是護理本科新生,第一次參加類似的活動,合理安排指導共同參與游戲,并在游戲輔導過后給予適當引導,給足思考的時間,以集體為單位現場進行獨自表述活動感悟與以抒寫日記的形式記錄活動感悟相結合,效果更佳且更有意義。二是該研究活動方式新穎獨特以及內容豐富多彩,它區別于以往死板單調的集體活動形式,能使受試大學生在團隊中更好的分享交流,體驗挫折,感受內心。三是該研究配備輔導實驗的指導者,均通過專業的理論與技能培訓,精心編制了8個相互聯系、層層遞進的團體心理輔導主題單元內容,并通過了指導老師之間的共同學習、討論及模擬,使團體心理輔導變得更加可行、有效、統一及科學,是獲得了護理本科新生的一致認可的關鍵。
3.2 團體心理輔導的作用效果較好
訪談中發現,由于該研究的對象是護理本科新生,均為剛踏進大學校門的學生,來自五湖四海的同學,地域文化差異以及家庭教育背景的不同,他們從開始的陌生成了相伴一生的摯友。團體心理輔導活動不僅為新生提供了交流的平臺,而且促使新生在活動過程中的團隊凝聚力、勇于承擔責任的能力增強。在被訪談對象中,大多數同學通過一些活動項目,如四人五足、坐地起身等活動,感受到了樹立團隊意識、團結一致的重要性。被訪者出現如此深刻的情感體驗與感悟,究其主要原因可能與以游戲為主的團體心理輔導中,以輕松的活動方式,使成員在新的環境中通過分享各種活動的體驗,感受來自團隊成員的肯定與建議,幫助其建立團隊意識,并在團隊中得到快速成長有關。
4 結語
綜上所述,隨著新醫學模式的轉變與護患矛盾的加劇,越來越強調護理人員在工作中不僅要具有合格的護理技術,還應具備較強的心理彈性。因此,有預見性、有針對性地合理構建一套有效的適合護理專業學生的團體心理輔導尤為重要。該研究以質性研究的方法探究了護理本科新生參與團體心理輔導的心理體驗,驗證了其有效性,為其它護理院校進一步開展團體心理輔導的專項研究提供參考。
參考文獻
[1] 王金良,張大均,吳明霞,等.團體訓練對提高大學生職業決策自我效能的有效研究[J].高等教育研究,2008(9):85-89.
[2] 戚秀華,李莎莎,徐瑞杰,等.團體心理訓練對護理本科生社交回避及苦惱的影響[J].護理學雜志,2010,10(25):1-3.
[3] 滕秀杰,崔麗霞,李旭培.認知行為團體心理輔導促進大學生心理彈性的實踐研究[J].中國健康心理學雜志,2010,18(7):875-877.
[4] Patton M Q.Qualitative research& evaluation methods[M].3rd.California:Thousand Oaks,2002:75-142.
[5] MinichielloV,AroniR,Timewell E,et al.Indepth interviewing[M].Melbourne: Longman,1995:138-152.
[6] Colaizzi P.Psychological research as the phenomenologists view it [M]// Vaile R,King M. Existential phenomenological alternatives for psycho logy. New York: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78:48-71.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