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媛媛
摘 要:聲樂藝術是一種將音樂和語言相結合表達情感的藝術表現形式,是文化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文化素養則是聲樂教學中最不可或缺的。一個好的演唱者,只具備良好的嗓音和高超的演唱技巧是不行的,還需要更加開闊的視野、廣博的知識水平和完善的道德修養。所以在聲樂教學的過程中,除了傳授聲樂本身的素養和知識,還要注重學生的學識和全面技能的培養,引導學生不斷學習其他與聲樂演唱相關的文化知識,用豐富的知識來武裝自己,潛移默化的加強學生的綜合文化素養,豐富生活閱歷,才能演繹出更多完美的作品,跟上全面素質教育大環境的腳步。
關鍵詞:聲樂 教學 相關文化知識
中圖分類號:G42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91(2014)12(a)-0162-01
1 課堂教學
1.1 增設公共課、選修課,開設中外文學名著賞析和美學常識等
公共課、選修課,一般情況下指的是高校對全校所有專業開設的跨學科、跨專業的其他教學活動。在學習內容上,幾乎是學校所開設的專業,都能響應開放,或其他課程,尤其中外文學名著賞析和美學常識等的課程跟聲樂教學相關,如演唱時,對作品的背景、所表達的內涵、文字內容所表達的美感等等,在聲樂教學中尤其重要。
開設這些課程的意義在于,拓展學生知識與技能,提高學生的理論修養,為學生的將來發展奠定一定的音樂知識技能與情感基礎,選修課則提供了知識與技能的多樣性,學生可依據自己的愛好選擇不同的學科,對以后學生演繹不同風格的音樂作品有著很大的作用。
公共課、選修課開設的前提是對聲樂教學知識的補充,藝術家到最后拼的是文化,掌握了豐富的文化知識,不斷地提高文化素養,必然會對音樂素養的提高大有幫助。
1.2 專業課教學中,多讓學生了解中外優秀音樂作品、音樂文獻等
音樂教學中會經常出現這樣一幕:一個作品,有些人為之傾倒,如醉如癡;但在有些同學反應卻并不是很明顯,老師用各種方式逐步地熏陶學生,使學生的欣賞能力在一點一滴中得到提高。讓學生了解優秀的音樂作品,是一個比較好的手段,通過不斷理解來牢記作品,會很快提高學生音樂欣賞能力。多聽音樂可以培養學生欣賞音樂的能力,反復聽同一作品,有些音樂作品,觸及聽覺器官才能有所感知。音樂欣賞教學并非讓學生單純地聆聽,而應該結合各個器官同時運作,帶領學生思想的騰飛。教師是引領學生的指南針,用有效的教學方法激發學生興趣,從而達到教學目的,培養學生欣賞音樂的習慣很重要,把鑒賞音樂當成一種習慣的時候就成功一半了。所以,優秀的作品包含了優秀的內涵,從優秀的作品入手,學生更容易感受到音樂的魅力。而音樂文獻則記錄了很多作品的寫作背景、作品的分析技巧以及各家對音樂的認識,通過閱讀一定量的音樂文獻,對音樂素養的養成和提高,也有著很大的幫助。
1.3 要求學生分析作品、處理作品
分析、處理音樂作品,是對作品的二度創作,是音樂素養的表現之一,但現實中學生對這方面的練習有所欠缺,獨立處理作品特別是遇到比較陌生的作品,往往難以下手,不能深入作品,演繹時缺少藝術魅力和感染力,限制其以后專業素質的提高,限制其獨立開展音樂工作,所以平時更要要求學生練習分析、處理作品。現實中,學生一味的依賴老師的傳授、過多的模仿錄音錄像,其獨立處理作品時,如出一轍,在聲樂教學中,采取“教為主,學為輔”的模式,使學生吸取老師經驗的基礎上,還要調整教學理念,要關注學生獨立處理作品的能力,采取“師生互動”的教學方式,提高學生對作品理解、展現個性的能力,因材施教,充分挖掘學生的個性和潛能。
1.4 指導學生分析歌詞、樂曲內容
在教學過程中,出現過很多事例,很多學者太過炫耀演唱技巧,自然就對歌曲所表達的情感、藝術想象等深層次的內容有所忽視,這與聲樂教學是相悖的,很多人練聲只練聲,唱歌只唱歌,練起聲來沒激情。但是聲與情,技與藝,都是演唱中緊密相連的。好的歌曲,不但技巧好,重要的是表達好。反過來,歌寫得好,還要唱的好,才能使眼界更加開闊,才能使我們更容易理解作品,從而演繹更加動人。作曲者在創造一首歌曲時,已充分考慮到旋律和歌詞的完美結合、歌詞和旋律的交融、詞曲音韻規律的結合以及節奏等因素的作用,盡可能通過旋律展現和烘托出歌詞所表達的思想感情,所以歌者應對詞曲進行分析,準確領會作者的意圖,完美的表達出歌曲的內容和意境,使聽眾達到共鳴,從而起到鼓舞和激勵聽眾的效果。
2 課外活動
陸游曾經對兒子說“汝果欲學詩,功夫在詩外”,是很好的詮釋。我們除了課堂上傳授學生的各種知識之外,課外活動也要不斷充實。目前,小課堂幾乎遍布很多高校。內容豐富,形式多樣,不斷改善學生的思想,不斷促進學生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這種綜合性素質的提高,對音樂的理解和把握也是有著顯著的好處的,一首作品,其背景、所寫內容、歌詞、旋律、表達的情感等,只有具備廣博的知識,才能更加準確把握精微的內涵。
2.1 開展讀書活動
讀書活動對學生閱讀能力和自學能力有很大的提高,可以開闊學生的思維,增加知識領域,對學習興趣也是很好的培養。一直以來提倡多讀書,讀好書,讀書有選擇,略讀和精度互為結合,讀書活動可結合報告、座談等內容,這些可以更好的鞏固、深化、擴展知識層面。
2.2 舉辦學術報告和專題講座
學術報告的內容應緊密配合教學。通過學術報告可以擴大學生的眼界,提高學生科研的激情和創新能力,而有些只是為了提高學生閱讀面。
2.3 鼓勵學生創作詩詞、散文、演講等
歌曲是文學與音樂組合而成的藝術形式,因此歌曲從某種意義上說,是具有音樂性的語言,歌詞是歌曲內容的呈現,是以文字的方式,把自己所要表達的情感,通過各種各樣的文字形式進行表達的結果。對歌者而言,豐富的情感積累、寬泛的文化知識積累對提高各種藝術修養都是非常重要的。鼓勵學生多創作詩詞、散文、演講,有助于學生理解歌詞的深層內涵,有助于學生深刻理解歌唱藝術的靈魂。在課余,組織學生自由創作歌詞、寫文章,通過對文字的慢慢的深刻理解,從而加深對歌曲中歌詞的認識。
2.4 指導學生分析歌詞、樂曲內容
歌詞與音樂旋律的結合是聲樂藝術表演過程中的重要環節,歌詞通過音樂賦予了其審美價值和藝術表現力,而音樂同樣又以文字的形式完美表達出情感。歌詞通過演唱和伴奏,如詩一般增添了韻律。歌曲是旋律通過和歌詞的結合,把音樂詩化,與意境、情感的完美結合,最終達到了審美意蘊的深化。音樂與歌詞是互相制約又互相依存的關系。音樂無法脫離歌詞孤立存在,而歌詞離開了音樂也略顯失色。只有音樂和歌詞完美的結合起來,才能共同創造出這門別具風采的藝術。
全面素質教育是勢在必行的趨勢,這在音樂教育的領域中依然適用,該文嘗試研究了怎樣在聲樂教學中綜合其他相關文化知識,從兩方面提出了在聲樂教學中培養其他綜合知識的手段和方法,一方面在課堂教學中,增設公共課、選修課,開設中外文學名著賞析和美學常識;在專業課教學中,多讓學生了解中外優秀音樂作品、音樂文獻等;要求學生分析作品、處理作品;指導學生分析歌詞、樂曲內容。另一方面在課外活動中開展讀書活動;舉辦學術報告和專題講座;鼓勵學生創作詩詞、散文、演講;指導學生分析歌詞、樂曲內容。隨著聲樂教學的不斷完善,跟其他綜合知識的不斷融合,在此有理由相信在未來的聲樂教學應用前景中,是很值得繼續研究的。
參考文獻
[1] 陳香瑩.民族聲樂教學改革與創新[J].大舞臺,2012(6).
[2] 王春燕.中國民族聲樂教學研究綜述[J].大眾文藝,2010(24).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