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秋芬++柏楊
摘 要:針對新形勢下高職院校出現的學時短、教學質量降低、人才培養滿足不了社會需求等熱點問題,結合課程自身特點和專業特色,對《化工制圖》課程進行改革。通過遵循認知規律,注重課程聯系;合理選取教材,整合傳統制圖內容體系;提高學習熱情,充分利用課外學習空間三方面的教學改革措施解決了學時不足的教學窘態。另外,通過改善科學的課程評價體系和加強實踐性環節,滿足了企業對復合型人才的需求,進而解決了就業形勢嚴峻的問題。經過多年實踐,教學效果明顯改善。
關鍵詞:化工制圖 短學時 教學改革 任務驅動教學法
中圖分類號:TQ0-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91(2014)11(c)-0141-02
化工制圖課程是高等院校化工類專業基礎課,其主要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空間想象能力、思維拓展能力以及閱讀和繪制化工圖樣的基本能力。近年來,在高校教學改革壓縮課時和就業壓力日益嚴峻的背景下,如何結合課程特點整合化工制圖內容體系,改進教學方法和模式,調動學生興趣性和主觀能動性,從而使學生樹立標準化概念,培養良好的制圖習慣,熟練掌握課程學習內容并能靈活應用生產實踐是改革的主要目標。因此,該文根據新形勢下出現的若干新問題,以九江學院化學化工學院專科開設的化工制圖(64學時)為例,做了課程教學探討和研究。
1 如何完成短學時課程任務
1.1 遵循認知規律,注重課程聯系
美國教育家奧蘇伯爾認為:“在教學過程中,學習活動是否有效,主要看新的學習內容能否與學習者認知結構中原有的恰當的知識系統建立實質性的聯系”。新的學習過程實質就是學習者在新舊體系相互碰撞過程中構建產生的[1]。對大學生而言,化工制圖是一門新知識體系。但是,學生在接受過程中會不由自主地和所認知的高中開設的立體幾何以及平面解析幾何課程等相聯系。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該極力引導學生進行知識關聯,即將新體系與原有的經驗及知識儲備交叉聯系,促使學生調整自我學習方法,定期整理新舊知識體系。學生能對原有知識體系不斷修葺,同時又不斷萌發新枝,在自我構建知識體系過程,不斷激發學習的主觀能動性和興趣原動力,從而使新知識在最佳時機科學高效地進入已有知識的區域,并激發學生的創新精神。教師在組織學生學習過程中,應引導學生如何理清新舊知識的關聯,使新知識被舊知識同化發展,應由易到難循序漸進進行,使學習的知識能在新的情境中運用和遷移。如示例1和2。
示例1,在學習直角投影定理部分,通常直接講授投影規律及其應用。但如果提出問題:定理如何證明讓學生去主動思考,這樣就將立體幾何課程相關知識與這里提出的問題進行了有效聯系。在此基礎上,再進一步提問,逆定理成立么?多維空間中,定理成立么?除此之外,你還能得出什么結論呢?從而引導學生一步一步向深層次思考,在此過程中不能跳躍太大,這樣反而會使學生望而卻步,適得其反。
示例2,在學習化工設備圖-換熱器部分,學生通常對換熱器內部構造出現的線條很模糊。但如果問題轉為:換熱器的熱冷流體是如何從進口接管到出口接管的?流體應該經過哪些部件才合理呢?從而將化工原理課程相關知識聯系在一起了。如果再進一步設疑,化工生產中,換熱流體經過的部分在其它化工設備中能否重復出現?有哪些設備呢?這樣就自然的引入了標準件這一概念,也將其與化工原理課程設計相關知識連為一體。
1.2 選定合適教材,整合傳統的制圖內容體系
教材是教學的依據和“藍圖”,能夠體現符合時代特征的教育理念。新形勢下,國內很多高職院校推廣了“任務驅動教學法”,其有效實施很大程度上依賴“任務驅動型”教材的開發與應用[2,3]。化工制圖課程經過多年的發展,教材種類繁多,但基本是屬于機械制圖課程的“兼容”書,需要將原有模式教材轉型整合。因此,編輯一本實際需要的課本至關重要,進行整編化工制圖教材中的具體做法是,將機械制圖和化工制圖課程中的公共部分知識(畫法幾何章節)保留,去除機械制圖中機械圖和裝配圖等章節,添加化工制圖中設備圖和化工工藝圖等。授課任務內容整理成表1。同時在實踐教學過程中,根據年度考核效果和學生反饋意見,定期同步調整相關內容和進度,根據教學反饋做擴展講義,以期達到適合本專業的最優學習內容構造。
1.3 提高學習熱情,充分利用課外的學習空間
當前高等院校壓縮課時呈現大趨勢,為了提高學生學習興趣和源動力,發揮其主觀能動性,教學設計應著重從“心理”和“情感”兩方面促發其認同感,相應的教學設計應圍繞“自主學習策略”和“學習環境”兩個方面進行[4,5]。自主學習策略的核心是"自主探索自主創新"。它是整個教學設計的核心,也是提高學習熱情的內因。目前國內外常用的自主學習策略有“支架式”、“拋錨式”、“自我反饋式”、“啟發式”和“網絡交流式”等多種。化工制圖課程教學中教師可針對項目實施內容進行精心準備和設計,使多樣的教學模式貫穿于教學過程中。另外,學習環境由情境、協作、交流和意義四個部分構建。其中,情境是創設有利于學習者環境的最重要的環節。其功能不僅能夠直接體現學習者的實踐活動素材,而且反饋出學習者的認知和情感變化。例如在學習化工設備圖時,可以借助國內外知名化工公司(如拜耳、巴斯夫、道化學、中國石化等)的大量廠景圖片,讓其身臨其境地感受到化工設備的宏偉和壯觀,從而激發他們對化工設備及圖樣的探究興趣。
2 如何緩解就業壓力
2.1 建立科學的課程評價體系,調整學習心態和目標,定位社會需求
課程評價體系起著激勵和監控的雙重作用,一方面有效改變了學生只看考試結果的錯誤態度,激勵他們主動地為自己而學,全面提高其綜合素質;另一方面,有助于提高任課老師的業務素質,讓其不斷提高課程實踐能力,深化了課程改革。當今現代企業對學生的動手能力,活學活用以及創新的能力提出了很高的要求,針對這一現狀,學校應以強化素質和技能培養為目標,建立起科學的項目化課程評價體系,經過多年的教學實踐,擬定了一套適合本課程的評價體系,其評價體系是一個多元素考核的綜合體,以等級(A,B,C,D)代替考試分數,弱化分數的高低差距。綜合評價等級(加權平均分)由四項指標組成,即項目化設計評價,過程價值評價,知識技能測試評價,附加評價。其中附加評價部分每月進行一次評比,以2-4人的組隊形式出現,此評價體系強化團隊的配合,鼓勵個體積極參與思考和創新。
2.2 注重理論聯系實際,加強實踐性環節,滿足企業需求
實踐教學是高校素質培養的關鍵環節,其對人才培養模式起著引導作用,同時也是形成高職院校自身特色的閃光點。化工制圖課程是一門實踐性課程,其最終是要服務于具體對象的,是一門實踐多于理論的課程,其重要性不言而喻,需教學制定者們合理地整編實踐教學內容。在實踐過程中,九江學院化工學院主要采用下列方式。(1)分段教學方式:如將金工實習和校外見習穿插于化工制圖教學過程中;(2)運用項目管理模式(見表1);(3)安排合理的教學步驟(如拋出引入-啟發探討-參照比對-反饋總結)。通過教學與實踐結合,有效地將學生對化工設備以及工藝流程的認識從感性上升到理性,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熱情,同時提高了空間思維和實體想象能力。
3 結語
在科學發展觀的指導下,高等教育體制改革勢在必行。課程改革旨在促進素質教育與能力培養,為了這一目標,嘗試解決了短學時和就業壓力兩重問題,但由于運行周期不夠長,尚處于研究試用階段。各院校相關專業的教育者可根據各院校實際情況,不斷研究教學改革的新模式。為社會建設提供更好的高素質高技能人才。
參考文獻
[1] 海鶯,郭慶.以促進知識遷移為目標的工科院校基礎課程改革探析[J].教育評論,2014(6):33-35.
[2] 曹詠梅,熊放明,張麥秋.高職“化工制圖"課程項目化教學改革探索[J].工程圖學學報,2008(6):133-138.
[3] 虞啟凱,徐永軍,熊森,等.任務驅動教學法在化工制圖教學中的探索[J].素質教育論壇,2008,93(11):13-14.
[4] 韓艷萍,廉英紅,劉瑩.在形成性評價體系中貫徹自主學習策略[J].教育與職業,2007(14):176-177.
[5] 孫淑紅.如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J]. 思想政治課教學,2009(6):38-40.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