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蘭
摘 要:目前,在高校心理咨詢中發現,因失戀、與異性交往、性問題等前來咨詢的學生占有相當大的比例,個案反映出高職學生在戀愛觀念、戀愛行為等方面存在一些問題,出現各種心理行為問題,影響學生正常的學習和生活。因而,了解當今高職院校學生戀愛觀的特征,有助于我們更好地把握學生戀愛的實際情況,正確地引導和幫助學生,對解決高職學生戀愛問題的對策探討,提供實際有效的指導依據。該文從選擇對象、戀愛理念、戀愛過程、戀愛觀念四個方面進行分析,提出當今高職院校學生戀愛觀的新態勢。
關鍵詞:當今 高職學生 戀愛觀 特征
中圖分類號:G7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91(2014)10(c)-0223-01
從古至今,戀愛觀一直是多學科研究的焦點。但由于人們所處的時代不同,階級地位不同,對戀愛的理解也不盡相同。中世紀的宗教神學家們,把戀愛歸結為“宇宙靈魂”的表現,男女間正常的生理要求被他們視為邪惡,完全不承認愛情的自然屬性。古希臘思想家柏拉圖就是這個觀點的代表人物之一。18世紀英國資產階級哲學家休漠則聲稱:戀愛是由“美貌、肉欲”和“好感”三種情感結合而發生的。一些資產階級縱欲主義者更直言不諱地把愛情和性欲等同起來,這種性欲戀愛論在“文藝復興”時期的歐洲比較盛行。
隨著經濟、文化、科技、信息飛速發展,戀愛觀在不同體制、不同背景下,呈現出不同的特點,高職學生作為當今社會中特殊的一類群體,他們的戀愛觀呈現出自主、務實、輕率、開放的新態勢。
1 選擇對象自主性
選擇戀愛對象,某種程度上是社會成員根據一定的社會文化背景與個人條件選擇異性生活伴侶的過程。伴隨著青年自主擇偶意識的增強,在戀愛上大多自己作主,自由選擇,和誰戀愛,怎樣戀愛,沒有統一的模式,不受條條框框的限制,年輕人的擇偶標準也經歷了一個轉變:從政治條件,到學歷、職業、收入狀況等社會經濟因素,再到性格、品德修養等內在因素。這些都直接影響著雙方乃至親人日后的生活幸福程度。新時期的戀愛觀雖保留了中國傳統文化的特點,但自由戀愛仍占絕對優勢。青年男女以共同的人生理想和生活態度,以相互認同的性格、志趣和愛好來自由選擇自己的人生伴侶,自主愛情。這種自由戀愛和自主愛情,表現為主體的價值實現和人格的自尊的完成。據有關調查顯示,62%的青年會選擇自由結識,他們認為只有這樣的自由,才能使愛情更加純美。他們建立在自身的快感、需求的基礎上,自由的選擇自己的戀愛對象,而過少的參考周圍朋友及親人的意見,遵循著“我的愛情我做主”的理念。
2 戀愛理念務實性
從古至今,健康甜蜜的愛情,美滿幸福的婚姻,一直是人們孜孜不倦的追求。但對于當代青年人來說,他們更重視愛情在人生中的地位,重視愛情在生活中的價值。一方面,對愛情有著積極的向往;另一方面,出于現實的考慮或實踐的經歷,他們中的很多人不再信奉“愛情至上”,對于愛情的力量不再那么有信心。在一項調查中顯示,不同意“愛情可以創造一切奇跡”這一觀點的上海青年占54%。現實因素使得年輕人對愛情的美好幻想大大減少。特別是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進一步完善和發展,人們的功利意識明顯增強,有的人把愛情的籌碼壓在純物質的追求上,把奢侈禮物的互送當作戀愛浪漫的極致,而忽略掉真正精神、心靈層面的相知、相通。誰的物質條件優越,誰能為自己找到合適的工作就和誰談戀愛,甚至拿自己的肉體和靈魂去換取物質享受,戀愛中的功利思想日趨嚴重。
3 戀愛過程輕率性
在快節奏的社會生活中,青年人的戀愛過程日趨簡單、快速。他們在思想上沒有以前固有的“審時度勢”,僅憑一時感覺或沖動,僅在好奇心、神秘感或從眾心理的支配下,甚至他人的起哄下就與異性輕易談情說愛,表達直截了當。戀愛中,男生們不喜歡拐彎抹角,女孩們也一改往日“矜持”,只要覺得感覺來了,就會馬上接受別人的愛意。而在戀愛過程當中,他們考慮問題都是相對片面的,只考慮如何讓彼此的感情得到升華,而沒有考慮到家庭、社會等相關因素。只在乎愛情的過程而不考慮結果,把愛情與婚姻相脫離。這種缺乏審慎考慮的愛情,往往像美麗的沙雕,經不起風吹雨打,雙方在戀愛中也很難承擔起應有的責任。
4 戀愛觀念開放性
在當今文化環境中,隨著西方文化思潮的涌入,有些青年人盲目崇尚西方的性自由觀念,性也漸漸撕去了遮遮掩掩的面紗,人們已不再“談性色變”,羞于齒此,而是談性欲如同談食欲似的輕松、正常,大部分人覺得無可厚非,是一種正常的現象。有的女青年說:“真正的愛,應該體現出博大。既然愛他,那我什么都可以給他。”在追求新潮的心理支配下,青年男女很快從初戀到熱戀,由邊緣性行為上升到核心性行為。有的青年認為“新時代的愛情,含情脈脈沒意思,我要走在歷史的前面”,有一項調查就發現,80%的人認為性行為在戀愛中是很正常的。更多的人崇尚著“只要自己愛的快樂就行”。而由性引發的社會問題層出不窮,這些社會現象卻越來越得到大眾的接受和寬容。
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迅速發展,社會生活的持續變革,高職學生的戀愛觀也發生了深刻的變化。高職學生的戀愛已經不再是單一的,而是呈現出多維度、多元性的特征,正確把握高職學生的戀愛觀特點,積極引導其建立正確的戀愛觀,是高校心理教育工作者需面對的問題,也是高校思政工作研究的重要課題。
參考文獻
[1] 謝敏.當代大學生戀愛觀及其教育對策研究[D].青島科技大學,2010.
[2] 劉晟旻.大學生戀愛觀現狀調查與教育研究[D].云南:云南大學,2010.
[3] 李慶祝.當代大學生戀愛心態及其對策[J].華北煤炭醫學院學報,2002,4(6):798-799.
[4] 田毅,陳景璐.當代大學生戀愛婚姻觀掃描透視[J].社會科學論壇,2002(9):71-72.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