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靜燕(溫州市甌海區郭溪街道社區衛生服務中心 浙江 溫州 325014)
?
慢性病自我管理的研究實踐及問題探討
鄭靜燕
(溫州市甌海區郭溪街道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浙江溫州325014)
摘要慢性非傳染性疾病具有病因復雜、起病隱匿、病程長以及病情遷徙不愈的特點,因覆蓋人群較廣,這類疾病的預防、治療越來越受到關注和重視。慢性病自我管理是一種針對慢性病患者進行控制和管理的方法,該方法的具體實施以及在實施中存在的問題有待進一步研究。本文基于近年來我國慢性病的流行現狀,對自我管理的內容及該模式在實施中存在的問題進行探討,以期能夠為該模式的推廣提供必要的參考。
關鍵詞慢性病;自我管理;實踐;問題
隨著社會人口老齡化趨勢的加強,以心腦血管疾病、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糖尿病、惡性腫瘤為代表的慢性病正在嚴重威脅著我國人們的身體健康。目前,慢性病的發病率正呈現出逐年上升的發展態勢,衛生部統計資料顯示,由慢性病引發的死亡比例正在不斷增加,現已成為我國居民最主要的死亡,對于該病的干預治療,在世界范圍內引起了廣泛的關注[1]。英國醫學會報告指出,慢性病的治療應以患者自我管理來控制病情為治療原則,即對慢性病的治療不能單純依靠藥物,還有賴于患者的自我管理,這是目前國際流行的一種疾病管理模式,其效果得到了廣泛的認可,我國目前正處于推廣階段[2]。現對慢性病自我管理的內容、應用現狀以及具體實踐進行總結,綜述如下。
1.1慢性病自我管理的內容
自我管理這一術語是在20世紀70年代被提出,之后被引用到慢性病患者的干預和教育項目中,這是一種在相關專業人員的協助下,通過患者行為來增進自身健康,對自身疾病進行監控和管理的方法。就慢性病自我管理而言,患者應完成3個方面的任務,一是要對疾病進行預防或治療管理,二是要建立在工作和生活中的新角色,三是要應對和調節疾病帶來的各種負面情緒[3]。由自我管理任務可以概括出自我管理的三部分內容:①日常生活管理。慢性病患者應養成良好的飲食習慣、保持生活規律、適當運動、戒煙限酒等。②疾病醫學管理。應主動尋求疾病知識、參與恢復訓練、及時就診、遵醫囑用藥、病情自我檢測等。③情緒認知管理。掌握處理不良情緒的方法,更好地應對焦慮、抑郁等情況。不同疾病自我管理的側重點有所不同,如高血壓患者應注重對血壓的定期監測。
1.2慢性病自我管理的應用
自我管理模式在國外應用較早,而其也取得了較好的效果,如在美國,該模式已經覆蓋高血壓、糖尿病、慢性腎病等多種慢性病項目,目前,慢性病自我管理計劃項目已經在英國、加拿大等國家廣泛開展,并成為社區服務的常規項目。上述國家取得的成果有目共睹,相關成功經驗也被我國臨床醫護人員以及科研人員借鑒,自我管理的實踐及研究工作在我國也得以開展。上海是國內最早開展慢性病自我管理計劃項目的地區,并創建了"共同參與型實施模式",將街道、社區衛生服務中中心和研究者納入進來,通過三方參與來優化慢性病的管理,進而提高參與者的自我管理行為,使其健康狀況得以改善。經過近年來的發展,本土化的慢性病自我管理模式在我國已經成功建立[4]。
2.1自我管理的有效性
實施自我管理模式,旨在改變患者的不良行為方式、改善其身體健康狀況,但是其有效性還有待進一步的證實。國外很多研究表明,通過慢性病自我管理,患者的自我效能并沒有得到明顯的提高,大量對照研究結果顯示,在生活質量、不良情緒的等方面的比較差異并不具備統一學意義,該模式的實施并沒有取得實質性的效果也使得很多研究這對自我管理的有效性提出質疑。國內這方面的研究也很多,如邱衛華[5]對上海玉宇和城西地區的高血壓自我管理和行為干預情況進行分析,發現實施自我管理前后,發現患者的血壓、服藥情況、治療自信心等并未發生明顯變化。鑒于國內外對自我管理的有效性的研究多是短期行為,即對短期效果的驗證,因此,要想進一步對這一問題進行研究,還需要對其長期效果進行評價。
2.2慢性病患者參與率
自我管理項目雖然已經成為美國、英國等國家社區服務的常規項目,但是由于慢性病患者以老年人為主,受到身體健康的限制,再加上缺乏家庭的支持以及經濟方面的原因,患者的參與率并不高。慢性病患者參與率低既有主觀方面的原因,也有客觀方面的原因,如患者缺乏參與意識就是主觀方面的原因,患者身體狀況較差、無法堅持長期參與就是客觀方面的原因。慢性病患者參與率低的問題在我國比較突出,提高患者參與率的干預措施還有待進一步的研究。
2.3自管管理的實施模式
自我管理項目計劃在國內外越來越受到關注和重視,自我管理干預的方法也得到了提高,但是具體實施模式還有待進一步完善。根據干預者來劃分,自我管理支持的提供者包括衛生保健專業人員和非專業人員,這兩類干預實際上都沒有醫務人員干預有效,但是后者的精力有限;根據干預場所來劃分,包括專業醫療機構和社區,前者醫療水平較高,患者對此信任度也較高,但是長期開展教育工作難度較大,從長遠來看,后者才是開展自我管理的主要場所。近年來,國內出現了很多新型自我管理模式,如哮喘俱樂部、糖尿病學校等,但是認可度并不高,還沒有進入廣泛流傳階段,因此相關示范研究尤為必要。
慢性病預防和治療現已成為中國社會主要的疾病負擔,如何管理龐大的慢性病患者群體,是目前醫療衛生服務系統面臨的主要問題之一。隨著世界范圍內對慢性病研究的進一步深入,自我管理受到了廣泛的關注,國內慢性病群體不斷擴大與有限的醫療衛生資源形成的矛盾日益升級,推廣慢性病自我管理方法更為必要和緊迫,對當前慢性病自我管理在實踐中存在的問題進行探討,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
參考文獻
[1]呂揚,李崢,王敏.慢性病自我管理領域研究現狀、熱點與前沿的可視化分析[J].護理學報,2013,14( 5) :2-5.
[2]張麗麗,董建群.慢性病患者自我管理研究進展[J].中國慢性病預防與控制,2010,10( 2) :207-211.
[3]張琳,劉新,寧艷花,等.社區老年高血壓患者自我效能與自我管理行為的相關性研究[J].中國老年學雜志,2011,12 ( 3) : 2286 -2288.
[4]黃硯萍.社區慢性病患者自我管理可持續發展研究[D].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2012.
[5]邱衛華.高血壓自我管理和行為干預失敗原因分析[J].健康教育
與健康促進,2010,5( 1) :54-56.
作者簡介:鄭靜燕;女;溫州市甌海區;漢族1982-01-18;溫州市甌海區郭溪街道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全國示范社區;全科醫學;大學本科學位:研究方向;社區慢病防治,健康教育,婦幼保健,普及副主任醫師;全科;
【中圖分類號】R473. 5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9-6019( 2015) 07-0266-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