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長軍
【摘要】詩歌鑒賞猶如橫在高中生面前的大山,難以逾越。本文以專題的形式,讓學生在詩的國度里碰撞智慧,建構知識,引領學生準確把握送別詩的意境,深入分析送別詩的感情,把握送別詩的常用意象及技巧,提高送別詩的鑒賞能力。
【關鍵詞】送別詩;意象;意境;情感;表達技巧;合作探究
【中圖分類號】G633 【文獻標識碼】A
【教學內容】
高中《唐詩宋詞選讀》“送別詩”專題
【教學實錄】
(課前放李叔同的《送別》歌曲,上課鈴響)
師:平時總是同學們給我背誦詩歌,今天我要給你們背誦一首!當然,同學們能夠背過的話,可以跟著我一塊兒背。(背誦《別董大》)《別董大》 高適 (同學們不由自主地跟著背誦) 千里黃云白日曛,北風吹雁雪紛紛。莫愁前路無知己,天下誰人不識君。
師:請同學們思考一下,這首詩從內容上來說屬于什么詩?
生1:送別詩!
師:對,剛才我們聽到的歌曲是李叔同的《送別》,哀婉,凄涼。今天讓我們一起走進送別詩。(展示送別圖)師導出并解讀學習目標(1.準確把握送別詩的意境2.深入分析送別詩的感情,把握送別詩的常用意象,把握技巧,提高送別詩的鑒賞能力)
師:重點把握送別詩的意境、常用意象、技巧,提高送別詩的鑒賞能力。
師:“百家爭鳴”,小組討論。討論的內容是預習學案的一至四題,討論時間十分鐘。要求:(一)結合自己的答案,形成組內共識,答案簡練、條理、清晰,盡量做到脫稿展示,回答限時兩分鐘。(二)第二題第二小題常用意象最先討論完的小組可派代表板書到黑板,口頭展示時再展示詩句。小組長搞好控制,提高效率,確保質量。十分鐘,討論開始。(小組開始激烈討論,場面熱烈)(生2、生3、生4、生5上黑板展示)
師:小組展示,第一題,回憶學過的送別詩,思考討論其特點及成因。搶答開始。
生6:(搶答)一組三號。送別詩從創作手法上來講一般分為借景抒情和虛實相生,表達的感情一般有詩人的離愁別緒,詩人的豁達情懷,及詩人的志向。成因是古人重相聚怨別離,古時的交通也不發達。
師:在感情、技巧、成因等方面回答得較為全面,請坐。誰還有補充?
生7:六組四號。成因還有一點是古代社會時局動蕩不安,憂患意識比較嚴重,籠罩著封建士人的心靈。
師:小組的同學可以補充一下。
生8:六組三號。還有官場失利,由于政治上的失利而被貶官職;再一個就是看到景物之后產生的情緒。
師:請坐,補充的很好,綜合三位同學的回答,答案已比較明確。那么在形式上,誰還有不同的意見?
生9:一些送別詩的意象主要有:南浦、月、雪等。
師:這是具體的意象,形式上有什么特點?
生10:四組五號。題目中一般都含有“送”和“別”。
師:對!請看屏幕!通過這幾位同學的回答我們能夠了解送別詩的特點:標題中往往有“送”或“別”等字眼,主題多為表達離愁別恨,情調多充滿感傷,纏綿凄切,表達技巧多采用借景抒情,情景交融。掌握送別詩的特點能夠幫助我們鑒賞送別詩。30秒鐘,瘋狂記憶?。▽W生瘋狂大聲記憶,高效,投入)
師:把重點的內容迅速落實到學案上。(學生落實)師:好,我們再看成因,哪個小組的同學來讀一下?(老師把答案展示到屏幕上)
生11:1.交通不發達,一別難再見,故深為古人所重。2.社會動蕩,“憂患意識”籠罩著封建士人心靈。3.隋唐后,士人為建立功業,往往遠離家園;或科場失利,或觸怒朝廷而戴罪遠行。離別寫詩,其情必然真切。
師:請坐,讀的還是蠻不錯的?;谶@樣的成因,寫出來的詩其情必然真切。所以送別詩在古詩中的數量是相當多的,咱們今天鑒賞這個送別詩意義重大。第二題,鑒賞詩歌:1.深入分析送別詩所表達的感情。看著學案。第一首,各個小組的三號搶答。(學生們爭先恐后,同時站起多名同學,學生們的積極性被調動了起來)
生12:六組三號。兩句表達對朋友無限留念和惜別之情及美好祝愿。
師:不錯,還可以。請坐。三組二號,你剛才也站起來了,你來說一說看法。
生13:我認為這首詩主要表達了作者的義氣。
師:對,義氣也是一個不錯的方面。(教師在屏幕上打出答案)請看屏幕,表現的是在勸慰中帶難分難舍,迅速落實下來。請看第二題,每個小組的四號開始搶答。(學生們此起彼伏,爭搶激烈)
生14:一組四號。表現了離愁別緒以及對自己的豁然抨擊。
(沒等老師點評兩名同學就站起來回答)
生15:二組四號。表現了自己的志向。
生16:四組四號。表現了自己高潔的志向。
師:回答的都不錯,好,請坐。這首詩表達的詩人高潔的志向,表明詩人的志節。第三首,每個小組的五號搶答。(學生們爭搶十分激烈)
生17:三組五號,表達了詩人的孤獨與惆悵之感。
師:好,請坐。誰還有話要說?
生18:二組五號。表達了詩人孤獨凄涼之感。
師:同學們回答的都很好,都找到了要點,下面來看一下答案:想象友人別后的悵惘、孤寂、落寞。這是對友人戀戀不舍,是依依惜別之情。第四首,各個小組的六號搶答。(場面熱烈)
生19:六組六號。這首詩表達的是對朋友漂泊生涯的關切。
師:好。(展示答案)這首詩表現的是對朋友依依惜別之情。下面來總結一下,古代送別詩一般表達怎樣的感情?搶答。(學生迅速起立回答)
生20:二組四號。表達的是詩人的離愁別緒,和詩人與友人的不舍之情。
師:好,請坐。誰來補充?
生21:七組二號。還有表達詩人的志節、志向。
師:好,請坐。結合這兩個同學的回答,看一下我給同學們提供的答案。(展示答案) 依依不舍的留念;情真意長的勉勵;坦陳心志的告白;別后情境的想象、擔憂、對友人思念。迅速落實到學案上。(同學們迅速落實)
師:把握送別詩的感情相當重要。落實下來了嗎?
生:(異口同聲)落實下來了!
師:第二,結合所學詩歌,分析送別詩的常用意象。有幾個小組已經搶著把常用意象到黑板展示出來了,請把相關的詩句也展示出來。一組。
生22:第一個意象是柳,“楊柳岸,曉風殘月”;第二個意象是水,“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第三個是寒蟬,“寒蟬凄切,對長亭晚”;第四個是雪,“山回路轉不見君,雪上空留馬行處”;第五個是酒,“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師:很好,請坐。這都是一些常用的意象。六組再來說一下你們總結的。
生23:帆,“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落日,“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師:很好,請坐。四組。
生24:還有長亭,“長亭外,古道邊,芳草碧連天”。
師:對,還有長亭。八組來說一說。
生25:長江:“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鴻雁:“鴻雁不堪愁里聽,云山況是客中過”。
師:對,長江和鴻雁也是常用意象。七組。
生26:白居易的《南浦別》中有一句詩:“南浦凄凄別,西風裊裊秋。”
師:南浦也是常用意象。很好,咱們同學找到了不少,還有一些,我來做一下補充。(展示答案長亭飲酒、古道相送、折柳贈別、夕陽揮手、芳草離情,都是送別詩中常用的意象。送別詩常用意象:植物:柳、浮萍、孤蓬、春草 動物:杜鵑、鴻雁 送別場所:長亭、南浦、灞陵、謝亭、西樓、勞勞亭等 送別環境:酒、流水、夕陽、月、秋)請同學們把沒有找到的迅速落實到學案上。下面,我們來思索,“柳”為什么是送別詩常用意象呢?
生:諧音同“留”。
師:對,諧音同“留”,渴望留下;還有長亭,古代十里一長亭,五里一短亭。這個“亭”,相當于現代的車站,與送別相關;南浦是什么呢?
生:(異口同聲)渡口。
師:對,南浦就是水邊的亭子,相當于現代的渡口。灞陵,西安有個灞陵橋,灞陵橋邊長滿了柳樹,這個地方是都城的門戶,在這里折柳送別,特別能表達那種離別之情。所以,只要你判定這些意象出現在送別詩里,那么它所表達的情感,往往是離愁別緒。來看第三題:這些詩在寫法上有什么共同特點,用了什么表達技巧? 我們來看《丹陽送韋參軍》這首詩,我起個頭,同學們響亮的把這首詩讀一下?!兜り査晚f參軍》預備讀……(同學們大聲齊聲朗讀)
生:丹陽送韋參軍/嚴維 丹陽郭里送行舟,一別心知兩地秋。日晚江南望江北,寒鴉飛盡水悠悠。
師:聲音很宏亮,很有氣勢。詩貴凝練含蓄,試品味“兩地秋”的內涵。搶答開始。(學生們爭相起立搶答)
生27:七組五號。當時有秋天蕭瑟凄涼的特點,來表現離別后的心情,兩人離別后想念的情節。
師:抓住了秋天凄涼的特點,人分兩地相互思念,這個答案不錯,誰來補充?
生28:六組一號。還用了拆字法,“一別心知兩地秋”,“心”字和“秋”字組成一個“愁”字,表達了他離別的愁緒。師:同學們,這個回答怎么樣?生:(齊聲)相當好!
師:的確很好。拆字法,“心”上“秋”,組成“愁”,能夠分析出來很難得!看一下答案(展示答案)“兩地秋”之語,并不是兩地秋色有何不同,而是說同樣秋色,人已分兩地。蕭瑟秋景增添了離情別緒。這樣的景增添了這樣的愁緒。這地方一定要注意,有的同學說是兩地的秋色不同,是不恰當的。第二題,詩的三四兩句情景交融,寫對韋參軍的深切思念,試簡要分析。搶答。
生29:二組一號。友人遠去之后而詩人依舊遠眺友人離去的江臨,夜幕降臨寒鴉飛盡,只留下詩人面對著空悠悠的江水,詩人情景交融,表達了詩人對韋參軍的思念和對友人離后自己深刻的思念之感。
師:這個分析怎么樣?
生:(齊聲)好!
師:遠眺友人離去內心無比傷感,誰再做以補充?
生30:九組五號。作者以水來表達離別后的惆悵。
師:抓住了水,很好,請坐。還有人要補充嗎?
生31:九組一號。一個“望”字寫出了作者的形態同時“晚”字還突出了作者思念之情的悠長。
師:“日晚”“晚”表現思念時間之長。很好,請坐。
生32:結合這幾個同學的答案,我們來看一下標準答案。(展示答案)誰主動讀一下?
生33:“江南”“江北”,既是友人行舟路線,也是作者目送方向。 “日晚”暗示思念時間之久,顯出友情之深。秋日黃昏,使人感傷的寒鴉此時也“飛盡”了,只剩下悠悠江水流向遠方,這一切給人以孤獨、寂靜的感觸?!八朴啤卑瑹o限思念的深情,情景交融,表達作者的悠悠情思。
師:聲音洪亮,讀得很好,請坐。這個題同學們一定要找出具體的意象,深入分析。通過批閱同學們的學案,我發現,有的學生分析的太淺,根本就沒有深入分析。請把答案迅速落實下來。(學生把答案迅速落實到學案上)
師:通過這個例子,我們知道送別詩往往運用怎樣的表達技 巧?
生:情景交融。
師:對,情景交融??催@個小結。(屏幕展示)古代送別詩,大都是由眼前景而觸發心中情,是真情的流露、心志的坦陳,往往運用借景抒情、情景交融的表達技巧。咱們前面分析把握了送別詩的特點,了解了送別詩的情感,掌握了表達技巧。下面,我們也做一回高考命題專家。閱讀下面一首唐詩,抓住本詩重點內容命一道鑒賞題,并給出答案。(展示詩歌)賦得暮雨送李胄/韋應物 楚江微雨里,建業暮鐘時。漠漠帆來重,冥冥鳥去遲。海門深不見,浦樹遠含滋。相送情無限,沾襟比散絲。
師:咱知道,高考對詩歌主要考查什么?
生:(人人大聲說)形象、語言、表達技巧、思想感情。
師:對,抓住形象、語言、表達技巧、思想感情這些內容來出題。那么來看這首詩怎么出題,搶答。(學生爭先恐后,看來都相當專家)
生34:二組二號。我出的第一個問題是:最后一聯他用什么樣的表現手法?請同學們回答。
生35:一組二號。用了直抒胸臆的表現手法。
生34:對了。第二個小題,這首詩運用了哪些意象,這些意象為這首詩營造了什么樣的氛圍?(同學們同樣是爭搶積極)
生36:703。不,七組三號(眾生笑)。有煙雨、暮色、遲鳥、海門、浦樹,形成了陰沉壓抑的氛圍。
生34:應該說比較全。這首詩的前三聯每一句都運用了一個意象,并且非常典型和具體。
生37:四組四號。本詩表達了怎樣的情感?
生38:送別朋友時的依依不舍。
生37:很好。還有一題。本詩都籠罩著一個“雨”字,請分析頷聯圍繞“雨”來寫景抒情的妙處。
生39:六組二號。頷聯描寫雨非常生動、具體,很有形象感。
生37:能明確分析一下嗎?
生39:……
師:這個問題很有深度,看來同學們是“只可意會,不可言傳”了。(生微笑)
師:我們一起來分析一下這個題目?!澳北砻鞔芯徛?;歸鳥入雨,飛行而遲,疊音詞“冥冥”寫雨中歸鳥模糊迷蒙。這些景物打上了主觀感情烙印,詩人借景抒情,抒發了送別朋友依依不舍的心情。(生邊聽邊記,心領神會)
師:好,我們對送別詩已經有了比較全面的把握了,下面的時間請同學們結合生活中的送別場景,充分發揮想象和聯想寫一首送別詩。(音樂起:《祝你一路順風》)(屏幕展示:焦波的《俺爹俺娘》中娘送“我”到村頭的場面)
師:深情朗誦—每次我離家時,總不讓娘送,娘也答應不送,但往往到了村頭,猛一回頭,娘就跟在身后……(生感動……)(屏幕展示:人們在車站送別的場面)
師:大家應該都經歷過這樣的情景,想一想,每次回家返校時,父母那一聲聲親切的叮囑讓我們心潮難平,跟父母分別后,在心里暗暗的告訴自己:一定好好學習,來報答父母的深情和無私關愛……現在就把你的情感付諸筆端吧,寫一首送別詩。(生寫詩、熱烈討論八分鐘。—爭先在各自展示區展示)
師:因為時間關系,我們就不一一講解了,請各組展示同學把你寫的詩大聲的朗讀一下。一組:風中送別/風來燭滅送君去,云霄路長風飄絮。今日一別何歸期,只愿前路少風雨。二組:十年寒窗苦,百年情誼真。收卻紅顏淚,男兒何沾巾?楊柳花亦好,與君鑒我心,待到重逢日,休道不識君。三組:送別/昨夜寒蟄驚魂夢,夢里共君重相逢,把酒濯纓今朝別,寄言勿作九秋蓬。四組:今日別/自古離愁別恨多,今日離別亦蹉跎。已踏歸程回首處,云低山高淚水多。五組:別友人/離歌吹起易水波,鴻雁聲斷秋愈瑟。斷鴻聲里問折柳,人北燕南三不舍。遙想異鄉春色新,冷月殘花寒塘鶴。不知哪年風霜日,才是揚帆起航時。六組:今別/陌上草熏接深林,閨中風暖隔遠濱。一別遙迢嗣音少,兩地相思入夢頻。七組:鄉別/柳絮飄飄九重天,湖岸瑟瑟枝鵲高。誰忍此去尋官錦?南浦凄別淚語干。八組:喜見外弟又言別/逢君夜歸欣喜歡,縱飲狂歌秋風羨。問雞破曉嫌人意,聲聲催促離人怨。鴻雁哀怨離南山,離郎浩然別故關。今日一別愁斷腸,重溫舊樽盼君還。九組:昔日送別/昔日黃昏漸遠去,車水天邊心相與。只是天水一色處,不覺心碎卻入骨。
師:非常好,你們將來都可以做大詩人了!
回扣目標,學科班長總結課堂(下課鈴響)
(編輯:劉 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