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駿暉
摘 要:眾所周知,新聞傳媒是作為整合社會資源、協調社會發展的基礎性工具而存在的;尤其在當今中國,新聞傳媒及其影響已經充塞了社會的每一個方位,并構筑了新的“社會生活地圖”,傳媒生態與社會系統共生、貫通關系更是日益緊密和深化。因此,尋求新聞傳媒的和諧發展理應是構建和諧社會進程中一項不可忽視的重要任務。隨著社會不斷進步和發展,新聞傳媒已經廣泛地應用于各個領域中,并發揮著重要作用和占據著喉舌的地位,同時也彰顯了新聞傳媒的作用,為創建和諧社會、發展社會經濟做著重要貢獻,成為了建設社會和諧的重要組成部分。
關鍵詞:新聞傳媒 和諧社會 作用 挑戰
中圖分類號:G219.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91(2014)11(b)-0210-01
現代社會是一個信息化發達的社會,新聞媒體在我國社會建設中起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第一,新聞傳媒在很大程度上制約和監督社會輿論的發展。社會上人們廣泛談論的和評價的事情,在很大程度上會影響到政府的決策。通過新聞傳媒的廣泛傳播,就會有效地避免權力過于集中,也會有效地規避權力的濫用,從而為社會和諧安定提供有效的前提和保障。第二,當今社會是和諧的社會,特別是在我國,現代社會的民主政治建設進一步凸現了公民社會的地位與作用。新聞傳媒從理論層面上講,成為人民監督和發表輿論的一個手段,廣泛的成為了人民大眾提供言論自由的平臺,保證人民行使公共權力的職責,從管理國家的角度上說,能夠協調和監督治國機制,有效的遏制一些不良現象發生,也從根源上遏制的腐敗的產生。
當前社會處在多元化發展中,隨著時代向前邁進,社會中各個領域就需要做好協調性穩步發展,但在發展的過程中難免會出現雜音和不和諧步調,怎樣消除這些問題就成了一大矛盾。新聞傳媒的出現及實地解決了這一矛盾,也從正面杜絕了這一矛盾的所造成的危險。新聞媒體通過把人民不同的思想、觀念、信仰統一在一起,以人民利益為準繩,去平衡管理體制、市場運行機制、技術、人才等方面的制約,實現傳媒和諧、社會和諧。
新聞傳媒能否健康有序的發展,關系到國家和人民的利益,同時也決定著一個國家的命運,在我國,新聞傳媒從出現到現在,還處于初級階段,自身發展還存在著不平衡、不順暢、不協調的現狀。從事新聞工作的媒體人在道德素養和職業操守上還存在著高低不等的層次,這也是決定著新聞傳媒能否健康、穩序發展的重要因素。
新聞傳媒能促進社會中各個部門間的協調發展,起到連接和溝通社會上各組織間運行紐帶作用,完善了各項體制的調整工作,參與了經濟建設、文化建設和政策制定等任務,這就要求新聞傳媒在傳播信息的過程中,要緊緊把握健康、正確、準時的原則,真正讓人民了解到想要知道的知識與信息,讓人民多層次、多角度、全方位的掌握和收到信息。我國是多民族的國家,社會還處于穩步發展階段,國情也復雜多樣。雖然人民都有暢所欲言的權利,各抒己見發表意見和看法,但是如果大家七嘴八舌,眾說紛紜,意見就很難得到統一,全國就會一盤散沙,無法積聚力量,形成一股繩。此時,輿論的引導很關鍵,它首先應是正確的,指導人們往一個切實的可行的思路去思考問題。而在現實情況下,新聞傳媒要引導廣大人民的思想走向不致于出現偏差,新聞報道、輿論監督,必須遵循客觀原則。本著提出問題,解決問題,在保證人民得到民主的同時,更要把統一人民思想,落實各項政策,化解各類矛盾、呈現人民意見作為新聞媒體的主要任務,由此可見,媒體的輿論導向作用可謂非常重要。任何事物都歸避不了矛盾,矛盾是對立的又是統一的,如何使對立的一面化為統一,這才是解決問題的關鍵。
新聞媒體在社會和諧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第一宣傳作用。通過新聞傳媒的宣傳,使人民更清晰、更全面地了解和掌握黨和政府的各項政策,領悟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各個時期的任務和思想,從而有效地促進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第二引導作用。新聞傳媒還起到解除疑惑的作用,在和諧社會的建設中起著積極的作用。因為在和諧社會的建設中會難免出現困難和挫折,不同階層和不同人群會出現不同的聲音,短時間內得不到社會的理解和支持。這就需要新聞傳媒去加以引導、疏通,負責任地、耐心地向人們解答疑惑,幫助人們去理解、認識新鮮事物。第三穩定作用。現如今,社會不斷進步的過程中,需要提升人民對外部環境的適應能力,根據形勢需要,幫助人民及時解決問題,準確地獲知各種新聞信息,從而使人們本身對事物的不確定性變為確定,使人們能夠在一個更加健康、和諧、穩定的狀態下生活。同時,新聞傳媒還能加強人們思想、精神的交流與交往,成為人們思想、理念、信仰溝通的重要媒介,使志同道合者達到心與心的碰撞與交流。新聞傳媒在構建社會和諧過程中,凸顯了它的作用同時也面臨著更多更大的挑戰,從精神上和思想信仰上為人民起到正面引導作用,發揮著新聞傳媒的更大潛力。
在社會發展過程中,往往會存在著這樣和那樣的不和諧因素,在人們的生活中存在著矛盾、斗爭、差異、不理解等,這就要求我們應正視這些不和諧的因素,對出現這些問題的原因加以分析,找出其根本原理,尋求解決的路徑,用恰當、合適的方式加以引導和糾正。
基于各種各樣的因素,新聞傳媒在對待社會不和諧因素中存在以下幾個誤區:第一掩蓋事實真相,造成不必要的紛爭。社會發展過程中必然會出現利益和矛盾,而且多重復雜,有時一觸即發,各級主管部門和政府為保全自身地位,維護當地的局部利益,而掩蓋事實的真象,這就造成無謂的犧牲和不必要的糾爭。從而導致新聞傳媒失實報道,雖然短暫的維護了社會安定,但當人民明白事實真相就會如洪水般爆發,時局很難控制,也為事情及時解決增加了不必要的麻煩。這就要求新聞媒體能夠客觀真實地報道新聞事實,維護受害者的合法權益。對人民而言無疑是重要而關鍵的。
第二“報喜不報憂”,不能解決實質問題。不能積極地把新聞傳媒在建設和諧社會中的作用發揮出來,延續歷史誤區,嚴重的違背了人民意志和新聞傳媒客觀規律,歪解和諧的概念,誤導了人民前進的方向,對于這樣的問題就要實事求是地加以報道。只有這樣才能保持新聞的客觀真實性,使人們永遠保持清醒的頭腦。防患于未然。人們只有及早發現存在的問題。發現潛在的可能發生的問題,才有可能使問題得到及早解決。
第三采取回避態度,造成社會不和諧。在構建和諧社會的過程中,人們難免會遇到一些不和諧的問題,而有些人采取了回避的態度,逃避事實發展,不認真解決事情,這是不對的。當問題出現的時候,我們要積極面對而不是逃避,想辦法解決讓不和諧因素在社會上是客觀存在的,新聞傳媒的作用就是如何解決問題,排除不和諧因素,減少不良現象的發生,避免不必要的麻煩,正視問題的存在。新聞媒體關注人民的熱點問題,解決人民的難問題,作為媒體有責任報道事實真相,作為媒體就要替百姓說話,做到在和諧社會建設中發揮最有效的作用。
參考文獻
[1] 張舉璽.論和諧輿論環境對構建和諧社會的作用[J].河南師范大學學報,2010(2).
[2] 錢躍.新聞報道在構建和諧社會中的責任.中國記者,2005(3).
[3] 趙志立.新聞傳媒在構建和諧社會中的歷史使命.新聞與寫作,2005(4).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