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鐵崎
摘 要:培養技能型人才需要具備堅實的理論基礎和較好的臨床操作能力,堅持面向臨床的培養方向,延長口腔臨床訓練時間,加強臨床能力培養。這需要在教學內容、方法、模式方面進行改革,實現課堂教學與臨床實踐相結合。所以,必須不斷提高教師整體素質,發揮其教書育人功能,引導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和自學能力,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習的內在動機,強化學生的臨床基本技能訓練,改革臨床教育模式,為社會培養合格的口腔醫學人才。
關鍵詞:口腔醫學 專業課 教學改革 教學效果
中圖分類號:G42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91(2014)11(b)-0141-01
口腔醫學是研究口腔疾病發生、發展規律及其診斷、治療和預防的系統學科。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和人口老齡化、口腔疾病譜的改變,人們對口腔醫療保健需求多樣化,不斷提升了口腔醫學的地位和受重視的程度。高職高專設立口腔醫學(技術)專業培養的是技能型人才,需要學生同時具備堅實的理論基礎和較好的臨床操作能力,應堅持面向臨床的培養方向,延長口腔臨床訓練時間,突出口腔專業特色,加強臨床能力培養。這需要口腔醫學教學在教學內容、方法、模式方面進行改革,實現課堂教學與臨床實踐相結合,是教師不斷探索與追求的目標。
1 教師素質與課堂教學言傳身教
1.1 提高教師素質
教師素質是提高教學質量的基礎。教師的專業素質和教學水平,是教學體系構建的重要環節。提高教師專業素質和教學能力,實行教師崗前培訓、試講制度,定期進行集體備課,組織教師參加授課比賽和多媒體課件比賽,加強教學交流和合作,鼓勵教師參與實驗教學研究。理論課和實驗課授課教師應有從事一線臨床醫療工作的經驗,保證理論教學與臨床實踐的緊密聯系。采取“送出去”、“請進來”、“內部業務培訓”等措施,不斷提高教學質量。教師必須轉變教育觀念,強化創新意識,要做好自我教育和學習,在臨床帶教中從做人到做事必須為學生樹立榜樣,提高綜合素質。從而建設一支能夠適應學校發展定位、結構和數量合理、具有良好發展潛能、能夠滿足人才培養需要的較高素質的教師隊伍。
1.2 發揮教書育人功能
(1)教師擁有口腔醫學淵博的知識和高尚的職業道德。(2)教師要根據自身和學生的實際,本著優化學校教學資源的目的,著重開展基本口腔技能的教學與訓練,有機整合或集中傳授相關實驗技術,選擇回顧性教學、循序漸進教學、互動性教學和PBL教學等方法開展教學活動,重點培養能力和啟發性思維,達到傳道、授業、解惑的目的。(3)用科學的方法,培養學生掌握學習技巧。(4)教給學生獲得知識的方法,即“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5)培養學生既能刻苦學習又能修養醫德。在教會學生知識和技術的同時,更要培養學生的仁愛之心,這是醫者之根本,以病人為中心,對患者體現出深厚的人文關懷。
1.3 引導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和自學能力
培養學生善于發現問題,并能積極主動地思考與探索。教師要有序地調節課堂氣氛,把學生學習的思維及活動引向教學目標,使學生的學習和思考的想象力不僅豐富,而且有真實感,達到課堂教學事半功倍的目的。
2 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習的內在動機
在注重培養與發展學生的口腔醫學學習能力和提高醫學素養的同時,也要充分重視提高學生學習口腔醫學的興趣,激發學習動機,培養學生學習口腔醫學的主動性、自覺性和自主性,促使學生成為一個自我調節、自我發展的主動學習者。口腔類學科的學習興趣是學生探究口腔醫學問題的認識基礎和情感傾向,是口腔醫學專業學生學習活動的核心動力。
在口腔醫學教學活動中,強調的是學生的自主學習。因此,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是最重要的一個問題。在教學中可以利用口腔醫學發展史、口腔醫學典故、臨床病例、多樣的口腔醫學問題等,激發學生學習的好奇心和對口腔醫學的探究欲,增強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也可以運用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如課堂討論、參與式、互動式教學等,提高學生對口腔醫學的學習興趣。此外,口腔直觀式教學對增強學生的學習興趣是非常重要而有效的,這能使原本枯燥乏味的概念、原理和操作步驟變得直觀易懂,只有學生對口腔醫學專業產生了興趣,才能體會到學習口腔醫學的樂趣,學習本身就成為一種強化和自我強化的過程,學習也就能夠在內在動機的支配和調節下實現。
3 強化學生的臨床基本技能訓練
實踐教學和理論教學在本科教學中相互支撐,缺一不可。實踐教學在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推動實踐育人、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上舉足輕重。正確認識實踐教學的作用、地位、內涵,總結實踐教學的經驗、教訓、成績,是開展實踐教學的前提,也是完善實踐教學體系的前提。
對于高職高專來說,學制決定了實驗技能課時數量,有時不能滿足學生提高臨床基本技能的要求,再者,對于口腔醫學專業的初學者來說,離體牙開髓、根管預備、牙體預備等操作很難在短時間內取得明顯的進步。因此,為了解決學生實習課的教學質量問題,提高學生的臨床操作技能水平,根據醫學專科層次的培養目標,應建立口腔臨床技能實驗中心。口腔臨床技能實驗中心除承擔學生的正常實習外,該中心還全天對學生開放,學生可在課外活動,晚自習等時間進入中心練習,有問題可隨時請教老師。學生可相互充當模擬病人,練習問診、查體;或通過離體牙等反復訓練,觀看教學錄像片,對典型病例進行分組討論等多種方式強化訓練。典型病例討論時,首先讓學生查閱有關資料,以提問的形式,讓學生對癥狀、體征、診斷和治療設計提出自己的意見,以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掌握科學的思維方法。
要根據學校實際,開展口腔實踐操作技能比賽。這種活動形式可鞏固了專業課知識,培養學生持續發展的學習能力,使學生充分認識到自己在臨床基本技能方面的缺點與不足,促進其有意識地改進學習方法和操作步驟,激發學生學習口腔專業知識的興趣,提高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和實驗教學效果,進一步調動了學習積極性,鍛煉了動手能力、觀察力及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為學生從課堂走向臨床,從理論課知識的學習培養走向臨床實際操作技能,從學生綜合性潛能的挖掘到創新性思維的培養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4 改革臨床教育模式,培養學生創造力
要培養技能型口腔醫學人才,必須改革臨床教育模式。教師在臨床教學中給學生提供創造性思維活動的機會,必須從以學生為中心的教育觀念入手,在明確的培養目標下,允許學生有不同的發展方向。以培養創造性人才所應具有的知識結構為出發點和落腳點,力求使之掌握口腔醫學發展的新知識新技術。
參考文獻
[1] 梁登忠.突出學生主體性的口腔醫學教學改革探究[J].高教論壇,2010(1):70-72,77.
[2] 廖明華,黎淑芳,李俊.加大口腔醫學教學改革,培養適用型口腔醫學人才[J].右江民族醫學院學報,2009,31(2):291-292.
[3] 姜穎,張鐵柱,陳坤,等.淺談口腔醫學本科臨床教學改革[J].衛生職業教育,2009,27(13):22-23.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