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繁萍
摘 要:把握中學階段心理現象,提高中學階段的教育教學質量,對于青少年的培養意義重大。運用個案研究的方法,分析學生心理問題產生的根源,矯正問題學生的行為,并使他們改善心理素質,更好地適應校園學習生活,全面發展。
關鍵詞:初中學生;心理問題;分析診斷;實施矯正
中學階段是一個人長身體、長知識、增才干、立志向的關鍵時期。把握中學教育中的一些心理現象及其規律,對提高中學階段的教育、教學質量,培養德、智、體全面發展的接班人具有重大的現實意義和戰略意義。19世紀80年代以來,我國研究者指出中小學生在心理健康方面存在諸多問題,強調研究中小學生心理健康問題具有相當迫切的現實需要。研究者還考察了家庭、同伴關系對大中小學生焦慮、抑郁、恐懼、攻擊性、社會退縮、違規、適應行為落后等心理行為問題的影響,并在一些小范圍做了干預實驗,取
得了良好效果。
本文運用個案研究的方法,分析學生問題行為產生的根源,運用行為矯正的基本方法,矯正問題學生的行為,挖掘他們的潛能,以期能積極幫助他們改善心理素質,發展其適應性行為,更好地適應校園學習生活。
一、個案描述
小濤(化名),男,12歲,學習成績較差。小濤的爸爸常年駐外,媽媽上班忙,小濤一直和姥姥住在一起,教育的責任也全落在姥姥身上,父母只是給予經濟上的大力支持。
小濤在課堂上的表現,讓所有任課老師愛恨交加。愛他是因為小濤上課積極舉手發言,搶著回答問題,踴躍參與課堂討論。恨他是因為小濤上課愛亂插嘴,喜歡嘲笑和諷刺同學,經常交頭接耳,竊竊私語,甚至高聲談笑,敲打作響,動作滑稽,惹人注意。除此以外,日常生活中,他總是情緒不穩,喜怒無常,經常為一點小事跟別人制造矛盾,甚至拳腳相向,爭吵、打架、斗毆常有發生。長此以往,老師、同學都對他屢教不改的行為很失望,很反感,不愿意和他交往。總之,大家對他的評價是:上課小動作較多,好表現,臭顯擺,愛起哄,愛接老師的話茬,愛惹事,自制力差,人緣不好。
二、個案分析與診斷
(一)個人內在原因
1.學習成績低下,缺乏自信,自卑心理嚴重。
2.情緒喜怒無常,不能自我約束,缺點突出。
(二)家庭原因
平時,父母忙于工作,經常不在身邊,對孩子的學習狀況、思想狀況過問甚少,無力幫助,因覺虧欠,有些溺愛、放縱小孩,借此補償,精神生活和教育方面非常缺乏。姥姥文化水平低,年老體弱,無能力管教、束縛他的行為。因此,形成自控能力差、任性蠻橫、放任自由的特點。
(三)學校原因
在日常教育教學中,老師多是表揚和關注好學生,對這些表現差的學生卻缺乏關注,很少表揚,聽之任之,使他和任課老師、同學們之間的距離越來越遠。
三、個案實施的矯正策略
(一)情感溝通法
首先要以一種熱情、真誠的態度來接納他、對待他、尊重他。伴隨著我的主動、關心和照顧,他感覺到了我的親近,也給予我充分的信任。他不時會將內心的情緒和想法傾訴出來,而我所做的就是認真傾聽。有時,我也給他談自己的過去,尤其是和他相同的一些經歷,即便有些是我捏造的,他也會非常欣然地去聽,我們的關系親近多了。
(二)手勢眼神暗示法
經過一段時間交流,我們約定:當他上課不專心聽講的時候,我用眼神暗示他;當他聽懂想要回答問題時,他用手勢告訴我;在他回答正確時,給予一定的鼓勵和表揚……諸如此類。就這樣,隨著我的堅持,他的信心也隨著增長了起來,學習勁頭明顯提高了。
(三)班會教育法
為了讓他消除與同學之間的隔閡,能盡快回到這個家中,也為了教育其他同學,我經常召開一些形式多樣的主題班會,有針對性地探討一些具體問題。例如,如何聽課,如何合作,如何寬容,如何待人,如何樹立自己的形象,如何與人交往等。通過這些主題班會,我要求學生主動伸出援助之手,讓他感受到了集體的溫暖和力量,在溫馨中健康的成長。
(四)行為矯治法
在他認識到錯誤之后,針對他一些明顯的缺點,我教給了他一些制約自己、改正缺點、與人交往的方法,并要求他去實踐,在實踐中磨煉自己的道德品質。如,當天課堂不說話,三天不罵人,一周不打架,和某某搞好關系……如果有一項完成了,就會受到獎勵。經過一段時間的約束后,有些壞習慣很明顯減少了。他上課很少插嘴了,作業書寫認真了,與同學交往增多了,不再打架斗毆了……老師和同學都為他高興。
(五)家校聯系法
我時常利用空閑時間進行家訪,與其父母、姥姥面對面溝通,討論怎樣采取正確的教育方式,怎樣營造良好的家庭氛圍,怎樣盡好父母的責任,怎樣與孩子溝通交流等等問題,以保障他良好的成長環境,共同幫助他健康快樂地成長。
四、矯正效果評估
在小濤的努力下,在任課老師、班主任、家長、同學的共同配合下,經過一年多的輔導矯正,小濤有了較大的改變:情緒穩定,態度端正,不再惹是生非,同學關系融洽,成績有明顯進步,還常常在班級或學校組織的活動中主動請纓,樹立了良好的形象,威信較高,被推舉為課代表。
五、我的思考
作為一線教師,要教好書,更要育好人。對于心理有問題的學生,我們要用真心、愛心和恒心去對待他們,要尊重、理解和寬容他們。講究愛的藝術,用自己的愛去喚起學生的愛,用自己的心靈去培養學生的心靈,這樣才能開出美麗的教育之花。
參考文獻:
[1][美]R.G.Miltenberger.行為矯正的原理和方法[M].胡佩成,譯.中國輕工業出版社,2000-06.
[2]汪辰.抓教育不如從心理抓起.天津教育出版社,2011-08.
[3]徐光興.學校心理咨詢優秀案例集.上海教育出版社,2000-04.
[4]李國萍.初中生青春期心理問題的產生原因與解決措施.吉林教育出版社,2009-04.
注:甘肅省教育科學“十二五”規劃2013年規劃課題《初中學生常見心理問題矯正方法與策略研究》,課題批準號:GS[2013]
編輯 薄躍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