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朱花 陳維亮
摘 要:“興趣是最好的老師。”為了提高學生的生物科學素養,更好地學習生物學知識,也為了生物課堂變得更加有效,除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以外,還要通過設計形式多樣的教學活動,保持學生學習生物學知識的樂趣,以及將生物學知識應用到實際生活中,提高學生的生活情趣。
關鍵詞:興趣;樂趣;情趣;有效;生物課堂
對初中生而言,學習的動力仍然主要源于興趣,只有產生了興趣,學生才會主動學習。陶行知曾經說過:“學生有了興趣,就會用全副精力去做事。所以,學與樂是不可分離的。”而初中生物課堂教學的目的就在于讓學生生動活潑、愉快學習,德、智、體協調發展。根據新課改后的初中生物教材內容、教學目的及初中生的心理特點,在課堂教學中,應從以下幾個方面培養學生的積極性,努力打造高效的生物課堂。
一、創設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1.利用直觀教具,創設問題情境
生物教學中的直觀教具主要有標本、實物、模型、掛圖、錄像等,其中前四種直觀教具對學生具有很大的吸引力。如何能夠選擇合適的教具,會對本堂的教學起到決定性的效果。如,講解七年級下冊第八章第三節《單細胞的生物體》這節內容的時候,在開始新課教學之前,我一直在思考應該怎樣開展這節新課的教學,因
為單細胞的生物體學生在生活中很難用肉眼觀察到。但是,對于利用酵母菌制作出來的一些東西學生卻是非常的熟悉。于是,我就準備了學生最為熟悉的酒釀和饅頭,在上課時讓兩名學生到講臺前通過“聞”的方式,告訴同學,兩者在氣味上有什么區別,通過學生的親身體驗,讓學生對本節課產生濃厚興趣,然后提出不管是酒釀還是饅頭在制作過程中都離不開一種叫做酵母菌的單細胞生物體的作用,為什么同樣是酵母菌發揮的作用,結果卻如此不同呢?在這一問題的引領下,學生帶著探究的心理,走進這節新課的教學。
2.詩歌輔助教學,活躍課堂氣氛
新課的導語至關重要,有時運用一首小詩導入新課,既可以導出本課的主要教學內容,又能在新課的一開始就集中學生的注意力,牽引住學生的思維。如,七年級下冊第九章第一節《地面上的植物》,在沒有上新課之前,先讓學生看一首小詩:去年今日此門中,人面桃花相映紅。人面不知何處去,桃花依舊笑春風。再讓學生一起思考一下,在曾經學習的詩歌中還有哪些描寫桃花的美麗詩句,通過詩歌讓學生產生一定的意境,在感受詩歌帶給我們奇妙感受的同時,讓學生對這節課的內容產生了濃厚的興趣。教師在課堂上就可以利用這樣一些詩歌,給學生提出一些疑問,這樣不僅可以活躍課堂氣氛,調節學生的學習情緒,而且還能抓住問題的實質,積極啟發學生的思維,更準確地掌握生物學知識。
二、設計形式多樣的教學活動,體驗生物帶來的樂趣
生物模型制作是指學生利用身邊的各種材料來制作和生物結構有關的模型,這些生物模型可以將抽象的知識以形象的物質形式呈現出來。學生在生物學知識的學習過程中,因為很多的生物結構比較微小而且比較復雜,為了更好地掌握這種類型的知識,
可以通過制作模型的方式,將微小的結構放大化,加深對知識的記憶和理解。如,在學習八年級下冊第22章第1節《生物的遺傳》時,其中一個非常重要的知識點就是基因、DNA和染色體的關系。在這里不管是基因還是染色體都是非常微小的結構,為了將微觀的知識形象化,我給學生提供了各種材料:橡皮泥、彩色卡紙和各種工具。要求學生利用這些材料和工具制作出染色體模型,并且在上面粘貼出基因。在這個小小的教學案例中,我發現,學生在實際的制作過程中會創造出你意想不到的收獲。所以,教師在實際的教學中,應該充分地將課堂交還給學生,發揮學生的智慧和創造力,關注課堂生成的資源。
三、廣泛聯系生活實際,享受生物學中的生活情趣
1.聯系自然實際
居住地附近的農田、草地、樹林、公園、花園、動物園、庭院、路旁都會有許多動植物在那里生活。當我們學習有關生物知識后,可以到這些地方去參觀考察,對理論知識的理解和掌握大有益處。
當學到生物與環境的知識時,更要想到保護當地的動植物資源和保護周圍的生態環境,提倡學生做一個充滿生活情趣的人。
2.聯系生活實際
生物學知識與生活實際的關系更直接、更普遍,所以在生物學學習中密切聯系生活實際就更為重要。生活實際包括已有的生活常識和未來的生活行為兩類。生活常識可幫助我們理解生物學知識,生物學知識也可以指導我們的生活行為。學生在學習了生物學知識后,可以知道為什么大型的綠色植物不適宜放在臥室內,知道了家里放置哪些植物可以給我們提供更加舒適的生活環境,知道如何自己釀制酒釀和葡萄酒等,為我們的實際生活增添更多的生活情趣。
參考文獻:
徐斌博,路毅.在生物課堂教學中構建數學模型[J].考試周刊,2011(30).
編輯 魯翠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