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斯文
摘 要:根據1991—2010年《遼寧省統計年鑒》中的14個城市的氣溫和降水數據資料,研究遼寧省年平均氣溫和年降水量的氣候變化特點以及對影響遼寧省氣候變化的因素進行分析。結果表明:1991—2010年遼寧省年平均氣溫有下降的趨勢,部分城市氣溫有上升的趨勢;1991—2010年遼寧省的年降水量有小幅度的上升趨勢,部分地區降水量也有下降的趨勢;影響遼寧省氣候變化的因素主要有西太平洋副熱帶高壓、冷性反氣旋和寒潮、厄爾尼諾和拉尼娜現象、海陸分布、地形條件和人類活動等。
關鍵詞:氣候變化;趨勢分析;遼寧省
中圖分類號:F127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291X(2015)06-0072-02
引言
隨著經濟的高速發展和城市化進程的不斷加劇,人類的直接或間接活動改變了地球大氣的組成,引起了氣候的變化,從而對生態、環境和人類健康構成了威脅[1~3]。近年來,全球范圍內極端天氣氣候事件及其導致的災害出現了頻率增加的趨勢,如非洲持續二十年干旱,1994年初美國經歷極度嚴寒,1994年夏季北半球大范圍持續高溫酷熱天氣,對各國工農業生產和人民生活都造成了極大的影響[4~7]。在全球氣候變化的大背景下,中國生態系統產生了嚴重的影響,如近50年中國海平面上升趨勢明顯,冰川出現退縮的現象,這與全球變暖有著密切聯系。
一、遼寧省區域概況
遼寧省位于中國東北地區的南部,是中國東北經濟區和環渤海經濟區的重要結合部。地理坐標處在118°53′E~125°46′E,38°43′N~43°26′N之間,遼寧省從南部的旅順口到北部的昌圖共跨越5個緯度,自西至東部歷經7個經度。雖然范圍不算很廣,但地形、地貌十分復雜[8]。遼寧省屬于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區,境內雨熱同期,日照豐富,積溫較高,冬長夏暖,春秋季短,四季分明。雨量不均,東濕西干。
二、數據來源
本文采用1991—2010年遼寧省14個城市地區的年平均氣溫和年降水量的氣象資料(數據來源于1991—2010年《遼寧省統計年鑒》)。
三、遼寧省主要氣候要素變化分析
(一)遼寧省各地氣溫變化
通過遼寧省各市的年平均氣溫分析得出,全省氣溫的總體變化是受緯度的影響,緯度較低的地區年平均氣溫比較高,且隨緯度的增加,氣溫逐漸降低。除此之外,同緯度地區,氣溫也受海洋的影響,從東向西氣溫逐漸升高。全省年平均氣溫最高的地區在大連,為11.49℃;最低的地區在撫順,為7.29℃(數據來源于1991—2010年《遼寧省統計年鑒》)。全省從1991—2010年這二十年以來,氣溫有小幅度的下降趨勢,其中下降最快的是盤錦市;最慢的是錦州市。
(二)遼寧省各地降水變化
通過對遼寧省14個城市二十年年降水量平均值得出,全省各個城市的年降水量分布不均勻,有著明顯的差異,主要因為其地理位置與海洋的遠近,沿海地區的降水量較多,均在720mm以上,越向內陸降水量越少,所以遼寧省多年平均降水量由東南向西北遞減。全省降水量最多的地區為丹東,為971.23mm;最少的地區是朝陽,為477.60mm(數據來源于1991—2010年《遼寧省統計年鑒》)。
全省各市的降水量均有明顯增加的趨勢,其中降水量增長最快的是鐵嶺市,增長最慢的是大連市和撫順市。但全省部分地區的年降水量是下降的,包括沈陽市、錦州市、營口市、阜新市、遼陽市、盤錦市、朝陽市和葫蘆島市,其中沈陽市、錦州市和營口市年降水量下降比較緩慢,而阜新市、遼陽市、盤錦市、朝陽市和葫蘆島市年降水量下降比較快,可能會有部分地區出現干旱的現象。
(三)影響遼寧省氣候變化的因素
1.自然變化因素。遼寧省屬于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根據上述對遼寧省氣象要素特征的分析,得出影響遼寧省氣候變化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幾點:
一是海陸分布對遼寧省氣候的影響,沿海地區,有低山丘陵的存在,使大量的暖濕氣流受地形的影響形成了地形雨;中部地區由于受東南季風的影響,故年降水量沒有東部地區多;而西北部地區,由于處于內陸氣溫高,且有山地的阻擋使沿海的水汽很難達到內陸,如阜新市和朝陽市,又因為溫度高,所以很難形成降水,故西北部降水比較少。
二是地形條件對遼寧省氣候變化的影響,全省的地勢為從東南部和西北部向中央傾斜,東西兩側為低山丘陵,中部為廣闊的平原,由于遼寧省特殊的地形條件導致了其氣候在大的氣候條件下發生著內部的差異。
三是西太平洋副高對遼寧省夏季氣候變化進行影響。西太平洋副高北側是北上暖濕氣流與中緯度南下冷氣流相交綏的地帶,氣旋和鋒面系統活動頻繁,常常形成大范圍陰雨和暴雨天氣,成為遼寧省的重要降水帶。其中西太平洋副高在7月底至8月初,主要雨帶移至華北,東北地帶,從而影響遼寧省夏季的氣候變化。
四是寒潮對遼寧省冬季氣候變化的影響,其中對全省影響比較大的是冷性反氣旋。當冷性反氣旋南移時,如果冷空氣十分強大,會對流經地區造成劇烈降溫、霜凍、大風等天氣。當寒潮來臨時,其前緣有一條冷鋒作為前導,鋒后氣壓梯度很大,造成大風天氣,伴隨著氣溫的驟降,由于遼寧省空氣比較干燥,故降水也較少,同時也會使渤海和黃海先后有7級以上的大風。
2.人類活動因素 。人類活動對遼寧省氣候的影響也不可忽視。隨著遼寧省工業的發展,城市人口密集,造成下墊面發生巨大的變化。首先由于工商業和交通運輸頻繁,大量燃燒礦物燃料,耗能量多,產生大量的溫室氣體,如二氧化碳、甲烷、一氧化二氮等,還有人為熱和人為水汽、微塵等,這些溫室氣體濃度的增加必然會導致氣候的變化,形成城市的熱島效應。隨著遼寧省工農業生產的迅猛發展,環保措施的相對滯后,每年都向大氣中排放大量的煙塵。大氣中塵埃等物質的大量增加,使大氣中氣溶膠物質含量上升,無疑使大氣的反射、散射、吸收能力增強,大大削弱太陽輻射,從而使遼寧省氣溫下降,造成陽傘效應。產生這種現象的原因除人為排放煙塵之外,還有植被破壞產生的沙塵暴、揚沙等。所以,關注天氣、氣候變化,認識氣候變化趨勢的事實,加快區域氣候差異性分析及影響因素的研究,對人類、社會和經濟的發展都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
參考文獻:
[1] 趙春雨,施能.遼寧省近五十年氣候變化特征及影響因子研究[D].南京:南京信息工程大學,2006.
[2] 王勁松.近一百年來中東亞干旱區對全球變暖的區域氣候響應研究[D].蘭州:蘭州大學,2006.
[3] 魏鳳英,曹鴻興.中國月降水和氣溫網格點資料的處理和分析[J].氣象學報,1994,(10).
[4] 王遵婭,丁一匯.近五十年來中國氣候變化特征的再分析[J].氣象學報,2004,(4).
[5] 龔強,汪宏宇,李輯,張運福.近半個世紀遼寧省氣溫,降水極值特征分析[J].高原氣象,2008,(4).
[6] 孫瑩,萬麗巖,江靜.遼寧降水分區變化特征及夏季降水影響因子分析[J].氣象與環境學報,2008,(3).
[7] 王紹武.近百年中國及全球氣溫變化趨勢[J].氣象學報,1990,(2).
[8] 房巧敏,龔道溢,毛睿.中國近四十六年來冬半年日降水變化特征分析[J].地理科學,2007,(5).
[責任編輯 陳丹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