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新型藝術設計人才培養模式的的構建
劉丹
(安徽財經大學文學與藝術傳媒學院,安徽蚌埠233030)
摘要:以安徽財經大學設計系為例,探討藝術設計創新人才培養模式的改革,從人才培養目標、教學方法與手段、實踐教學環節等方面提出一系列教育改革措施,以培養出適應現代社會發展的藝術設計人才。
關鍵詞:藝術設計;人才培養;創新意識
藝術設計專業是一門融藝術學、美學、人體工程學、人文學、環境學、市場學以及工程技術科學等為一體的綜合性邊緣學科專業。由于本專業的特殊性,筆者所在學院藝術設計系秉承“創新與應用互融”、“藝術與市場結合”的辦學理念,依托安徽財經大學經濟學、管理學及文學專業,多學科協調發展的學科專業體系,努力打造培養適應市場經濟的藝術設計人才。學院為進一步深化教學改革,提高教學質量,提升學生的文化、專業、技能等綜合素養,提高教師的教學水平,培養適應社會需求的應用型人才。在充分尊重學生培養的規律和考慮本系師資的具體情況的基礎上,進行了一系列教研教改活動,同時制定了相應的方案。
安徽財經大學有著悠久的商業、經濟專業傳承和人才結構優勢,在教學資源的分配和調劑上非常方便快捷,因而相對于其他院校專業的教師,有其獨到的優勢,便于向學生傳達一種商業和藝術設計結合的教學理念。為了更好的適應社會文化經濟發展和人才市場的需求,最近筆者所在學院藝術設計專業對培養方案又進行調整。刪除了已不能適應時代發展需要的近十門課程,合并了教學內容相近、相關聯的近五門課程,新增了近十門課程。加強了對學生社會適應能力、創新、創業能力的培養。為進一步促進專業發展,加強安徽財經大學優勢特色專業對藝術設計專業的支撐作用,在課程體系中加入了增設了《設計管理》、《消費者心理學》、《市場營銷》、《演講與口才》、《就業指導》、《創業學》等與創業相關的課程。等課程。課程體系整體較為優化,結構合理,較好地體現了學生知識、能力、素質協調發展的要求,能夠及時根據社會的需要做彈性調整。另外,筆者所在學院積極鼓勵學生選修經濟、管理類等課程,參加或旁聽經濟、管理類的學術交流活動,在這些活動中增強自己的管理與設計的意識。學生還可以利用本校經管類學科優勢,在學校網絡和圖書館更容易找到其他藝術院校難以找到的信息和圖書。在學生實習和考察時可以方便的選擇自己理想的基地,方便學生盡快將學識與市場結合起來,形成綜合型的知識結構和可持續發展的潛力,增強學生今后在社會中的競爭力。
筆者所在學院藝術設計系從專業確立之始就建立了系統的培養方案,明確了培養目標和培養要求,設置了完備的課程體系,在專業和課程建設中,根據社會文化經濟發展需求和學校辦學實際以及專業發展情況,制定的培養方案注重科學、合理,符合培養目標,體現了培養人才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要求,能夠突出人文素養、科學素養以及實踐能力、創新能力和創業精神的培養。
藝術設計專業教學積極采用現代化教學手段,由于藝術設計專業教學的特殊性,近100%課程采用多媒體授課,利用計算機綜合處理文字、聲音、圖像、圖形、動畫等信息的新技術,有效地提高了教學質量,深受學生的好評。多媒體課件研制能力較強、應用狀況良好,使用多媒體授課的專業必修課、學科基礎課等課時比例達到100%,自行研制的多媒體課件達多門。
藝術設計專業教師積極改革教學方法,按照因材施教、體現個性發展等教育原則,深入開展教學研究,突出培養學生的應用能力和實踐能力,豐富和完善學生知識能力結構。在教師的教學研究立項中,有一定數量的教學方法改革方面課題,而且其研究成果在教學實踐中得到了具體的應用和推廣。例如“社會項目融入課堂教學法”、“聚散教學法”、“平面圖形空間立體轉換教學法”等,受到學校的高度重視。尤其是“社會項目融入課堂教學法”,該教學方法在幾年的探索和實踐中已初見成效,具有一定的實用價值。2007年,“社會項目融入課堂教學方法研究”獲取安徽財經大學重點立項;2010年“社會項目融入課堂教學法研究”獲安徽財經大學教學成果一等獎;2010年,在省級質量工程教研項目申報中,“社會項目融入課堂教學法研究”獲取安徽省重點項目立項,現已結項;2012年,在安徽省第三屆大學生藝術展演活動中,“社會項目融入課堂教學法研究”獲高校藝術教育科研論文二等獎。另外,從2008~2012年,筆者發表了與此相關的文章7篇。
另外,設計系根據國家“高等教育面向21世紀教學內容和課程體系改革計劃”和學校教改總體規劃,結合本院、本專業特點,制定了藝術設計專業課程體系。將課程分為公共基礎課、公共任選課、公共限選課、專業限選課、學科基礎課、專業必修課。六大類課程不僅綜合形成科學的專業知識體系,而且總體分為必修和選修兩大類,在對學生進行嚴格要求和科學引導的同時,充分尊重學生個性化需求,賦予其高度自主的選擇權利,促進了學生的個性發展。尤其是選修課部分的學科前沿課程、新興學科或交叉學科類課程的開設,及時將體現社會發展與科技進步的新知識、新理論和新技術充實到教學內容
中,不僅直接有利于學生專業化發展的需要,而且也有效推動了廣大教師加強科學研究與教學內容改革之間的良性互動。這種課程體系在教學內容方面,既注重專業理論知識,又強調專業能力的實用性,既強調知識、理論的提高,又注意動手能力、創新能力的培養。充分體現了藝術設計專業所倡導的“精理論,重實踐”的教學理念。
藝術設計專業注重實踐教學環節,大部分專業課程注重把實踐內容直接帶進課堂,通過教學內容的合理設計,社會實踐中存在的問題成為學生課堂上需要解決的問題,有目的的培養學生創新意識、創新能力和實踐能力。實踐內容緊扣時代發展步伐、更新及時。如蚌埠“好思家”涂料廠;蚌埠鼎力仿古青銅器制品廠;蚌埠珠光太陽能制品有限公司;蚌埠藍天塑料包裝制品有限公司;文學與藝術傳媒學院的《爾雅》雜志;合肥友誼醫院;蚌埠移動公司;蚌埠市文明辦;其它企事業單位;國家發改委;歷屆全國大學生廣告設計大賽等為學生提供了各種設計項目。多數設計作品分別被采用,體現了藝術設計專業學生較強的實踐能力,深受社會好評。
藝術設計系針對本科教學實習不同類型的需要,在學院支持下建立了相應的校內外實習基地共13個。各實習基地場所充裕、設施齊全先進,各專業與實習基地之間的合作深入,為實踐教學的順利開展和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提供了堅實的平臺。制定了關于實習教學的措施和規定,對實習教學大綱做出了明確要求。針對每個校外實習基地,各專業均規定了明確的實習目的和具體的實習項目,并配有穩定的教師和教學輔助人員,充分發揮實習基地增強學生動手能力、培養創新精神的重要作用。至今,筆者所在藝術專業已有畢業生約600人進入實習基地,實習期間大部分設計作品被采用,體現了藝術設計專業學生較強的實踐能力。
實驗教學重在過程中提升學生的素質和能力,藝術與設計實驗不追求試驗結果的完美,重在找尋創新的可能,了解材料的性能特征,掌握熟練運用技術、設備、工具的能力,讓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建立良好的合作與協作意識、健康與安全意識、制作與成本意識、環保與節能意識。給學生創造自主創新和探索的空間,從中體驗到創作的成就感和勞動的樂趣,并形成良好的人格與素質。設計藝術實驗室包括平面設計實驗室、后期平面實驗室、計算機實驗室、噴繪實驗室、裝飾材料展演室、精雕實驗室、雕塑與陶藝實驗室、版畫實驗室、絲網印刷實驗室、綜合材料實驗室等多個實驗室組成。實驗室面積實驗用房面積達(4000)㎡,擁有儀器設備563臺(套),總價值達1000余萬元,各類實驗教學與管理軟件15套,承擔了藝術設計專業500余名學生的相關課程實驗、實訓、實習等教學任務。
在試驗課程教學模式上,德國包豪斯設計院校的教學理念貫穿其中,強調“設計學院所培養的新型藝術設計師應該集藝術家和工藝師于一身,既有藝術家獨立的創造才能,又有工藝師嫻熟的技藝”。藝術設計實驗室始終遵循高等教育發展規律,準確把握藝術設計學科特性,逐步形成了“開放、交融、自由、超越”的實驗教學理念。建立了以開放性教學體系構建為核心,以開放性管理模式與運行機制為保障的完全性開放教學模式;根據藝術設計學科的實驗特性,通過建立實驗教學工作室制、創作團隊制、社會項目引入制等多種方式,實現學科專業間的交叉以及校內外資源的融合;遵循藝術設計學科實踐教學規律,注重心智啟發,倡導有教無類,營造自由空間,引導學生在實踐中探究,在探究中提高,在不斷提高中達到超越成規、超越自我,從而很好地實現了藝術設計專業人才培養目標。
參考文獻:
[1]劉丹.社會項目融入課堂教學法研究[J].長春理工大學學報,2012,(3):189.
[2]劉丹.藝術專業實習基地中存在問題及對策探究[J].雞西大學學報,2011,(1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