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職教改中如何科學運用項目驅動方法
王海燕
(廣東工商職業學院,廣東肇慶市526020)
摘要:高職教改是一個復雜而迫切的問題,特別是對于高職體育教學改革而言。近些年來,高職體育教學并不是一個簡單的獨立概念,而是伴隨著相關學科的發展不斷綜合和深化的一個過程,從教學本身來說,這是從單一教學方法向綜合教學方法的一種轉變;從社會因素方面來看,當代體育課程,教材,教學方法和學習方式有了重大變化。近些年來,各個層次的教育都在進行著不斷的變革,高職教育自然也不能停滯不前,將項目驅動法應用于高職教改之中,就是本文要探討的內容。
關鍵詞:課程改革;項目驅動法;問題
項目驅動法,又被稱為項目驅動教學法,其本質理論強調的是將教學當中的三個關鍵性因素結合在一起,這三個因素分別是:做中學,情景學習和構建主義新型教學法。國外對項目驅動教學法研究早在20世紀70年代就出現了,現在比較成熟的在線項目驅動學習網站都已出現,從國外的研究和實踐來看,項目驅動教學法的確能提升學習者的社交能力,激發創造性,有利于應用型人才的培養。然而,國內項目驅動教學法和大學英語教學的結合研究并不多,相關研究學術論文也發表于最近幾年,有許多地方值得全面深入研究和應用,如,文理藝學生受項目驅動教學法的影響程度,適合他們的具體項目驅動教學方法等。
項目驅動法是指在教學和學習過程中,學生對具有挑戰性的關鍵問題和話題進行研究探索,在教師的引領下,進行自主探究和合作學習,在完成項目活動的同時,學生不僅獲得目標知識和技能,也能更好地激發他們自主學習動力和能力,培養他們多元能力。
(一)高職教改的主客觀原因
近些年來,伴隨著從小學到大學的教育改革的步伐,高職駕馭改革也在如火如荼的進行著,其改革的領域也從最初的單一文化課和專業課程改革發展到多學科綜合改革,高職體育教學改革自然也是其中之一。特別是,高職教育改革原本是整個教育改革體系中最不被重視的一個組成部分,近些年來也在逐漸升溫,究其原因,可以分為主觀原因和客觀原因兩個方面來解釋:
主觀方面,高等職業院校近些年來的聲源規模不斷增加,高等職業院校也在逐漸走向火熱,特別是許多高等職業院校是私立院校,所以,這些院校從自身發展和收益的目的出發,希望能夠在新時期抓住機遇,進一步增加生源的數量和質量,進而提升自身的知名度和綜合實力,推動自身長遠的發展。要想實現這些目標,就要提高高職的教育能力,在硬件方面可以更新教學設備和教學環境,在軟件方面最關鍵的就是提高教學的質量,而教學質量提高的關鍵就是摒棄傳統教育中的不合理因素,科學的進行教育改革。
客觀方面,隨著社會的進步,特別是改革開放帶來的思想多元化和需求多樣化,人們對于高職的偏見在逐漸減少,社會發展也需要更多更優秀的職業技術人才,這些都在客觀上推動著社會的需求進而推動著高職的發展。
(二)高職教育的現狀
首先,教材內容落后。對于高職體育來說,教材的落后體現在兩個方面,第一,傳統體育教育對于教材不夠重視,長期以來形成的偏見就是體育是室外授課的課程,室內教學可有可無,體育教材自然也就無足輕重;第二,即使是室外教學的內容,也是長期沿襲甚至是照搬普通大學甚至中學的體育教學內容,這是急需改正的。目前,在高職教學當中,廣大教師對于教學的理念在實際操作當中還是相當陌生的在教學過程當中采取傳統的教學方法,這樣做不僅不能收獲切實的效果,還會適得其反,并且是對教學資源的極度浪費。
其次,課程定位簡單化。根據新的教育改革所提出的精神,教育的最終目標是為社會提供綜合素質強、適應能力強的專業性人才,而對于學生而言,綜合素質的前提條件就是獲得全方位的、科學的教育,因此,體育教育也是不可或缺的一個重要部分。但是,傳統教育當中對于體育教育的定位過于簡單化了,只是將高職體育教育簡單的定格為學生的身體鍛煉甚至是自由活動,連系統的教學內容都忽視了,這是必須摒棄的。
最后,沒有形成科學的考核體系。體育教學和其他學科一樣,需要教學和考核兩個組成部分,二者缺一不可,但是目前高職體育教學中顯然并沒有形成科學合理的考核體系,對于體育教學來說,就是一門教學內容簡單,課程管理松散,考核結果走走過場的學科,很多高職體育課程在教學中分類較細,但是在考核中卻千篇一律,這樣的考核體系無法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教學的創造性。
(一)項目驅動法的特點推動
根據項目區東方自身的特點推動高職體育教學改革是最直接的方式,其中,項目驅動法的特點主要有七個,分別是:學生導向;聯系現實;基于探究;多渠道獲得信息;包含知識和技
能;實施的時間長;最終項目成果。根據項目驅動法自身的主要特點,直接將其與高職體育教學進行結合,通過導向學生的興趣,調動學生在教學中的積極性,通過將教學聯系實際生活,豐富教學的深度和廣度,在體育教學中廣泛的應用于一些高技術含量和技能指標的教學方法與模式,在最終的考核過程當中,縝密聯系平時教學內容,在此基礎上進行發散性考核。
(二)項目驅動法的作用推動
這里所說的作用推動,實際上就是利用項目教學法所能夠達到的最終效果對高職體育教學改革進行一種郵到式推動。要想實現這一推動過程,站在高職自身的角度,需要首先進行對外學習,借鑒成功的經驗,如果無法借鑒,則需要進行模擬式展望。總之,根據項目驅動法的內容以及它能夠達到的教學效果,將其與傳統教學進行對比,對比的結果與差距可以從反面督促高職體育教學改革。作為與建構主義理論相關聯的教學法,項目驅動法是以探究作為基礎。
例如:在實際的教學過程當中,教師可以通過情景模擬的方法給學生營造一種相類似的場景進行針對性教學。以如何第一時間給別人留下好印象這一內容為例,單獨講授第一印象的重要性和理論上如何加強是枯燥的,也是很難理解與運用的。在這種情況下教師可以把課堂虛擬成為面試的現場,或者是約會的場景等等。這是教師需要做到的,除此之外,項目驅動法更要求學生有著很強的自我學習意識和主動學習的態度。在實際學習的過程中,需要廣大學生主動的在教室引導下搜集整理相關資料和信息,搜集的方法有很多,可以上網,也可以去圖書館等資料庫查閱,或者采取訪談的形式等等。在整個教學過程的最后,還應當采取全新的評價機制,這種機制不再是教師單獨對學生進行評價,在這里可以把學生分成若干的評審小組進行組內評價和小組之間相互評價,最后加上教師的評價。這樣從教學開始到最終的評價都是學生占據主動和主體地位,有利于學生自主能力的發揮和積極性的調動。
首先,創新導入,為教學打好基礎。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實際上高職體育教學也是如此,有了好的導入,教學的效果都會煥然一新。在導入時應該摒棄傳統的老套的方法,真正的把學生的想法吸引到其中來。更重要的是,必須樹立教學導入“磨刀不誤砍柴工”的想法,不能把教學導入視為可有可無的附屬品,這是很多教師容易犯的一個錯誤。廣大高職生都是處于青春期的青少年,從青少年心理來說,沒有什么是不能引起其興趣的。
其次,聯系生活實際,激發學生興趣。根據新課改的要求,教學應該從已有的生活知識出發。讓學生親身經歷將實際問題抽進行解釋與應用的過程。體育不是空洞的理論和方法,而是實實在在的生活,在生活中有著很明確的應用。學習體育的終極目的也是在生活中的應用。這就需要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將體育與生活實際聯系起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這樣的教學模式需要一本良好的體育教材作支撐。在體育教材的編寫中,要融入提高學生綜合素質的內容,不要死板枯燥的教授知識,要在教學過程中激發學生的求知欲望,要更加靈活開放,以增強學生的創新能力為目標。
再次,強化學生思維訓練。其實,相比教師的“教”,學生的“學”已經日益成為現代教學模式中更加重要的組成部分。對于高職生而言,更應該注意教學方式,教學方法的轉變,讓他們學會獲取學習信息,掌握學習思維。還必須貫徹教學的情感性,要做到以下幾點:第一,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培養良好的學習興趣,樹立爭取的學習態度和學習目標,摒棄傳統的“填鴨式”教學。教學模式更新了,對教師的要求也提高的,教師要真正的樹立與學生之間的民主意識,幫助學生營造一種安全的,舒適的課堂環境和心理環境,這個環境應該是輕松自在的,以促進學生自主性的發揮。同時,學生也要擺脫原本一味依賴老師傳授的思維誤區,要在學習的基礎上充分利用自己已有的知識基礎,獨立自主的展開思維活動,并于老師、同學廣泛交流。進而實現對教學內容的多層次多角度的學習掌握。學習不是單純的教授,而是學生與老師一起對理論與實際的主動認知的過程,之一過程需要學生從實際出發,掌握基本原理,最后再將這些原理應用于實際,這次完成了整個學習的過程。要想完成這些目標,就必須調動起學生們的興趣。要引導學生完成整個學習過程,還必須引導學生親身動手操作、親身觀察、親身思考,最后得出結論。
最后,注重學生主體作用,調動學生積極性。學習不是單純的教授,而是學生與老師一起對理論與實際的主動認知的過程,這一過程需要學生從實際出發,掌握基本原理,最后再將這些原理應用于實際,這樣,教學的目的才能夠真正達到,而要想做到這一切,學生親身動手操作、親身觀察、親身思考是離不開的,在此基礎上最后得出結論。
綜上所述,在高職體育教學改革上,傳統的弊端必須加以解決,項目驅動法無論是在其特點上還是在其作用上都被證明是科學可行的,因此,高職院校應當利用項目驅動法推動自身體育教學改革。在實施的過程中,必須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輔之以教師的引導作用,改變落后的教學模式,樹立學生為本的思想。充分調動學生自主學習的興趣和積極性,達到教學效果的最大化。
參考文獻:
[1]胡茵.高等職業技術院校體育課程改革的實踐與探索[J].廣州體育學院學報,2014,(4).
[2]金朝躍,蔣惠珍.從主體需要改革高職體育課程教學[J].浙江體育科學,2013,(3).
[3]武顯云.淺析高職體育教學中課改的重要性及實施方法[J].西南民族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2,(S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