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蘇欣 張耀東
摘要:習近平總書記就推進京津冀協同發展指出,要著力擴大環境容量生態空間,加強生態環境保護合作。京津冀協同發展已經上升為國家戰略,是推進區域經濟社會體制機制協調發展的需要,是探索生態文明建設的有效路徑。河北提出“綠色崛起”的規劃,是對接京津冀一體化,應對經濟結構轉型升級,實現可持續發展的戰略選擇。實現“綠色崛起”迫切需要大量高技能綠色應用型人才。獨立學院作為新型辦學模式,已經成為人才培養模式創新的新載體。本文旨在探索獨立學院高技能綠色應用型人才模式構建的諸多路徑選擇。
關鍵詞:獨立學院;綠色教育;人才培養
《國家中長期人才發展規劃綱要( 2010-2020 年)》中,將人才分為黨政人才、企業經營管理人才、專業技術人才、高技能人才、農村實用人才、社會工作人才六大類。在這六類人才中,目前高校已普遍培養的有五類:黨政人才、企業經營管理人才、專業技術人才、農村實用人才、社會工作人才。按照普遍的人才發展規律來看,研究型人才、高級管理人才、高技能應用型人才和高技能工人的比例應該呈“金字塔”型。獨立學院向應用技術型大學轉型應該培養的是高技能的應用型人才。綠色應用型人才是高技能應用型人才的重要組成部分。綠色應用型人才培養符合生態文明建設的要求。
1. 獨立學院綠色應用型人才培養的現狀——以河北省為例
1.1獨立學院綠色應用型人才培養
獨立學院已經成為我國高等教育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獨立學院在人才培養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同時也存在和其他層次高校共有的問題。比如,開設與市場對接的實用課程,但是沒有考慮到畢業生服務區域經濟社會發展的現實,應對措施略顯滯后;增加了實踐性的教育環節,但是在校企合作和產學研環節工作機制不夠順暢,沒有收到預期良好的效果;著手實施與公辦母體高校錯位發展的人才培養模式,但是囿于高等教育資源的局限,改革的成效不夠顯著;開始重視改革主體的差異性,但是對獨立學院學生群體的特殊性分析不夠深入。
1.2 河北省綠色應用型人才培養的現狀
河北省的綠色教育和綠色人才培養呈現出三大特征和趨勢:一是以京津冀協同發展和河北產業結構轉型升級為背景,綠色教育理念和綠色人才培養正逐步向各高等院校辦學理念、教育模式和人才評價標準逐步滲透。二是綠色教育正在國家頂層設計下逐步改變我省大學傳統的發展模式和教育范式。三是新興的綠色教育不單單是與環境科學以及環保專業概念相關,而是對綠色理念和綠色意識的傳承,以及綠色價值觀的培育。
2. 獨立學院綠色應用型人才培養存在的問題
2.1 獨立學院對實施綠色應用型人才培養的重視程度不夠,教學管理制度設計滯后
我省獨立學院沒有把綠色教育及人才培養提升到戰略高度予以重視。綠色人才的培養目標、專業設置、課程設置與社會實際人才需求不一致。教育行政管理部門及學校的管理者也沒有從根本上重視綠色人才培養工作。
2.2 綠色教育的體系設計不夠完善
綠色教育的體系設計較為落后,綜合因素考慮不夠。實行文理分科,割裂了學科之間的系統性,學生接受綠色教育被人為地設置了諸多障礙。
2.3 師資隊伍欠缺綠色素養
教師隊伍的綠色素養直接決定著所培養人才的綠色素養。這就要求獨立學院師資隊伍建設要著重考慮教師的自然科學環境方面的專業素質,也要注重把人口、資源、環境與社會發展有機結合開展教育的能力,還要具備培育學生綠色道德觀、價值觀的綠色意識。
2.4 學生綠色意識較為淡薄
根據問卷調查顯示,目前獨立學院在校生綠色意識普遍淡薄。非環境工程專業學生對環境科技常識知之甚少,連世界地球日、世界環境日都未聽說。這表明學生對環境保護、資源節約的敏感度普遍較低。綠色意識的淡薄,導致綠色自律能力的欠缺。校園內普遍存在的浪費現象足以敲響綠色意識危機的警鐘。
2.5 專業設置的過度“專業化” 和課程設置的過度“功利化”
專業劃分多而細、窄口徑的人才培養模式局限了通用復合型人才的培養。過度專門化和過早專門化的弊端從高中以及大中專課程可以看出,文理文科積弊難改,都人為地縮減了通識教育的份量。據不完全統計,我國高校每年招收的非環境類的學生占普通學校招收人數的99.5%以上,而目前僅有10%的院校在非環境類專業中開設了環境課程。專業課程設置的市場化導致人才培養的功利化。
2.6 綠色校園文化建設比較落后
獨立學院綠色校園建設還沒有提上日程。功能完善、環境幽雅、具有獨特校園文化內涵的校園環境是實施大學生綠色教育的基礎。目前現狀是獨立學院管理與服務卻仍然遵循傳統模式,例如,學生食堂不顧有關環保規定使用一次性筷子和塑料袋,這明顯有違綠色教育的宗旨。還有就是隱含于學校師生、管理人員的價值觀念、教育觀念、群體心態、管理作風、校風缺乏潛在的綠色教育意識。
3.獨立學院高技能綠色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的構建要素
3.1 獨立學院要將綠色教育納入學校教育發展規劃
確立高技能綠色應用型人才培養為先導。根據獨立學院實際,著力培養和提高學生的綠色綜合素質,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開展工作:一是實施學生綠色知識普及計劃,包括綠色自然科學知識和綠色人文知識;二是培養學生綠色意識,增強大學生的綠色意識。這種綠色意識應包括與生產、生活密切相關的自然關系的理論、思想、情感、知覺、倫理等意識要素和觀念形態;三是培養綠色道德觀和價值觀。綠色觀道德是人類社會與自然環境和諧關系的評判標準。獨立學院要培育學生尊重自然的價值觀、資源環境的平等觀、綠色的消費觀;四是獨立學院要創造條件提高學生的“綠色”素質,使之盡可能地參與環保實踐,使學生對保護環境、節約資源等一系列綠色行為表現出高度的主觀能動性和自覺性。
3.2 獨立學院要營造濃厚的綠色校園文化氛圍
提高學生綠色意識是一個潛移默化的過程,需要大力營造綠色校園文化氛圍予以熏陶。這需要獨立學院著手加強綠色校園文化建設,即綠色校園硬件環境建設和綠色校園文化軟件環境建設。
3.3 獨立學院要把提高教師綠色素養作為關鍵
一是要重視師資的培訓。確保教師能夠匹配綠色教育素質標準,能夠不斷更新知識儲備,解放思想,改變觀念,從而與時俱進地把綠色教育最前沿的理念和技能傳授給學生。教師對綠色知識、綠色意識、綠色道德、綠色技能等有了深刻認識,完善了自身知識結構,他們就會把這些知識和技能滲透到相關學科的教學過程中,應用到具體的教學實踐環節中去。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教師的綠色素養是加強大學生綠色教育的關鍵。
3.4 獨立學院要把綠色課程設置作為重點
調整和創新課程設置,加大綠色課程體系建設。獨立學院綠色教育的課程設置原則應該是從學習到實踐再到創新的過程。根據綠色教育的普遍原理,獨立學院應強化學習、實踐、創新各環節課程體系建設,圍繞綠色教育核心功能,努力培養學生的可持續發展意識和能力。圍繞綠色課程設置創新教學手段,采取引導式、啟發式教學方式開展綠色教學實踐活動。
3.5 加強獨立學院綠色教育綜合管理能力
獨立學院要著手組建綠色教育綜合管理協調領導小組,負責組織實施綠色教育能力提升計劃。密切配合教學、科研管理部門與資源環境有關的機構聯合起來,使綠色教育實踐落到實處。
[參考文獻]
梁仁君.關于我國高等學校開展環境教育的探討[J].黑龍江高教研究,2005,(6).
本文系2014年度河北省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研究課題《獨立學院高技能人才培養助力我省“綠色崛起”問題及對策研究》(JRS-2014-3028)的研究成果之一
(作者單位:石家莊經濟學院華信學院,河北 石家莊 050700)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