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錦堂
現在的學校道德教育,面臨著一些無法回避的矛盾,包括上級下達的對學生進行主流道德教育的任務與社會上存在的多元道德影響的矛盾,國家教育方針中規定的道德教育目標與社會經濟發展造成的社會對學生走上社會以后的實際道德信念和道德行為的要求之間的矛盾,一元化的道德教育方式、方法與學生多元化的道德信息接收渠道之間的矛盾,教師的道德價值觀念與學生的道德價值觀念之間的各種沖突和矛盾,多樣化家庭道德教育與學校主流道德教育之間的矛盾,等等。在這種形勢下,如果我們學校的德育工作不改革,不能順應社會政治、經濟、文化的趨勢和潮流,將面臨著危機。基于此,我們應以尊重平等為基石構建新德育觀。
一、尊重學生的興趣、愛好
舉個很簡單的例子,每個學生都有類似的內在興趣和學習動機。母雞下蛋,螞蟻上樹,這在我們看來是非常常見的事情,可就是這樣常見的事情,一個農村的孩子竟爬在地上足足三個多小時,觀察母雞下蛋的整個過程。這樣的自發活動,給孩子們想象力、幻想、創造性和主動性鋪設了溫床。大人必須謹慎地保護孩子們的這種活動。
二、尊重學生的情緒和情感
近年來的研究發現,如果一個人平時表現出很強的解決問題的能力,卻不能應付社會交往中的壓力,那么,這個人在日常生活中的大多數情況下,工作成效都不會太高。很多研究證實,情緒在預測人的成功方面有重要作用。情緒可以使人建立、維持或者破壞與內部和外部環境之間的關系。
《情緒智力》一書的作者丹尼斯·高爾曼認為,情緒智力是激勵自己、克制沖動、延遲滿足、調適情緒、憧憬未來以及與他人交流情感的能力。還有心a理學者認為,情緒不但與邏輯思維不對立,有時候,情緒甚至是邏輯思維的一部分。但是,有確鑿的跨文化研究證明,和西方人相比較,中國人不大重視人的情緒和情感。
三、尊重學生的個性差異
每個學生都有自己的獨特特征。教師要尊重學生的個性差異,首先要在自己心目中對學生的個性特點作一個評價,并且因人而異地對待他們。在這方面,孔子的做法為我們樹立了一個典范。
四、尊重學生的抱負和志向
在當前市場經濟激烈競爭的社會條件下,人們比過去更多地考慮到自己的生存問題。無論青少年還是成年人,當他們為自己的未來設計藍圖時,都變得更加“實際”、更加“務實”,空洞的口號式的理想對他們已經毫無意義。所以,當我們和學生討論“人為什么而活著”“學生為什么而學習”這些問題時,就應該從當代社會的具體情況出發,減少些空洞內容,多從人的需要、動機以及學生的心理特點、角度考慮問題,這樣的德育才更有實效。
尊重學生的抱負和志向指的是什么呢?我認為,我們教師不應該強迫學生接受成人為他們設定的目標,不應該把關于人的理想和抱負的價值觀念強加給他們。我們可以說出我們的觀點和好惡,無論怎樣說、怎樣重復地說都可以,但是,對學生的理想和抱負,我們只有建議、倡導和引導的責任,卻沒有代替他們進行選擇的權利。當一個學生說,他想長大以后干一個掙大錢的工作的時候,他總有自己的理由,有自己的考慮,有自己的興趣。我們不需要對他們的理想評頭論足、橫加指責,也不應該把不同的學生的理想加以比較,說孰好孰劣。我們不應該指望所有的學生都具有居里夫人那樣高尚的為全人類造福的理想,因為那根本是不現實的。
五、尊重學生的選擇和判斷
我們之所以把尊重學生的選擇和判斷作為尊重學生心靈的一部分,是因為鼓勵學生自己對事物作出選擇和判斷,不僅是尊重人性、尊重人的權利和自由的表現,而且有助于發展他們的主動性、自主性、和創造性。
六、尊重學生的個人意愿
尊重學生的個人意愿和尊重學生的選擇和判斷是一致的,其根本點都是出于對人性和人格的尊重,對人的基本權利和自由的維護。當前,不尊重孩子們個人意愿的事情大多發生在家庭。孩子喜歡吹笛子,父母偏要他學鋼琴;孩子喜歡學文科,父母偏要他學理科;孩子喜歡聽流行歌曲,父母偏要讓他欣賞古典音樂。這樣的事情比比皆是。
要學會尊重全體學生。尊重部分學生并不難做到。比如,有些教師喜歡而且尊重那些聰明、聽話、學習成績或和自己性格接近的學生。但是作為教師,應該做到對全體學生的尊重,尤其是以下6種學生:①尊重智力發育遲緩的學生;②尊重被孤立和拒絕的學生;③尊重有過錯的學生;④尊重有嚴重缺點和缺陷的學生;⑤尊重和自己意見不一致的學生;⑥尊重不尊重自己的學生。
責任編輯〓黃日暖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