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東明
前蘇聯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說過:“讓學生變聰明的方法,不是補課,不是增加作業量,而是閱讀,閱讀,再閱讀。”而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讓學生打下堅實的作文基礎,單靠課內閱讀是不夠的,還必須向課外延伸,達到課內、課外閱讀雙管齊下的效果。
一、要在教學過程中讓學生明確課外閱讀知識的重要性
因為農村的小學生受到家庭、社會等因素的影響,對課外閱讀的重要性大多一知半解,這就要求教師經常有意識地啟發學生,如“這篇優秀作文中這些優美的詞句是從哪里來的?”“從課外閱讀中得來的!”經過一次次的啟發、引導,讓學生知道:一本課本教給我們的知識是有限的,只要多讀課外書,就能享受書海的無窮樂趣。
二、多途徑尋找書源,為學生多讀課外書創造機會
1. 分發揮學校圖書室的作用。農村學校雖然條件差,雖然圖書室圖書不多,決不能讓這些書閑放,教師要發動,學生積極到學校圖書室隨時借閱,甚至,利用活動課親自帶班里學生到圖書室、閱覽室借閱課外書。
2. 展建立班級“圖書角”活動。在班級中要求每位學生每學期必須從家中帶一本有價值的書放到班級的圖書架上,大家輪流交換借閱,一學期更換一次,這樣一年下來,每個學生一年在班級“圖書角”可以讀到近百本的圖書,這個班級活動讓學生收益較大,而且學生收獲了同學間共享的快樂,同時增進了學生的友誼。
3. 過家長會、家訪向家長宣傳課外閱讀的好處。爭取廣大家長對孩子課外閱讀的支持,要求家長多帶孩子到書店,幫助孩子選擇合適的圖書。低年級學生以拼音讀物為主,中、高年級學生逐漸可過渡到純文字讀物。
三、激發學生讀書的興趣,讓學生真正愛上讀書
課外書有了,但學生的閱讀能否持之以恒,要培養學生養成良好閱讀習慣,教師必須多方法激發學生讀書的興趣,讓學生真正愛上讀書。
我們班有個男同學,他很喜歡看《十萬個為什么》,有一次寫作文,他剛好運用了里面的一個例子來說明,被我當成范文在全班面前朗讀,這讓他非常開心,更喜歡看課外書了。在教學中巧妙地讓學生產生對課外閱讀的興趣,達到潛移默化的效果。
對農村小學生來說,激發他們的課外閱讀興趣尤為重要,我認為有如下幾種方法:
1. 名人故事引領學生愛讀書。
學生都仰慕英雄、名人,可以給他們講一些名人名家愛讀書的故事。告訴學生,古往今來凡對人類有貢獻的人,無不是博覽群書、勤奮好學的典范。以名人的力量激發學生課外閱讀的興趣,鼓勵他們熱愛書籍,從書籍中汲取無窮無盡的營養和糧食食糧。
2. 好書吸引學生愛讀書。冰心說過:“讀書好,好讀書,讀好書?!苯處熞洺S心康?、有計劃地向學生介紹一些書中人物、內容梗概或精彩片斷,激發學生"欲知詳情,請看原文"的欲望。如教學《賣火柴的小姑娘》后,教師可介紹《安徒生童話選》;這樣學生就會被興趣推動,紛紛要求借書閱讀,在閱讀中感受名著的魅力和燦爛文化的藝術所在。
3. 精彩故事引導學生愛讀書。
所有學生都愛聽故事。教師可利用班隊課、品德與生活課給學生講一些有趣的故事。然后告訴學生,老師講的故事,書中都有,而且還有更精彩的呢。以此引導學生去看書,達到激發興趣的目的。這樣讓學生在享受故事情節所帶來的奇妙境界中感受到課外讀物的誘惑,主動去進行閱讀,這效果恐怕比任何說教都有效。
實踐證明,只有培養了學生課外閱讀的興趣,學生才會變要我讀為我要讀。
四、指導學生課外閱讀方法,使學生會讀
“讀書不得要領,勞而無功”。張之洞如是說。學生課外閱讀的方法多種多樣,大體而言,有以下三種:
1. 覽性的泛讀法。對大部分淺顯易懂的書或閱讀價值不高的書籍報刊,可采取瀏覽法,大致了解其主要內容,或通過看標題、目錄、內容提要、前言等,以求在有限時間內獲取更多的有價值的信息。
2. 行速讀訓練。我認為比實用的速讀是“遮蓋速讀法”。學生用直尺放在書的上端,讀完一行就把尺往下拉,蓋住讀過的一行,使眼睛不能來回重復,同時減少眼睛的左右移動,增強眼的視覺廣度。
3. 味性的精讀。對名篇名著和其他文質兼美的優秀作品,需要靜心細讀,體會立意構思,揣摩布局謀篇,欣賞好詞佳句,像人吃東西那樣,經過細嚼慢咽,才能把書中的精華變為自己的知識營養。好的文章需要反復地讀幾遍,甚至熟讀成誦。
責任編輯〓龍建剛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