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嵐
朗讀是一種不受時間和空間限制的適合中國國情的英語學習的方法和途徑。通過大量的朗讀,不僅可以獲得豐富的語言信息,彌補英語學習環境的不足,而且可以促進英語學習中的聽、說、讀、寫綜合能力的發展。
一、朗讀對英語學習的促進作用
1. 獲得大量語言信息的輸入。在我國,因為缺少真實的英語交際環境,學生只能在學習過程中創造條件。大量的美文朗讀大規模地增加了語言材料的輸入量,在反復的朗讀中,學生可以積累豐富的英語語言材料,詞、句、段、篇能夠順利地進入語言倉庫,為聽、說、讀、寫準備一個肥沃的土地。
2. 有助于英語聽力水平的提高。朗讀是一種有聲的語言輸入形式。朗讀者本身會聽到自己所發出的語言信息,從而刺激自己的聽覺器官。口耳相傳,強化對朗讀內容的理解和記憶。在英語聽力活動中,獲得的聽力材料轉瞬即逝,如果僅僅靠聽,很難準確無誤地辨別出聽的材料,若有大量的朗讀作基礎,懂得了聽力材料中的同音詞、近音詞、連讀、爆破、升降調等朗讀技巧,就能快速地辨別聽力材料,從而快而準地提取有用信息,促進對聽力材料的理解和領會,提高聽力水平。
3. 有利于促進英語口語能力的發展。不少學生在學習英語的過程中,存在不敢開口的問題。究其原因,一是本身缺乏自信,怕出錯,二是無話可說。朗讀有助于克服這一障礙。經過大量的朗讀輸入之后,書面文字就會轉化為口語,在進行英語交際時會自然而然地脫口而出,有話可講。同時,長期堅持大聲朗讀會形成一定的語感和英語思維能力,收獲英語口語表達和組織能力的提高。具體表現在進行英語口語交流時,不僅說話流利,而且有感染力。
4. 有利于閱讀理解能力的提高。朗讀是出聲的閱讀,在聲音的幫助下,眼睛所感知的文字通過目視和口誦同時刺激大腦,增強對文字的理解和記憶。“書不厭百回讀,熟讀深思子自知”講的就是這個道理。通過朗讀加強對英語單詞、詞組等的理解與記憶,可以提高閱讀過程中對單詞識別的速度,還可以減輕閱讀中語言記憶的負荷,從而提高閱讀理解能力。
5. 促進英語寫作能力的發展。英語寫作是語言的輸出,沒有輸入就沒有輸出,朗讀就是一種語言輸入方式。朗讀促進了口語表達能力的提高,而口語表達能力越強,書面表達能力也越好。同樣通過朗讀而增強的語感和英語思維能力也對書面表達有很大促進作用。
二、英語朗讀訓練實踐方法
1. 有效利用英語教材,夯實語音基礎。上海版《牛津英語》初中教材,從初一到初三,在每個單元的speaking部分都有口語技能的訓練,包括音標、單詞的音節和重音、句子的重音、語調和節奏、連讀和爆破、停頓與換氣等。通過整合教材,適當標示語調、語氣、重音、停頓、語速甚至情感,然后進行反復、大量的訓練,使學生掌握朗讀的基本技巧,增強其各發音器官的協調性和靈活性。
2. 重視模仿訓練。我們要求學生一周完成一本課外英文讀物《典范英語》系列材料的模仿朗讀任務,在家跟隨錄音材料進行逐字逐句的模仿,在語音、語調和節奏上盡量與原聲保持一致,并在周末對自己的模仿朗讀進行錄音,交予老師評分,選出其中優秀的作業大家共賞,或隨機選出一份作業,大家共評。我們經常利用午休讓學生跟著英語影片練英語,較準確地矯正自己的語音語調,體會地道的英語,豐富詞匯量。
3. 加強英語晨讀。早晨是人記憶力最強的時候,利用早晨朗讀英語能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每天督促學生進行30分鐘的英語晨讀,能及時發現學生的朗讀問題并予以重點指導,或者老師親自領讀。晨讀時讓學生反復誦讀優美的句段,適時地引導其記憶單詞、短語、句子,積少成多,儲備知識。
4. 堅持課前2分鐘朗讀輪值訓練。朗讀的內容由學生自由選擇,可以是詩歌、美文、報紙新聞等。值日生朗讀完后,必須提兩個問題讓其他同學回答,以實現共同提高的目的,并共同協商給出一個形成性評價分數。還可以有意識地開展形式多樣的朗讀競賽,如多人多角色朗讀、一人多角色朗讀、隨機抽取朗讀卡進行激情朗讀等等。
5. 課堂教學中開展靈活多樣的朗讀訓練。教師可以根據教材內容和學生的水平,借助豐富多彩的朗讀方式,如齊讀、單讀、接龍讀、對讀、分組讀、分角色讀、表演讀等,激發學生的朗讀興趣,增進學生的朗讀熱情。
責任編輯〓魏文琦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