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玙
摘 要:工商企業管理專業是經管大類中學習內容、就業崗位都相對比較寬泛的專業,尤其在高職院校更是存在著目標定位不清晰,教學實踐投入不足,實訓設備、場地缺乏的現象。該研究以當前高職院校工商企業管理專業實踐教學中存在的一些問題為出發點,探討了高職院校本專業加強實踐教學的必然性,并給出了一定建議。
關鍵詞:工商企業管理專業 高職院校 實踐教育
中圖分類號:G71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91(2014)12(c)-0207-01
1 加強高職院校的工商企業管理專業實踐性教育的必然性
當前,我國高職教育的目標是要培養面向生產、建設、服務和管理第一線需要的高等技術應用型專門人才,主要以專業技術的應用、熟練掌握操作技能為培養目的。因此,實踐教育就成為了高職教育的核心組成部分,作為將學生理論知識轉化為內在技術技能的重要環節。
在經濟管理類專業中,工商企業管理具有較強復合性,在社會經濟各領域有廣泛需求,適應以企業管理、市場營銷為主的現代流通各行業。結合高職本專業學生就業特點,主要對接超市、賣點、中小型企業等,能夠從事收銀、理貨、文秘、財務、管理等經營性工作。注重學生團隊合作精神、溝通服務能力、營銷公關意識、綜合管理素質的培養。書本所學主要是解決認識性的知識問題,而實踐教學則是培養學生綜合能力,使其能夠運用理論知識進行實際操作。所以,工商企業管理專業的實踐教學是理論教學的深化補充,通過演示操作、情景模擬、校外實訓等體驗式的教學環節使學生產生身臨其境的感受,真正達到“行之則學”的目的。
2 高職工商企業管理專業實踐教學中存在的一些問題
2.1 高職院校重視不夠、投入不足
(1)學校方面,因為高職院校中的工商企業管理屬于老牌專業,學生的招就率普遍無法像一些新興、重點專業相比,加上受傳統教學模式的影響,對實踐教學的重視程度不夠。而且,由于經濟管理類專業實踐教學環節本身不易實現,需要模擬真實的企業環境,對實訓室的要求較高,教學環境、軟硬件資源投入資金也較大。而學校辦學條件有限,在這方面的投入往往比較匱乏。
(2)師資培訓方面,大部分教師是直接從學校到學校,沒有企業長期培訓的經歷,所以基本談不上給學生一定的實踐經驗指導。加上,受到學校擴招影響,教師工作量、工作壓力都在逐年增加,沒有時間去思考、參與企業實踐經驗的積累,主觀上也存在找企業怕麻煩、怕拒絕的思想,使得學生的校外實踐往往成了疲于形式、走過場的經歷,真正學到東西的很少,從而影響了實踐教學的質量。
2.2 實踐教育聯合企業管理受局限
(1)在聯絡企業方面,經濟管理類專業很難像理工類專業一樣大受實習單位歡迎,而往往需要學校花大力氣去聯絡接洽實習單位,企業還要花心思特別地為學生安排一些易上手、不復雜的崗位,而像文秘、財務、管理等崗位用人單位擔心影響其正常工作運轉,也不太愿意接受學生短期實習。所以,學生安排的實習崗位一般多是促銷員、收銀員、理貨員、倉庫管理員。
(2)在企業培訓方面,本專業主要以事服務性行業,例如營銷、管理類崗位,工作流動性較大,學生最終能安定到實習單位的占少數,這也是企業不愿接收在校生實習的一大因素。一方面,企業花人力、物力培養學生,一旦實習期結束,學生不留或者沒有畢業后留下的打算,會為企業帶來一定的損失。長此以往,企業不愿接收實習生,或者接收實習生后不愿花費力氣培訓其從業技能,直接的影響了實習效果。另一方面,企業的態度也影響了部分一線員工,不愿向學生傳授技能、經驗,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學生參與工作的積極性。
2.3 學生專業能力與主觀期望之間不匹配
大部分學生對工作實際情況不了解,到實習單位后,對于從基層的促銷員、聯絡員等崗位實習鍛煉,工作熱情不高,尤其在實習初期普遍會產生抱怨、不滿情緒,個別學生甚至在實習結束都對企業、對學校有一定意見,認為學不到東西,浪費了時間。但是,孰不知管理培訓生、儲備干部也是要靠自身長期努力才能取得的,“態度決定一切”。
2.4 校企合作未在行業中形成機制
企業的參與對于高職院校的實踐教學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但是,目前的現狀是高職院校工商企業管理專業的校企合作開展起來普遍困難比較大,缺乏完善的機制保障企業的利益,使其發自內心愿意幫助學校運行實踐教學環節。
3 實踐教學的思考
(1)為了更好的實現“產教研學做”,要加大實踐教學條件的投入高職院校的實踐教學條件,應包括滿足現代企業真實運營狀況的校內實訓基地;“工學結合”與當地知名企業聯系穩定的校外實訓基地;達到一定專兼職比例、職稱比例、學歷比例、“雙師”比例的教師團隊;適用于實踐教學的教材,以及形式多樣的電子資源。
將專業技術職稱考試納入到教師考評體系中,從政策上激勵其成為雙師型教師;選派教師到相關行業知名企業進行基層崗位實踐,豐富企業實踐經驗;特聘一批有豐富實踐經驗的企業專家作為兼職教師,定期不定期到學校做報告、做講座。
(2)實現工學結合,就必須拓展校外實訓基地的建設,積極與本地區相關行業、企業建立緊密的聯系,簽訂正式的合作意向或訂單班協議,創造真實的頂崗實習環境,爭取為學生提供盡可能多的實踐機會。
(3)學生教育方面,一方面,將實訓實習的教學評價體系規范化、系統化,建立一套科學合理的學生評價體系:通過實習報告、實習周記、實習心得、現場演示、設計答辯以及企業教師評價等多方面的考查學生的綜合素質,將有助于學生嚴肅認真對待實踐學習過程,形成“全員營銷”的意識。
另一方面,根據“厚基礎、寬口徑、高素質、強能力”的基本原則,將學生的職業能力培養與課程體系相對應,按照基本能力、專業核心能力、專業拓展能力對應分模塊教學。加強學生綜合素質培養,使其樹立團隊意識、服務觀念、踏實務實的工作理念。
參考文獻
[1] 雷大剛.工學結合模式下工商企業管理專業創新技能人才培養模式研究[J].現代營銷,2012(12):22-23.
[2] 荀海鵬,李娜.高職院校工商企業管理專業實踐教學體系的構建[J].前沿,2013(2):198-300.
[3] 馮宇.論工商企業管理專業課程體系改革實踐[J].遼寧行政學院學報,2008(8):136-137.
[4] 韓秋黎.加強實踐性教學提高高職教學質量[J].當代教育論壇,2006(8):118-119.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