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超
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實踐教學研究
●于超
摘要:我國高度重視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實踐教學工作,然而由于各高校對思想政治理論課實踐教學的認識良莠不齊、組織管理實施不規范、思想政治理論課實踐教學的內涵界定不清晰等原因,導致多年來我國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實踐教學一直質量不高。為此,應該提高認識,加強頂層設計,在準確把握實踐教學內涵和性質的基礎上,積極創造條件,保障其有效落實。
關鍵詞:中國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實踐教學
于超/泰山學院思政學院副教授,法學碩士,主要從事法學和思想政治理論教學
關于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實踐教學,早在1997年我國就正式把它納入到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的課程設計中。[1]2004年《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見》(中發[2004〕16號文件)頒布后,實踐教學開始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中普遍推行。十余年來,我國十分重視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實踐教學的工作,然而由于種種原因,效果并不理想。為此,有必要深入分析問題和不足,探索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實踐教學的有效實施措施。
當前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實踐教學存在諸多問題與不足,大致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觀念認識的偏差
目前,對我國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實踐教學的認識不夠統一和深入,導致很多問題。第一,實踐教學隨意化。[2]許多高校的思想政治理論課實踐教學停留在自發的層面上,任課教師興致所致,開展一些隨意的、目的性不明確的實踐活動,沒有統一的要求和規劃,缺乏系統的安排。第二,實踐教學形式化。[3]許多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都設計了實踐教學環節,但一些學校并沒有認真落實,實踐教學有形式而無實際內容,有活動而無實際效果。第三,實踐教學特殊化中被虛化。許多高校領導很重視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也十分強調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的針對性和實效性,但對實踐教學卻不甚重視。在現實層面上,往往把實踐教學當作政治任務或者是放在學生思想政治工作的范疇中來抓,最終使其在特殊化中被虛化。[4]
(二)組織管理和實施不規范
部分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實踐教學組織管理實施不規范。有些學校雖然開展全校范圍內的思想政治理論課實踐教學很多年,但學校只是將實踐教學環節納入教學計劃,規定了學分,并沒有形成一套比較成熟的體制、機制和規范的操作流程,更沒有制定完善的教學大綱和教學指南,實踐教學工作沒有真正貫徹落實。
(三)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的關系處理不到位
目前高校所開展的實踐教學活動,可概括為研究性實踐活動、教化性實踐活動和服務性實踐活動。這些活動在最初的設想中大部分沒有很好的與思想政治理論課所學習的內容相聯系,實踐教學內容與課堂教學內容存在脫節現象,學生無法用課堂中所學習的理論知識來指導具體的實踐教學活動,課堂學習的理論知識也無法在實踐教學活動中進一步鞏固和深化。
(四)保障機制不健全
第一,經費不足。按照教育部2011年提出的“要著重解決好實踐教學經費投入達到生均15-20元”的要求計算,每所高校需要投入的經費巨大,許多高校無力承擔,難以滿足思想政治理論課實踐教學的經費需求。第二,實踐教學基地缺少或者不夠。盡管各地都因地制宜地建設了一批實踐教學基地,但與應該參與實踐的大學生數相比,實踐教學基地的數量遠遠不能滿足實踐教學課程開展的要求。第三,沒有安排實踐教學的時間。許多高校只安排了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授課時間,一般是每周2-4學時,但幾乎沒有安排過哪個時間段要開展實踐教學課。第四,其他保障措施不到位。開展實踐教學還需要幻燈、投影儀、電影、電視錄像等多媒體教學設備,車輛運輸、醫療、餐飲、安全等后勤支持,師資力量、人員調配、部門協調、組織管理等人力保障等,但很多高校難以全面保障。
高等院校開展思想政治理論課實踐教學是加強教學的現實性、針對性、實效性,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自覺性、積極性的重要舉措,對提高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效果有重要意義。面對當前思想政治理論課實踐教學存在的問題,可以采取一下措施逐步解決。
(一)提高認識,促進實踐教學的課程化
把實踐教學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課程體系,制定包括教學計劃、教學目標和要求、教學形式、學時學分等在內的思想政治理論課實踐教學課程大綱,可以推動實踐教學的有效開展。
教務處應根據人才培養目標和人才培養方案,將實踐教學納入思想政治理論課課程體系之中,組織制定和審批實踐教學計劃,指導編寫課程大綱,保障學時學分,從教學管理上克服實踐教學的盲目性和隨意性,構建思想政治理論課實踐教學的長效機制,深化實踐教學育人效果。[5]
教師應該進一步明確實踐教學的目標,引導學生主動探究現實生活中的問題,運用課堂所學的基本理論知識分析和解決問題,并在“現實情境”中明辨是非、區分善惡,樹立理想、堅定信念,砥礪品性、完善自我。
實踐教學形式包含課堂實踐教學和課外實踐教學兩種。課堂實踐教學,是學生在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的組織和引導下,為達到既定的教育教學目標,依據教學計劃,通過課堂討論、辯論、演講、觀看視頻資料、情景模擬、課堂游戲等形式主動參與教學全過程。課外實踐教學,是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依據教育教學目標和課程大綱,組織和引導學生主動參與社會實踐和現實生活,在實踐中體驗人生,感悟社會,將理論教學中獲得的基本知識內化為自己的人生體驗,并進而轉化為實際行動,實現知行合一。教師應根據實際情況,合理選擇實踐教學形式,靈活地開展實踐教學。
考慮到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與實踐課的協同關系,在規定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實踐教學的學時學分時,可以結合中共中央宣傳部、教育部下發的《中共中央宣傳部、教育部關于進一步加強高等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隊伍建設的意見》(教社科[2008]5號文件),從原來理論課教學的學時學分中抽出1/3的學時學分作為實踐教學的學時學分。
(二)加強頂層設計,保證實踐教學的規范化
習近平總書記曾經指出“摸著石頭過河和加強頂層設計是辯證統一的,推進局部的階段性改革開放要在加強頂層設計的前提下進行,加強頂層設計要在推進局部的階段性改革開放的基礎上來謀劃。”[6]結合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實踐教學現狀,我們必須對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實踐教學加強“頂層設計”,以達到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實踐教學的規范化。
中共中央宣傳部、教育部印發《關于高等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實踐教學建設標準(暫行)》的通知,進一步規范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實踐教學的組織管理和具體實施。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和建設工程咨詢委員會成立高等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實踐教學編寫組(辦公室),從全國高校實踐教學課程化建設搞得好的學校中抽調一批有豐富實踐教學經驗的專家、教師,圍繞高等學校目前開設的四門思想政治理論課編寫《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實踐教學概論與實施》教材。教育部明確規定全國1000多所高校必須把《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實踐教學概論與實施》列入高校本科生必修課程。在具體實施階段,各高校為保證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實踐教學規范化、系統化、制度化,還要對實踐教學進行縝密思考和系統設計,對實踐教學的設計、實施、學時、師資力量、經費情況、考核與評價等內容進行整體規劃。
(三)明確實踐教學的內涵,厘清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的關系
關于思想政治理論課實踐教學的內涵,理論界對這一概念爭議較大,有多種解釋。筆者認為,思想政治理論課實踐教學有狹義和廣義之分。狹義的實踐教學就是社會實踐,是利用社會這一空間組織的教學活動,主要是采取參觀、訪問、社會調查、現場參與等形式;廣義的實踐教學,既可以指除了課堂教學之外的與實踐有關的教學活動,也可以指除了進行理論教學之外的所有與實踐相關的教學活動方式,它可以體現在思想政治理論課的課堂教學之中,如學生上臺授課、課堂討論、師生對話等,也可以體現在思想政治理論課的課堂教學之外,如研討專題報告、社會實踐、志愿服務等。[7]把握了上述實踐教學的基本內涵,也就厘清了思想政治理論課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的關系,實際上實踐教學和理論教學本來就是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中的一套不可拆分的“組合拳”,二者有著密不可分的聯系,共同構成完備的思想政治理論課課程體系。
(四)解決好物資保障問題,健全和完善保障激勵機制
解決好物資保障問題,建立和完善保障激勵機制是思想政治理論課實踐教學開展實施的基礎。首先,要落實專項經費。各高校要嚴格落實教育部《高等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建設標準(暫行)》中關于“本科生不低于20元的專項經費”標準,撥出專項經費用于實踐教學活動。其次,提供實踐教學課的場地。實踐教學如果是課堂實踐教學就要提供專門的教室,如果是校內實踐課,學校就要安排足夠的場所,要是校外實踐課,就要聯系適合大學生社會實踐的基地、社區、工廠、企業、農村、機關事業單位等去處。為了解決實踐教學基地不夠用問題,當前最切實可行的辦法是各個地方根據高校的數量和在校人數開發和建設一批大學生社會實踐教育基地。再次,安排開展實踐教學課的時間和學時。各高校教務部門應根據各校開設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情況,在每學期或學年的課程安排中嚴格規定實踐教學課的具體授課時間及學時。最后,構建其他配套的保障措施。一要注重師資建設,強化思政課教師的社會實踐活動,每年組織教師到省內外或國外,開展社會考察調研,讓教師更多地深入社會實際,開闊眼界,增加感性認識。二要增加現代化教學設備。為適應實踐教學的需要,各高校要切實加強思想政治理論課實踐教學的數字化、信息化建設,為實踐教學提供多媒體教室、電腦、攝像機、刻錄機等相應設備。三要提供后勤保障。開展實踐教學,還要解決吃、住、行、安全等問題,為此,高校餐飲部、宿管科、車隊、保衛科、醫院等相關部門必須各負其責、相互協調,緊密配合,為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實踐教學課程化提供良好的后勤保障。四要根據實踐教學中的實際學時給教師發放課時津貼,建立健全各項獎懲制度和激勵監督機制;對學生的實踐教學進行科學全面的考核,建立合理、客觀、系統的考核評價標準和評價體系。
參考文獻:
[1]鄒菊如,劉強.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實踐教學概念辨析[J].管理觀察,2008,(4).
[2][3]傅開梅,宋海萍.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實踐教學課程化初探[J].科技創新導報,2008,(34).
[4]匡和平.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實踐教學課程化制約因素分析[J].社科縱橫,2012,(12).
[5]鄧紅彬.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實踐教學課程化芻議[J].池州學院學報,2011,(4).
[6]習近平.以更大的政治勇氣和智慧深化改革[EB/OL].新華網,http://news.xinhuanet.com/politics/2013-01/01/c_114223419.htm.2015 -8-9.
[7]劉建濤.高職思想政治理論課實踐教學課程化構建探究[J].思想理論教育導刊,2013,(1).
(責任編輯:孫寬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