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曉蘇
舉“他山之石”豐“載道之文”
——《德奧藝術歌曲研究》讀后
●蔣曉蘇
藝術歌曲是人類音樂文明園地中一株鮮艷奪目的奇葩,它是歌唱、詩歌和音樂伴奏三者均具有高度藝術性并融為一體的聲樂體裁。歌詞凝練如詩,有著詩歌的韻律節奏、形象與意境;歌唱旋律精雕細刻,極富音樂美感,有較高的聲樂技巧;音樂伴奏(鋼琴或管弦樂伴奏)有復調音樂思維特色,優雅柔美,細膩流暢,往往將歌曲的情緒氣氛烘托得酣暢淋漓。因此,藝術歌曲是文化含量和技術含量極高的一種音樂形式,也是歌唱家在音樂會上經常用以演唱的經典性作品。
德奧藝術歌曲在世界優秀聲樂作品中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德國既是歐洲藝術歌曲發源地之一,也是偉大詩人如歌德、席勒、海涅、米勒等人的故鄉。他們的詩作富于浪漫主義色彩,家喻戶曉,流傳甚廣。被譽為“歌曲之王”的奧地利作曲家舒伯特以及H·沃爾夫和德國作曲家門德尓松、舒曼、勃拉姆斯、R·施特勞斯等都采用他們的詩歌創作了大量優秀的藝術歌曲。音樂與文學珠聯璧合、相得益彰,使歐洲浪漫主義時期的藝術歌曲達于一個巔峰時期,能夠和歌劇、交響樂、室內樂等音樂形式相互媲美,各顯其長,成為人類音樂文化寶庫中的珍品。
目前,我國音樂、藝術以及高師院校的聲樂教學,美聲風格的演唱居于主流性地位。遴選曲目除中國優秀的抒情歌曲、藝術歌曲、歌劇選曲之外,歐洲的歌劇詠嘆調、藝術歌曲也占有一定比重。音樂是溝通人類文明的橋梁,從不同國家、地區,不同歷史時代,不同音樂風格的聲樂作品中,學生不僅能夠了解音樂作品產生的時代背景與風格特色,也是掌握多種語言、演唱風格和文化內涵的重要途徑。因此,在擴展聲樂曲目遴選藝術視野中,德奧藝術歌曲的教學與研究成為很有意義和價值的學術課題。
不久前,山東人民出版社出版發行了李瑞華教授撰寫的《德奧藝術歌曲研究》。本書是李瑞華教授承擔的山東省藝術科學重點課題的結項性成果。作為一位非專業理論研究的聲樂教師,能夠以著作形式為科研成果劃上句號實屬不易。早在幾年前,李瑞華教授就提出了她的關于“德奧藝術歌曲在我國聲樂教學中的定位研究”的寫作計劃,得到了我國聲樂界各位專家學者的支持。中央音樂學院于潤陽教授對這個主題給予了高度評價,認為這將是在我國聲樂教育方面的一種創新。古人云,大道至簡,李瑞華教授通過層層剝繭式的闡述,把德奧藝術歌曲從其產生、發展,再到其演唱風格及演唱心理和技巧,簡單而清晰地展示給讀者,使該書讀起來脈絡清晰,極具文學性、閱讀性及趣味性。對聲樂初學者來說,能夠在清晰的邏輯關系中獲得對德奧藝術歌曲的理論知識和演唱技巧的掌握。
本書第四章“德奧藝術歌曲在我國聲樂教學中的定位”則是該項目立項的出發點與歸宿。在融入聲樂教學一般性技能要求的基礎上,強調聲樂的文化性質以及交叉學科對于提高師范院校學生專業素質的重要性,同時,指出德奧藝術歌曲目前在我國聲樂教學曲目中處于弱勢地位并陳述在教學改革中應加以改進的理由與措施。這些,都是頗有見地的學術亮點。就全書結構而言,著者廣泛采納西方音樂史、音樂欣賞讀物和工具書中有關浪漫主義音樂、德奧藝術歌曲特色以及與歌劇詠嘆調比較等大量資料信息,層層遞進,歸納到本書主題,這樣的寫作手法也很有特色,可以使學習音樂專業的學生了解更多的相關知識。總之,這本書無論在聲樂理論及演唱技巧方面還是在音樂知識普及方面都是值得一讀的。
希望這本書的出版能夠受到更多學習聲樂專業和音樂專業學生的喜愛并從中受益。
(責任編輯:許愛紅)
蔣曉蘇/山東藝術學院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