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暖
摘 要:隨著新時代的到來,物流企業在近幾年迅速得發展起來,而怎樣在避免惡性競爭的條件下做到物流成本的最低化是我國物流部門和各物流企業亟需實現的目標。這也能夠極大地促進我國經濟的健康發展。首先闡述物流成本的特征,進而淺析我國物流企業現今貨運成本控制存在的幾大問題,最后提出相對應的改進措施及方法。
關鍵詞:物流企業;成本控制;研究
中圖分類號:F275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291X(2015)07-0121-02
引言
隨著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不斷完善,國際化進程的速度也有所提升,物流這一類第三方企業也逐漸發展起來。但與西方發達國家相比,我國的物流企業小、多且雜,最關鍵的貨運成本沒有在合理區間內,這已經嚴重阻礙了物流企業的發展步伐。優化物流系統、控制貨運成本,不僅有利于增強物流企業的競爭力,同時也能夠增強國家的資金積累、為社會節省一大筆物質財富。
一、我國物流企業在貨運成本控制中存在的問題
(一)物流行業規劃不統一,協調難度較大
我國的物流企業并未形成成本核算的統一標準,物流成本的概念范圍以及計算口徑也不夠統一。由于我國的物流產業是個發展十分迅速的新興產業,所以現今并無專業的物流產業管理或協調機構。截至目前,我國還從沒出臺過針對物流企業管理的規定。在這種情況下,傳統的交通運輸物流企業在制定本企業的成本核算制度時,主要依據的《企業會計制度》(2001)、《交通運輸企業成本費用管理核算辦法》(1995)、《鐵路運輸企業成本費用管理規程》等。但現實是這些單位執行的仍是原有行業所執行的財務制度。所以我國物流企業成本核算方法的不規范、成本核算內容的不統一以及成本信息資料的不可比可見一斑。
(二)各物流企業規模不匹配行業增長速度,成本控制手段較為稚嫩
我國物流企業基礎設施相對落后、布局不夠合理,物流企業的管理層人士接受教育的程度也頗低,據不完全統計,擁有中專文化程度及以上的物流管理人員只占整個行業總數的百分之二十不到,管理理念的落后和管理措施的滯后導致管理成本居高不下。其次,物流企業的信息技術更新換代的頻率較低,我國物流多以傳統的倉儲、裝卸、運輸為主,反而忽視了商品的配送、加工等流通環節,對于物流信息技術的更新與運用,難以實現物流現代化集約管理。最后談及的是物流企業成本控制的手法,當前我國的物流企業僅僅將目光集中于單一成本降低的手段,而忽略了整個供應鏈以及外部環境的影響。若從整個產業鏈的角度去研究物流企業成本問題,突破各鏈條間的壁壘,一定會在成本控制方面有所收獲。
(三)物流企業的成本核算有缺陷,形成了失真的成本信息
我國物流企業的成本核算問題主要體現在三大方面。首先,物流成本的概念極其不明確,在現行的財務會計體系中,沒有核算物流企業成本的獨立科目,而零散地分布于“營運支出”、“營業費用”、“管理費用”等科目中,這導致很難去對物流成本做明確的分類與計算,企業決策也會受到嚴重的影響。僅將運輸和倉儲費用作為物流成本的企業比比皆是,這種成本核算會以偏概全,無法全面反映物流企業的現實狀況。其次,成本核算完整性有待加強,在大部分物流企業中,只考慮到了運費、包裝費以及裝卸費等顯性成本,而一些隱性成本沒有核算,例如物流設施的閑置、緊急物流運輸等等。此外,物流行業還未形成統一的成本核算標準,各個物流企業往往是隨意加總物流成本,得出的數據缺乏準確性、可比性和權威性,同時也不利于物流行業內部的量化比較,不利于利益相關者的經營決策。
二、加強我國物流企業的貨運成本控制對策
(一)國家相關機構及物流企業管理層需要加強對物流成本管理的重視程度
首先,針對物流企業,國家需設置相對應的管理機構或部門,吸取國外相關優秀經驗,制定相對應的物流管理制度及明細。其次,要逐步加深對成本管理的挖掘,深(下轉123頁)(上接121頁)入挖掘物流成本的最關鍵因素,對于物流企業的成本控制而言,不能只是局限于生產作業部門,整個物流企業的產業鏈條上都要進行成本核算,包括存儲、采購等。此外,較為完善的成本控制不能局限于成本這一個方面,企業需要從戰略層面提高成本控制的程度。對于成本管理要突破成本核算的枷鎖,逐步形成事前規劃、事中控制以及事后分析總結的全方位成本管理模式。
(二)物流行業內優勝劣汰,鼓勵企業間合并重組,加大規模優勢
政府需要大力推進物流企業間的合并重組,因為只有這樣才能發揮物流行業的規模優勢,將價格優勢發揮到實處。對此,國家相關機構需要支持相關物流企業通過增資擴股、資產劃轉等模式進行行業內部的優化整合。同時,政府也應協助物流企業解決好在兼并合并中產生的人員閑置、資產劃轉和利益分配等問題。只有落實到實處,通過整合資源才能解決物流設施閑置的問題,從整體上降低物流成本,達到控制的目的。
(三)物流企業需根據自身情況選取合適的成本核算方法
目前較為常見的物流成本核算方法有營運成本法和作業成本法,兩者的受眾群體不太一樣。對于剛起步還未成長的企業來說,營運成本法是首選,因為它不需要準確的成本信息、核算的成本及代價也較小。而對于規模較大或已處于穩步發展期的物流企業而言,收入的上升空間較小,成本管理成為重中之重,若采用作業成本法會使整個企業的成本核算極為清晰,成本控制也較為科學。同時,企業也需要根據自身的管理系統和管理人員的水平來選取合適的成本控制手段。
結論
物流行業是一個起步較晚、發展較快的新興產業,相較于外國,我國仍需要構建一個較為完善的管理及治理框架。面對全球化不斷演變的環境,我國更要加快步伐,通過兼并整合解決物流企業規模小的問題,同時也需要從粗放式管理轉變到精細化成本管理的道路上,通過優勝劣汰、健康競爭來實現物流企業成本控制的良性發展,降低物流企業的貨運成本,抵御跨國的物流企業,以提高我國物流企業的經濟效應。
參考文獻:
[1] 劉振江.物流企業成本控制有效途徑探討[J].經濟師,2014,(8).
[2] 張珂.作業成本法在物流企業成本控制中的應用研究[J].會計之友,2013,(20).
[責任編輯 吳明宇]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