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同鑫
摘 要:職教生缺乏適當的語言環境,公開講話信心不足。教師將合作學習競賽法應用到英語課堂中,通過組內異質、組間同質,制定競賽規則等做法,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提高了其英語綜合表達能力,以使其適應時代的要求。
關鍵詞:職教生 合作學習 競賽法 自信心
合作學習指在班級教學中采用合理分組學習的同時引進競爭機制,增強學生間的互動性。筆者將合作學習競賽法作為職教英語教學中嘗試的方法之一運用到英語課堂中去,取得了初步效果。
一、組內異質,組間同質
合作學習給學生提供積極構建知識的環境,使學生在自主活動的基礎上發揮主動性,促進學生實踐能力和合作意識的協調發展。然而,如果小組合作學習處理不當,會出現高分獨霸課堂、兩極分化現象。因此組內異質、組間同質的分組方法顯得合理有效。
實驗證明,同質高分組或低分組中,合作進行得并不好,他們之間的影響較小。高分組成員不需要幫助,低分組成員因不能給予有效支持而感到沮喪。研究發現:包含兩個低分一個高分的小組遠比兩個高分一個低分的小組運行得好。筆者采用組內異質、組間同質的方法,將30人分為5組,每6人一組,2名高分生、1名中等生、3名低分生,做到組內異質。每組成員的組織能力、學習能力、思維程度大致均衡,做到組間同質。組內異質奠定了學生間互助合作的基礎,而組間同質創造了小組間公平競爭條件。
二、制定競賽規則及方法
競賽規則要明確,比如背單詞2分,拼寫單詞4分,短語拼寫6分,造句8分等。競賽形式要多樣化,可以是單詞、詞組、句子的朗讀背誦拼寫,也可以是角色扮演,趣味問答。競賽方法要靈活化,可以是英譯漢、漢譯英、英英互譯、接龍法、重復法、動作表演法等,以反應速度和準確性定勝負。比賽時要嚴格執行規則,不能提示干擾,對成績落后方及時給予鼓勵,態度真誠友好,從而使其恢復比賽狀態。比如在講授中等職業技術院校教材《新模式英語》Unit6 Go to see the doctor(去看醫生)一課時 ,要求學生分組扮演醫生、病人。教師明確對話主題“去看醫生”,讓學生分角色扮演,要求有情景設計、有動作、有表情。教師把不同的病狀寫在黑板上,然后讓學生自編自演。同樣,在購物、求職、買票等對話教學中,也可以采用這種合作競賽方法,讓學生多參與課堂活動,對表現突出組員給予加分表揚。
三、公平競賽,合理比較
在合作學習競賽中,教師應注重學生合作的質量,關注學生的進步,不但要考慮組間合作的可信度,還要考慮學生的學習需求和責任
1.采用自評和互評相結合方式
教師把本節課教學目標和任務告訴學生,讓學生進行自評,評價自己是否較好地完成了教學任務,找到自身存在的問題與不足,進行自我打分。學生的互評是學生間交流的過程,是一個主動求互動的過程,互評過程要客觀、真誠。
2.教師要注意對學生學習過程的評價
應更關注學生的進步與發展,鼓勵適度,批評謹慎。將每次小組的競賽結果統計公布,進行階段性整體評價。
3.后期的獎勵要同步及時
例如口頭贊揚、成績加分、物質獎勵等,但幾次實踐表明,減少課后作業量的方式更受學生歡迎。學生騰出更多時間準備下節課內容,逐漸形成良性循環.
四、競賽效果
合作學習競賽法是一種新型的教學形式,經過一段時間的實踐,初步取得以下幾點好處。
1.培養合作意識
組員之間開始交流,互幫互助。課堂氣氛開始活躍起來,逐漸改變了傳統的教師一言堂模式,變被動為主動。
2.增強競爭意識
競爭使學生在課堂中思維活躍,注意力集中,獲得成就感,肯定自我。對于職教學生面對今后日趨激烈的就業環境,這種競爭意識的培養與引導是可行的、有益的。
3.遵循平等原則
筆者在課堂設計上,難易均衡,讓學習困難生找到能答的題目,為所在小組掙分,提高其存在感。學生自我放棄的現象大幅度減少,教學節奏變得緊湊,學生主動學習,積極搶答代替了被動接受知識的過程,大大提高了課堂效率。集體參與、集體互動增加了學習的樂趣。
五、小結
實踐證明,小組合作競賽法教學實施性較強,課堂學習氣氛濃,互動性增強,學生參與性大大提高,也極大地提高了學生的學習效率,培養了學生學習的信心、合作競爭意識和集體榮譽感。
參考文獻:
[1]林立.英語新課程與學科素質培養[M].北京:中國紡織出版社,2003.
[2]唐義均.新模式英語[M].北京:中國勞動社會保障出版社,2009.
(作者單位:唐山勞動技師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