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中委, 陳 濤
(中國水利水電第七工程局有限公司第一分局,四川彭山 620860)
紅星路南延線人行道彩色壓印混凝土施工技術
楊中委, 陳 濤
(中國水利水電第七工程局有限公司第一分局,四川彭山 620860)
彩色壓印混凝土人行道為現澆整體成型結構,具有耐磨、高強、不透水、不粉化、低碳環保等優點,施工時一次成型,能大大縮短工期且面層顏色接近天然石材的顏色,因此而在城市人行道眾多種類中脫穎而出,具有推廣價值。介紹了紅星路南延線人行道彩色壓印混凝土施工技術。
人行道;彩色;壓印;施工技術;紅星路南延線
紅星路南延線人行道工程位于道路輔道兩側,全長約41km,寬度分別為3.5m和5m,總面積約14.4萬m2,均采用彩色壓印混凝土施工技術。人行道的面層結構采用20cm厚、5%水泥穩定碎石層+10cm厚C30彩色壓印細石混凝土,并在人行道中間設置盲道磚。
2.1 人行道基層施工
人行道位于輔道外側,路基以下部分與道路路基同時填筑,同時碾壓,壓實度與道路路基壓實度要求一致。路基以上部分位于水電氣管線施工區域內,在燃氣與供水管線施工完成后,及時回填細土料,采用人工輔助機械壓實。該部分由于管線密集,嚴禁采用大粒徑填料。對于管頂50cm以上的部位,按照人行道基礎施工,該部分在扣除電力淺溝后,回填寬度僅為2.3m,回填時分層回填、分層碾壓,松鋪厚度為10cm,采用2t振動碾壓實。對靠近路緣石與U形槽的邊角部分,采用蛙式打夯機壓實。考慮到后期沉降對壓印混凝土影響巨大,因此,在人行道土路基合格后,采用灑水車灌水一周以加快自然沉降,待干燥至滿足最佳含水率后再次碾壓密實,并在自然環境下自然沉降15d,以盡量消除基層沉降。對人行道基層的要求是壓實度大于95%,地基承載力大于120 kPa。理想的施工狀態是在汛前完成人行道土路基基礎回填施工,經過一個汛期自然沉降后再施工人行道基層及面層。
2.2 5%水泥穩定碎石墊層施工
人行道土路基礎驗收合格后,立即鋪設5%水泥穩定碎石墊層。水泥穩定碎石采用農用車運至現場,5t雙輪雙振壓路機碾壓6遍,壓實度不小于98%,分兩次成型,每次成型10cm,松鋪厚度為12cm。水泥穩定碎石墊層在結構邊界、土石分界處每隔60m設一伸縮縫,伸縮縫內安裝2 cm厚的瀝青杉板,伸縮縫線形要求規則整齊。5%水泥穩定碎石墊層鋪筑完成后,即可安裝盲道磚,盲道磚采用30cm×30cm黃色盲道磚。對于3.5m寬的人行道,盲道磚鋪設距人行道內側路緣石1.7m;對于5m寬的人行道,盲道磚鋪設距人行道內側路緣石1.8m,盲道應連續,中途遇到障礙物時應避讓;當盲道成弧線形路線時,應與人行道走向一致。在行進盲道起點、終點和轉彎處以及人行道上有臺階、坡道和障礙物等應設置提示盲道;在距人行橫道入口、天橋入口時30cm處應設置提示盲道。在候車站牌一側應設置提示盲道,其長度宜為5m。
盲道磚下部采用水泥砂漿找平,應保證盲道磚安放平穩,無起伏、晃動現象,高度需高出人行道彩印混凝土面層5mm;遇電力淺溝可揭蓋板時要注意適當斷開或避開處理,應保證盲道磚的連續。
2.3 彩色壓印混凝土施工
(1)混凝土坍落度。
彩色壓印混凝土為人行道最上層結構,其成形質量的好壞直接影響到人行道的外觀質量,細石混凝土坍落度為9~11cm,澆筑溫度宜控制在20℃ ~25℃。
(2)混凝土澆筑。
人行道壓印混凝土被澆筑前,基礎及其周邊應充分澆水潤濕,將施工縫切為直角縫并安裝2 cm厚的杉板。采用塑料薄膜對路緣石、盲道磚等結構物進行遮擋保護,以免混凝土被污染。彩色硬化劑、脫模粉應按鋪筑方向按序堆放并使用,各種專業施工工具及專用施工模板等也應處于良好的工作狀態。嚴禁雨、雪天氣施工,日夜溫差大時,晚上也應禁止施工。只有良好的施工環境,才能保證施工的質量。混凝土壓模施工時,應盡量避免同其它的施工作業隊伍交叉施工,必要時應對施工現場采取封閉措施。
混凝土澆筑時應嚴格控制其厚度不低于10 cm,采用φ30插入式振搗器振搗。振搗密實后,使用鎂合金大抹刀初平,初平時要保證橫縱坡、平整度滿足要求。待混凝土面層表面的游離水分散去后,使用彩色硬化劑并以播撒的方式均勻地覆蓋住混凝土的表層,用量為11m2/袋(30kg)。硬化劑的播撒必須分兩遍進行,第一遍播撒約2/3左右的量,第二遍約播撒1/3左右的量。每播撒一次,必須等待硬化劑充分濕潤后才能使用大抹刀。待硬化劑和脫模粉結合在一起、但又未完全凝固前,即可以使用專用施工模板壓模成型。要事先研究并制訂專用施工模板排列及提放的位置及方向,確保圖案的整體性。將第一塊專用施工模板沿放樣圖案參照線鋪設,并將其垂直壓進混凝土內。施工者采用壓模專用夯板在專業施工模板上夯實,使專用施工模板能在混凝土表層形成清楚逼真的紋理;掌握壓模的時間非常重要,太濕或太干的混凝土表面都會影響最后成型的圖案及效果。專用施工模板之間必須排列緊湊,以防止雙縫的出現。取模后必須檢查壓過的地方并進行適當的修補處理。工作面周圍應采用懸掛安全警示帶的方式對半成品進行保護。
養生工作在抹面后2h且混凝土表面已有相當硬度時開始,養生時采用塑料薄膜覆蓋混凝土表面,每天灑水2~3次,以保證混凝土表面處于濕潤狀態,養護時間不少于7d。冬季低溫施工時,要求對混凝土進行覆膜養護,同時做好保溫措施。
(3)清 洗。
待混凝土面層強度達到設計強度的70%后(一般為7d),采用高壓水沖洗混凝土面,沖洗時不要將脫模粉全部沖掉,可以保留20%左右的混凝土表層脫模粉。沖洗工作應由專人負責,掌握合理的沖洗時間和沖洗時水的壓力對于圖案的最終效果至關重要。用稀釋后的鹽酸溶液對地面進行清洗,洗去多余的脫模劑。
(4)涂 釉。
待壓印地面清洗結束、表面完全干燥后,即可進行涂釉處理。采用壓印混凝土專用釉進行涂刷,注意不能出現遺漏或淤積等現象。若采用噴涂,不應噴出密封痕跡。高溫情況下進行密封施工時,由于混凝土表面毛細孔中的膨脹空氣會和密封劑在混凝土表面出現鼓起的氣泡,故需要進行二次滾涂密封處理以消除氣泡,二次滾涂密封應在第一次涂釉干燥后進行。密封結束后靜置2 h以上方可行人。
(5)切 縫。
縮縫的設置按照設計要求并在鋪設混凝土的24~36h內完成,縮縫的切縫深度一般為混凝土厚度的1/3左右。本工程壓印混凝土厚10cm,所采用的切縫深度為4cm,縮縫寬度為5~8 mm,間距4m。合理設置脹縫,脹縫要求貫穿混凝土達到土層,脹縫寬度為15~20mm,在結構物處或60m設置。施工縫應設置在縮縫或脹縫處。切縫前,先用墨線標出切縫位置,再用切縫機切縫。操作時,要使切縫機的刀片、指針、導向輪成一直線與切縫黑線重合,最大誤差為0.5mm。切縫可用組合金剛石鋸片一次切割完成,也可用不同厚度的金剛石鋸片分兩次完成。切縫要及時,高溫季節和早晚溫差大的季節切縫不能拖延,避免路面先開裂而影響美觀。
(6)填 縫。
填縫前應將縫面清洗干凈,不得殘余雜質,縮縫采用瀝青瑪蹄脂填縫,脹縫的下部用瀝青麻絲填塞,上部40mm范圍內用熱瀝青封填,灌入的填縫料要略高于混凝土表面。
3.1 人行道平整度差,凹凸不平
原因:混凝土面層平整度、收面未精平、高程控制不夠;細石混凝土坍落度過大,施工時混凝土過多的向低處流動,在壓印混凝土中間部位出現凸形面。
預防措施:人行道橫坡為橫向2%,混凝土澆筑收面采用大抹刀整體收面,以保證人行道橫斷面坡度均勻一致;嚴格控制混凝土坍落度,以利于施工及成型質量為原則,當現場出現凸形面時,需待混凝土具備一定強度時進行二次收面。
3.2 人行道出現裂縫
原因:人行道伸縮縫切縫不及時;人行道縮縫切縫位置不合理、過長;人行道墊層存在裂縫且未對墊層裂縫進行處理,或在裂縫對應位置設置了工作縫,形成反射裂縫;人行道基層壓實度不夠、地基承載力不足而造成混凝土不均勻沉降,超過混凝土面板抗拉極限強度,進而拉裂壓印混凝土面層;人行盲道及輔道路面施工質量差,造成外界地表水流入人行道土路基,進而降低了地基承載力,使人行道下沉。
防治方法:人行道伸縮縫及時切縫;人行道縮縫切縫為每4m/道,并在U型槽活動鋼蓋板及坡道頂點等混凝土薄弱位置設置伸縮縫;當原有基層混凝土存在裂縫時,應在對應位置設置縮縫或設置土工防裂貼,防止反射開裂;對于人行道土路基、人行盲道及輔道路面等道路結構,應嚴格按照設計及規范要求施工,防止地表水滲漏造成人行道土路基礎沉降。
目前,紅星路南延線人行道工程已施工完成,彩色壓印混凝土各結構層厚度、平整度、強度、外觀質量均合格,滿足結構驗收要求,其施工方案和質量通病預防措施到位,對其他類似工程具有借鑒作用。
U415.6;U416.216;U418.9
B
1001-2184(2015)01-0058-03
楊中委(1989-),男,四川安岳人,助理工程師,學士,從事市政工程施工技術與管理工作;
(責任編輯:李燕輝)
2014-12-05
陳 濤(1987-),男,四川宜賓人,助理工程師,學士,從事市政工程施工技術與管理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