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岱宏
摘要:縣鎮高中學生使用計算機和互聯網的情況比較普遍,在方便學習的同時,也帶來了許多負面影響,通過學生上網情況呈現的多樣性分析,從校園綠色網絡構建,家校合作,豐富校園生活,積極支持學生社團建設等角度,探討多樣化、多層次的學校管理。以疏為主,以管為輔,營造良好的校風,讓互聯網成為學生發展的助推器。
關鍵詞:高中生 合理使用 互聯網 學校管理
網絡無疑是二十世紀最偉大的發明,它不僅是信息的傳播基地,更為人民的工作帶來了極大的便利,同時,更毫無疑問地成為民間輿論傳播、交流的最大的平臺。2014年中國互聯網用戶達到6.32億,互聯網普及率46.9%。學生是中國網民中的一大群體,占比25.1%。伴隨著智能手機對功能手機的替代,互聯網用戶數量還將繼續增加。同時有大約6%的網民存在不同形式的網絡心理障礙。學校作為教育主陣地,既需要培養學生使用互聯網的基本能力,以應對互聯網時代;同時又要預防和干預學生出現的網絡心理障礙,促進學生健康成長。
縣鎮高中,學生家庭條件、認知程度、社會接觸度、自我管控能力、自我調節能力等方面情況都很多元、很復雜。學生使用計算機和互聯網的情況呈現出多樣性,但主要有四類。第一類是來自農村,很少接觸互聯網,甚至不能夠熟練使用計算機;第二類是來自農村,但是很快被網絡的新奇、虛擬性所吸引,利用網絡聊天和玩游戲,并且逐漸沉迷其中;第三類是來自城鎮,已經接觸過互聯網,并能夠熟練使用互聯網,但是由于長期的使用對網絡已產生依賴,網絡心理障礙比較嚴重;第四類是來自城鎮,能熟練使用互聯網并且能夠合理安排上網時間和控制上網頻率,合理使用網絡促進自我成長。學校工作的難點在于第二類學生,多樣的學生狀況,呼吁多樣化、多層次的學校管理。
一、正面引導,助力學生學會合理使用計算機與網絡
縣鎮高中農村學生較多,學校必須通過多種方式因地制宜進行互聯網教育,引導他們合理使用網絡。
目前我國初中、高中都開設了信息技術課程,但是我國幅員遼闊,教育發展不平衡,統一的課程要求難以適應當地實際。需要各學校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進行信息技術課程內容調整,可以做出適當的刪減和補充。從而促進學生熟練使用計算機和互聯網,成為他們發展道路上的助力。
搭建平臺,方便學生,留住學生。學校需要搭建平臺,在學校基本滿足學生使用計算機和互聯網的需要,以減少他們去校外網吧上網的幾率。學生想利用計算機獲得信息,處理問題,可是如果沒有相應的條件,他們要么放棄,要么去校外滿足需要。放棄不利于學生的發展,去校外上網容易受到網吧不良風氣的影響,甚至成為網絡障礙患者。搭建好平臺還應該有好的管理。不然學校的平臺就成了更加方便的“網吧”——免費而且便捷。應該對計算機上的資源進行管理,預存優質學習資源,滿足學生學習需要,在校園網絡安裝“綠色上網”軟件,過濾不健康網站,屏蔽網游,為學生健康上網打造良好的環境,還可以配備專門管理教師,為學生提供幫助,并對學生上網行為進行有效監管。
利用主題班會,營造班級健康上網氛圍。學生去網吧一般都是小團體的集體行動,而且同伴經常互相交流,往往還會互相激勵和誘惑。因此,班級網絡文化建設能夠助力學生合理使用互聯網。每學期召開一兩次文明上網主題班會,利用班會引導學生。當然班主任在進行管理和教育時,首先不能將上網當作洪水猛獸,應該“以疏為主,以管為輔”,從而給學生正面的影響。
二、加強管理,預防和干預學生不良上網行為
一些縣鎮高中學生無視學校管理、無視學業的荒廢、無視青春的虛度,無節制、無顧忌、潮水般地涌向網吧,甚至通宵達旦網游,毀掉不僅是學業。這給我們的學校管理敲響了警鐘,學校應該預防并及時干預學生不良上網行為。
家校合作,打造管理網絡。學生去網吧上網,往往都會躲開學校和家長的監管,因此,家長和學校要緊密聯系,搭建學生管理網絡,減少監管的漏洞。第一,在空間上減少學生自我放逐的區域。家住城區的學生,路線簡單,空間上好管理,主要在于時間控制。來自較遠地區的學生則產生了空間管理的漏洞,在學校時,學校可以進行管理,而出了學校則很難監管。為此,學校一方面需要改善住宿條件,吸引學生在校內住宿,同時加強住宿學生管理。教育家長盡量不要讓學生攜帶智能手機,避免學生長時間使用手機上網。另一方面,對那些需要在校外租住的學生,更需要加強管理。確保學生在外住宿有家長陪同,切實起到監管作用;登記學生租住信息,做到學生信息電子化,可以隨時查閱,明確學生的空間動向;保持家校溝通交流順暢,防止學生隱瞞家長單方面行動。第二,在時間上,讓學生減少自我調度的間隙。學校嚴格門衛制度,嚴防學生逃課上網;班級嚴格考勤,對遲到、早退、曠課學生做到理由要清,去向要明,及時通知家長;家長要清楚學校作息時間,能夠從時間上管理學生。家校合作需要家長和學校的共同努力,建立正常的家長、學校溝通平臺——家長會;成立家長、學校合作教育的新體系——家長學校和家長委員會,建立各班級家長QQ群、微信群。讓家長、學校和教師之間暢通無阻的溝通交流學生情況,共同合作管好學生自我支配的時間和空間,減少他們上網的機會。
豐富校園生活,轉移上網學生注意力。學生上網原因有的是放學之后無事可做,需要打發多余的時間;有的是網絡虛擬的環境、多樣化的選擇,可以在網絡中獲得自我滿足感,提高自我效能感。治標還得治本。學校管理也需從源頭入手,預防學生過度迷戀網絡,用虛擬的網絡替代真實的生活,選擇逃離現實。學校需要為學生提供多樣化的選擇,滿足學生多樣化需求,在豐富的校園生活中實現自我價值。
組織多種校園文體活動,滿足學生多樣化需求。學生完成學習任務,總會有空余的時間,偶爾也會需要其他的活動調節單調的學習生活。學校應該組織吸引學生、實現自我價值的活動,讓學生精神富足,生活充實,消解網吧的吸引力,遠離游戲和不健康的互聯網生活。特別是住宿學生周末空閑時間較多,而且活動自由,他們最容易走出校園,走進網吧。學校應針對學生的需要提供多樣化的服務:開放自習室,讓學生有方便的學習場所;開放圖書館和電子閱覽室,豐富精神世界,拓展學生視野;建設周末影院,讓學生放松調節。學校組織的文體活動不僅要多樣而且要有質量。文體活動的目的,不僅在于吸引學生注意力,還應該注重發展學生多種才能,實現學生多重價值。心理學家加德納提出的多元智能理論,提示我們學生的智能是多方面的,學生的需要也是多方面的,學校發展應該具備發展學生多種智能的能力。
積極支持學生社團,讓學生社團成為學生展示自我、實現自我價值、滿足喜好的精神陣地。學生社團是學生基于共同的愛好自我組建的自治組織。學生一方面可以充分展示自我才能,如管理能力強的學生可以擔任社團組織者鍛煉自己管理能力;另一方面學生社團中都是年齡相仿、愛好相同的個體,他們在課余生活和情感交流中更容易相互認可,搞好學生社團建設,是實現自我價值,提高自我效能感的重要途徑。馬斯洛認為人最高層次的需要就是自我的實現。學生處于人生發展,形成自我的關鍵時期,更好的自我價值的實現能夠幫助學生建立良好的自我認識,明確人生發展的方向,有利于更好的自我實現。
三、結語
網絡是這個時代的名片,信息的高速傳輸正在改變世界。學校在互聯網教育中,應該本著培養合格的網絡公民的原則,以培養學生合理、熟練使用互聯網為目的,乘勢而為,及時發現,及時預警,及時干預,以疏為主,以管為輔,營造良好的學校校風,讓互聯網成為學生發展的助推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