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新榮
摘要:在實際教學中,物理實驗教學暴露出很多問題,使提升學生能力的“物理實驗”變成了教師動機不足的“勿理實驗”。因此,改進初中物理實驗教學的過程、形式,發揮初中物理實驗的教學功能已迫在眉睫。
關鍵詞:初中物理 實驗教學 策略
物理學是以實驗為基礎而建立的一門學科,實驗是探索物理知識的源泉。新課標要求,讓學生在探究中學習物理,這一基本理念決定了無論是物理概念的建立,還是物理規律的探索與驗證,都離不開實驗。在實際教學中,物理實驗教學暴露出很多問題,使提升學生能力的“物理實驗”變成了教師動機不足的“勿理實驗”。因此,改進初中物理實驗教學的過程、形式,發揮初中物理實驗的教學功能已迫在眉睫。下面結合自己的教學實踐談點體會。
一、注重學生對于實驗的參與
在實驗教學中,教師要引導學生積極參與實驗過程,鼓勵學生自主探究,深化學生對于教學知識點的理解與體會。初中物理的大部分實驗都不算太難,學生自主開展探究實驗的空間很充裕。教師要強化對于學生實驗能力的培養,讓學生在自主探究的過程中加強對于相關知識的理解與感受。教師可以首先確立相關的實驗主題,讓學生以小組合作學習的形式完成實驗,學生要自主進行實驗流程的設計、實驗方法的確立,并且要完成整個實驗流程,然后得出具體的結論。在實驗過程中,學生可能會碰到阻礙,或者是得出的結論不正確、不準確。教師要引導學生對于問題展開有針對性的分析,并且找出解決方案.這樣的實驗過程,不僅培養了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而且能夠深化學生對于知識的理解與掌握。
二、豐富實驗教學的形式
要想進一步提升實驗教學的效果,教師要有意識地豐富實驗教學的形式。教師可以給學生提供更多一些實驗器材,讓學生的實驗能夠達到良好效果。同時,教師可以透過一些教學輔助工具,如借助多媒體課件的使用,提升學生的認知,讓學生對于具體的實驗操作模式有更好的理解與認識.類似的方法還有很多,教師只有不斷豐富實驗教學形式,才能夠提升學生對于實驗的參與積極性,進而讓學生的實驗能力得到提高。
例如,在做“滑輪組機械效率的測定”實驗時,在經過多次探討后學生確立如下實驗方案:(1)按照如圖1連接好實驗裝置,分別記下鉤碼和彈簧測力計的位置(離桌面或地面的高度)。(2)勻速向下拉動彈簧測力計,使鉤碼升高,從彈簧測力計上讀出拉力F的值,用刻度尺測出鉤碼上升的高度h和彈簧測力計移動的距離s,填入記錄表中。(3)計算出有用功W有用、總功W總、機械效率η,填入記錄表中。(4)按照如圖2連接好實驗裝置,勻速向上拉動彈簧測力計重做上面的實驗。
這一組實驗在操作上比較煩瑣,最后實驗成功的小組并不多。為了深化對于學生實驗技能的培養,學生的實驗結束后,我給學生播放了一段實驗視頻,讓學生仔細觀看標準的實驗操作方法。這個過程豐富了實驗教學形式,學生認識到自己實驗操作中的一些誤區,進而會在下次實驗時有針對性地進行改善。
三、要敢于改進實驗教學活動組織形式,實現實驗教學形式的百花齊放
1.注重科學探究,提倡教學方式多樣化是新課標對物理教學活動的要求。組織各種形式的實驗教學:演示實驗、學生分組實驗、課外實驗,是體現這一理念的重要手段。總體上說,農村中小學的實驗教學,受多種因素的限制,開設的實驗課類型相對單一,許多學校的實驗教學基本限于演示實驗,演示實驗也都是大打折扣,更別提其他課型的實驗.如學生分組實驗、課外實驗等幾乎不開展。教師關注的、思考的、完善的、改進的、組織的是演示實驗,而將其他形式的實驗拋置腦后,在農村實驗教學中尤為嚴重。這種不平衡的發展,是一種單一的缺乏支撐的畸形發展:演示實驗咄咄逼人,分組實驗、課外實驗步步為營、小心謹慎。這是一種畸形的發展,是與新課標的要求相背的,是與實驗教學的初衷和目的相背的。即使是演示實驗,也要有學生的參與,演示實驗是以教師為主導、學生積極參與的互動教學,教師的主導和學生的主體相輔相成、不可偏廢,缺了教師的主導,演示不成為演示,少了學生的主體,演示則失去演示的價值,所以必須是教師的主導與學生的主體并重演示。
2.演示實驗容易組織,準備實施階段簡單易行,過程便于管控。分組實驗的重要性遠遠高于演示實驗,演示實驗與分組實驗的實施要把握實時適當,對于不同的實驗因為不同的目的要有所區別,學生易操作的、安全性較高的實驗,應由學生做分組實驗。學生分組實驗是以學生的實踐活動為主的教學形式,雖然數量不多,但對于培養學生的實驗能力、觀察能力、動手能力、設計能力等,促進學生深刻理解概念和規律,形成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和團結協作、遵守紀律的優良品德,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也是實驗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學生分組實驗大體分為:驗證性實驗、探究性實驗、測量性實驗等三類。新課標要求學生必做的20個實驗都必須開展分組實驗。
3.要重視課外實驗,要鼓勵學生的課外實驗和小制作,要鼓勵學生用身邊的器材做好實驗,要鼓勵學生用身邊的器材探究一些物理問題,培養學生的創造能力,提高學生的動手能力,加深學生對已有知識的理解,擴展學生的知識面。實驗要貫穿整個物理教學過程.這樣才能真正體現物理課標的理念來源于生活,最終要回到生活中,讓學生能學以致用,實現自己最有價值的人生。
4.操作中探究,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實驗是物理知識的形象展示,是學生與知識零距離接觸的有效手段。讓學生參與實驗操作,使學生在操作中親身體驗知識的形成過程,在動手中動腦,從而喚醒學生的學習興趣.在教學中,教師要以學生為主線,利用學生在操作中發現的問題進行探究,鼓勵和引導學生進行思考,不僅讓學生能夠進行規范的實驗操作,還要了解其中的為什么,從根本上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
例如,在講“托盤天平的使用”時,教師可以給學生提供托盤天平,讓學生進行具體的實驗操作,對不規范的操作進行思考,引導學生對每項操作方式的理解。操作規范:(1)托盤天平在使用前應該向高端調節螺母,使托盤天平平衡;(2)托盤天平的位置變動時,需要將托盤天平重新調節平衡;(3)稱量時,應該用鑷子加持砝碼,且左邊托盤放砝碼,右邊托盤放物體;(4)稱量后,應該將器材整理好,游碼歸零。學生一邊操作一邊進行思考,這樣,學生對實驗有了更深的認識,知道了每一步操作的科學性、合理性,使學生的操作更加規范、標準。
總之,實驗是形象直觀的教學手段,以實驗為載體向學生傳授知識,學生樂于接受,易于接受。而實驗的成功與否往往對正確知識體系的形成至關重要。教師要敢于打破傳統,敢于挑戰權威,整合各方面的資源,使實驗器材簡單化、生活化,現象清晰,反映的問題具有說服力,對實驗要敢于修改,勇于創新,那么,物理實驗將會成為師生交流的平臺,展示的舞臺,促進師生共同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