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燕茂
【摘 要】信息技術和學科教學的整合問題,隨著國家新課程標準的頒布越來越被重視。如何在現代教育理論的指導下,充分利用信息技術資源優化課堂教學,改革傳統教學中不適應時代朝流的部分,真正實現學生自主學習,協作學習已成為當今教育所面臨的重要研究課題。我就信息技術與音樂學科整合的的教學模式進行探討。
【關鍵詞】信息技術;音樂學科;整合
信息技術與音樂教學整合,對加速教育現代化、提高學生審美能力具有重要意義。多媒體教學的新穎、動感等特點,說明信息技術是音樂教學中一種有效的教學手段。我們可以根據學生的認知特點,把信息技術引進課堂,輔助音樂教學,使抽象的音樂理論表象化,使虛幻的現象直觀化,這樣能更好地創設愉快的課堂氣氛,以激發學生對音樂的興趣。學生只有對音樂產生了興趣之后才會主動學習,肯于動腦,善于創作。運用現代教育技術的教學方法、手段,去進行小學音樂課程改革和創新教學研究,從而拓寬學生的視野和審美空間,優化音樂課堂教學。
一、運用信息技術,創設情境、激發興趣
在常態的音樂教學中,一節音樂課要引入大量文字、歌曲、樂譜、圖片和相關的輔助資料,僅僅依靠板書,需要耗費教師大量的時間和精力,會直接影響到教學的進度和學生接受的效果,而興趣對學習產生的影響,遠遠超過教師的督促和簡單的說教。音樂課應利用信息技術努力創設形象逼真、色彩鮮艷、動靜結合的教學情境,誘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增強學生參與的主動性。例如欣賞《春江花月夜》時,通過教師精心自制的音樂CAI課件使音像同步展現出夕陽西下、皓月東升、江上微波漣漣、白帆點點的音樂場景。樂隊現場的演奏如同正坐在音樂廳中現場欣賞一樣,學生們忘情的投入在民族器樂所展現的清麗優雅的意境中,從而使學生的興趣及參與音樂活動的愿望強烈,充分的調動了學習積極性。由此可見利用計算機輔助教學創設情境,誘發了學生的濃厚興趣,從而去感受音樂,極大的提高了學習效果。
二、運用信息技術,視聽結合,優化教學
小學音樂課程的整合是把音樂基本知識的各要素有機的結合在一起的一個整體過程。通過這種教學方法,一方面可以豐富和擴展小學生對音樂能力的提高,同時另一方面又培養了小學生多思路,多方面解決問題的能力。將視聽的教學模式貫穿于教學中,注重學生的創新潛能開發,強調他們的創新性,使學生不僅聽到聲音,同時能欣賞到形象,從而陶冶性情,加深對學習音樂的愛好。學生廣泛深入地接觸音樂作品,就能較快地提高音樂的鑒賞力和表現力。在低年級欣賞課教學中,我常常借助多媒體的幫助,充分利用他們靈巧的形體、自然的嗓音,通過觀看動畫、視聽、律動、繪畫、剪剪貼貼、游戲、情景表演等相結合的綜合手段,進行直觀欣賞教學,激發和培養孩子們對音樂的興趣,以開發音樂的感知力、想象力、創造力,體驗音樂的美感,從而更好的為低年級音樂唱游教學服務。由于低年級兒童模仿能力強、表演欲望佳、參與活動積極性高,因而讓他們邊聽音樂,邊分角色情景表演,不僅能活躍課堂氣氛,而且更能讓他們感受到美的音樂、美的故事、美的課堂。例如:在欣賞教學《小青蛙》中,我通過電腦放映出小青蛙、荷葉、月亮、狂風、暴雨、公雞等不同形象,然后讓學生進行模仿。隨著音樂旋律、節奏、力度的不斷變化,在視屏上分別出現了美麗的月色;小青蛙玩耍、捉害蟲、在荷葉上跳躍的場面;小青蛙勇敢的面對暴風雨的侵襲;風雨過后,太陽在公雞的啼叫聲中升起,小青蛙繼續勞動在湖面上的情景。這樣根據音樂力度強弱、速度快慢、音色的變化完整的展現了故事的起源、經過和結果,加深了他們對音樂的感受和理解。
三、運用信息技術,培養學生創新思維能力
合理利用信息技術在音樂教學中可以使學生發揮自己的想象力,從而進行音樂創作活動,使學生的才能和個性得以充分的展示,也可以體現出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方針,并且給學生搭設有力的自主式學習平臺。如,介紹進行曲風格的音樂作品時,在讓學生熟悉掌握吹奏的旋律《巡邏兵進行曲》的同時,在課程中設計了在原有旋律基礎上進行創編歌詞的環節進一步掌握進行曲風格的音樂作品。要求同學們能夠用生活化的語言描寫所感興趣的一個話題展開創編。這里使用到了軟件《TT作曲家》,讓每位同學直接在軟件中進行編創活動,并利用此軟件對樂曲旋律進行結構分析。在了解了一些簡單的填詞方法后創編。由于軟件本身帶有智能自動伴奏功能,還可以讓學生自由選擇加入的進行曲伴奏風格來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最后挑選出優秀的學生作品進行展示并且一同演唱其作品。從完成的學生作品如《水果進行曲》《螞蟻進行曲》等可以看出這些對于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也有一定的推動作用。學生們的想象精采紛呈,模仿表現也淋漓盡致,惟妙惟肖,大大促進了思維的發散,充分發展了他們的創造想象能力,促進了他們的想象美,并做到了在玩中學、動中學和樂中學。整個學習的過程輕松愉悅并且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總之,實踐使我深刻地認識到多媒體技術與音樂課教學的有機整合,能夠收到很好的教學效果。它可以創設音樂情境,調動學生積極性;促進思維發散,培養學生想象美;引導藝術創新,發展學生創造美。
(作者單位:福建省永春縣桃城中心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