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改革開放30年來,我國教育教學工作成效顯著,但城鄉教育發展的不平衡性日趨凸顯。本文結合稷山縣稷王小學和管村小學的基本情況,從教學過程和教學結果兩方面進行對比找出差異,進而提出解決這些差異的有效途徑。
【關鍵詞】教育公平;城鄉;稷山;對策
我們國家歷來提倡教育公平。教育公平的核心理念是“教育機會均等”,主要包括教學過程公平和教學結果公平。過程公平一是指同類學校的物質條件大體一致,二是指根據學生的差異,因材施教,重學生的個性和人格。結果公平是指每個學生在接受教育后都能達到最基本的標準,學業成功,個體全面發展。
一、兩所學校教育的現狀
稷山縣的城鄉教育存在很多不公平的現象,以稷王小學和管村小學為例,從教學過程和結果進行分析。
1.1教學過程不公平
教育政策的制定往往是以城市教育的發展為基點,而廣大的農村遭到忽視。以稷山縣管村小學與稷王小學為例,管村小學資源匱乏,從教學設施上看,沒有圖書室、實驗室,僅有幾個教室安裝多媒體,更別提化學室。而稷王小學2003年春建立了實驗室。投資4萬余元按照小學一類標準配齊了所有實驗儀器,2007年投資1萬余元進一步充實了實驗器材。同時為了方便教學,該校的實驗室還安裝了多媒體,學生可以在實驗室觀看到有關實驗教學的課件以及很多和科學有關的視頻材料。從教學手段上看,管村小學還是原始的一個老師,一支粉筆,一本書這種狀態,而稷王小學授課都用的是多媒體,老師們可以通過多媒體更好的把書本知識傳授于學生,讓學生視野開闊、興趣盎然的接受知識。從教師觀念上看,管村學校的教師大都生活在農村,對一些新的教學方法、建議等不接受,大多數仍停留在舊的觀念方法上,例如,現在上課還是以教師為中心,學生不能自由討論,還處于填鴨式的狀態。而稷王小學教師采用以學生為主的教學理念,使學生在快樂中學到知識。
1.2教學結果不公平
目前,城鄉學校發展不平衡的矛盾日益凸顯,城鄉兒童在受教育的“質”和“量”上面臨著明顯的差距。從“量”的角度看,管村的孩子入學率和升學率都明顯低于縣城的孩子。從“質”的方面來看,管村小學由于管理落后,師資力量薄弱,教學水平不高,導致學生成績提不上去,從而造成極少數人考上好的初中接受好的教育。其次,在個體素質發展方面,管村小學的學生由于受長時間的應試教育,學生沒有自由的時間和空間,主體性缺失,個性得不到張揚,與素質教育全面發展人的培養目標相背離。而在稷王小學既注重知識積累,又注重興趣培養,開設了40余個興趣小組。
二、解決稷山縣城鄉教育公平問題的對策
解決稷山縣城鄉教育公平問題關系到稷山縣人民群眾的切身利益,可以通過多方面努力解決,其中加強師資建設,建設校本課程以及加強管理至關重要。
2.1改革課程設置
當前我國農業正處于由傳統生產和生活方式向現代生產和生活方式轉變的時期,農業生產的科技含量不斷提高,需要培養符合時代要求的人才,因此農村教育的教學內容應是基礎性的文化知識與工業生產所需的知識、技術以及適應當地農業生產、農村生活的有關知識的有機結合。校本教材的開發在題材選擇上要注重獨特性,教材內容要關注本土性,只有這樣,才能真正形成良好的師生互動,激發學生們主動探究的意識,從而真正達到環境教育的目的。例如,管村農民大多從事的養殖業,管村小學可以根據這種農村經濟的需求設置有關養殖的課程,讓學生們學習和掌握養殖業的知識和技術,這樣既能增加學生的學習興趣,又能促進農村經濟的發展。
2.2學校自身加強管理
管理可以出效率,嚴格而科學的管理,可以調動人員的積極性,使人、財、物得到充分而合理的利用,既能減少消耗,又能增加產出。針對目前管村小學教學管理非常松散的現狀,學校內部要以教學為中心,以常規為出發點,制定科學合理的可操作的各類教學規章制度,嚴格循章治校。在實施教學工作精細管理中,嚴格控制教學進度,保持良好的教學秩序。每位教師嚴格按學科教學計劃進度、按課表上課;認真備好、上好每一節課,追求“低負擔、高效益”的課堂教學。學校教導處加強教學常規管理,對課程的開設執行情況、備課、上課、輔導學生、作業設置、階段成績分析等進行“月檢”和隨機檢查與指導。同時,稷山縣教育行政部門也要加強對管村小學的管理,使之走上正規發展的路子。
教育作為公共資源,應當以追求社會效益最大化為前提,公平比其他因素更重要。從這個意義上說,促進教育整體相對公平、均衡發展,更符合教育發展規律。稷山縣應該加快教育體制改革進程,創新、優化教育布局和結構,讓在同一片藍天下成長的孩子們,撇開城鄉差距,得到相對公平的高水平教育,為稷山縣的發展儲備更多、更好的人才。
【參考文獻】
[1]劉冠男.社會公平,教育先行——對教育資源不公平的思考和建議[J].協商論壇;2008年03期
[2]肖楠.促進我國教育公平的對策性建議[J].黑龍江科技信息;2009年19期
[3]孫新.教育公平的社會學分析[J].教育探索,2006
【作者簡介】
李淑梅,女,1988年2月,籍貫:山西省運城市稷山縣,學校:山西師范大學,年級:2012級,學歷:碩士,院系:教師教育學院,專業,教育學原理,研究方向:教育學原理。
(作者單位:山西師范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