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文召
河北省元氏縣第六中學
對初三政治“活動課”的點滴思考
李文召
河北省元氏縣第六中學
初三政治新課改教材,增強了課程的時代感,淡化了學科體系,降低了理論難度,但最顯著的特點是突出了對學生能力的培養,增加了大量學生活動的內容,把“學科”和“活動”兩類相對獨立的課程有機地結合在一起,推動了德育課程由認知教學到活動教學的轉軌。由于活動課是一門正在探索過程中的新型課程,因此,對于政治教師來說,如何認識和實施“活動課”是一個值得研究的新課題。下面我根據自己的教學實踐談談我對初三政治“活動課”的點滴認識。
初三政治活動課雖然是思想政治學科教學的一部分,但它畢竟是學科教學改革的前沿,故具有鮮明的特點。
1.活動形式多種多樣。
初三政治教材中設計了多項活動內容,有的通過學生查找資料或訪問,用掌握的事實,說明理論、觀點。如第二課的“從國家的獨立、統一、民主、富強等方面,展示社會主義新中國發生的巨變”;有的通過學生自己的活動,用教材中的理論或自己的觀點分析實際問題。如第三課的“根據國家公布的最新統計數字,采取自制或識讀圖表等方式,歸納出我國人口的基本特點、資源分布的概況、環境形勢的表現”;有的通過理論、事件、資料的分析,提出行為要求。如第四課的“采取各種調查方式,了解所在地區文化和校園文化環境的情況,并就如何改善文化環境,提出和交流各自的建議”等等。形式多種多樣,不拘一格。
2.具有較強的針對性。
初三政治活動課以學生的現實生活和社會實踐為基礎發掘教育資源,緊貼學生生活和社會熱點。觸及到“三個代表”、“中學生上網熱”、“國際形勢”、“西部大開發”、“可持續發展”等社會問題,具有濃郁的時代氣息,也使思想政治課煥發出勃勃生機。
3.注重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
現代社會的競爭實際就是創新性人才的競爭。在教學中進行創新教學是教學理論與實踐變革的必然趨勢。如何使學生從應試教育走出來,全面提高素質,是教育的重要課題,也是活動課首先需要考慮的問題。初三政治活動課著眼于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創新精神、創新能力。為學生創新品質的形成提供了更為寬松、自由的空間。學生在活動課上可以不受學科知識體系的限制,充分發揮想象力和創造力,從而不斷地有所思考、有所創新,培養獨立思考的能力、解決問題的能力和敢于質疑、批判的精神。為將來成為創新型人才奠定基礎。
1.思想上高度重視。
活動課的設置體現了我國課程改革的趨勢,是初三政治課程改革的最亮麗的風景。新修訂的《課程標準》明確規定,用于開展學生課堂活動和相關實踐活動的時間不少于總課時數的20%,此外,每一單元還結合教學內容設計了2—3個活動。要把活動課作為呈現教學內容的不可或缺的重要教學環節。近年來,一些與現實生活密切相關的問題大量出現在中招考試的考卷上,如西部大開發、環保等。這些試題旨在考查學生運用知識創造性地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這是學科知識教學難以完成的任務。所以,設置活動課既是素質教育的需要,也是適應中招考試改革的需要。基于以上的原因,教師、學生對活動課都應引起足夠的重視。
2.教師適度指導。
活動課為培養學生的發散思維能力提供了廣闊的天地,教師在活動課上應是一個指導者,為學生提供學習材料,解釋疑難;對學生的積極參與進行鼓勵,提高學生的積極性;應啟發學生的思維、介紹方法、設置情境,引導學生質疑、探究和創新。既不能代替學生活動,又不能放任自流、袖手旁觀。
3.轉變學習方式。
活動課的設置就是要把學生的“被動學習”轉變為“主動學習”。在初三政治活動課的實施中,可以采用探究性學習方式。在學習過程中注意給學生提供進行完整科學探究活動的機會,這樣的活動雖然要用更多的時間,但對學生體驗科學家的探究過程,培養學生科學的思維方式、形成科學觀點和科學精神是非常必要的。
1.人們對活動課缺乏認識。
活動課是教育教學改革的一個突破口,但在目前的升學壓力下,它的存在會引起其他任課教師、家長的疑惑。畢竟,上活動課要占用課程時間甚至課余時間。有的家長甚至認為孩子的動手能力可以隨年齡的增長而增長,或有先發育智力,后培養能力的想法。對此,除了依賴加大對素質教育的重視和宣傳,還要依靠廣大教師在活動課這一課題上多探索,多總結,讓人們逐漸認識活動課的重要性。
2.活動課的開展受到客觀條件的限制。
分組討論要求該課堂隔離于其他班級,避免干擾和被干擾。還要求有較大的教室,便于教師巡視,隨時解決他們的疑問。但現有的教室數量、大小等不能解決這個問題,影響了活動課的質量。
3.活動課的邏輯結構需要改善。
探究性學習是一種學生學習方式的根本改變,是學生由過去從學科的概念、規律的開始學習轉變為通過各種事實來發現概念和規律的方式。這種學習方式首先應讓學生發現問題,然后通過收集資料并進行歸納、比較、統計分析,最后通過討論和交流,形成對問題的解釋。而初三政治活動課總是先給出理論方面的闡述,然后呈現一些典型資料或事例加以論證,最后才是讓學生活動。這種邏輯結構不符合學生由形象思維到抽象思維的規律,也不能很好地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還容易把學生的思維限制在教材給出的理論范疇內,不利于培養學生的發散思維能力,不利于學生進行探究性的學習。
活動課以一種獨立的課程形態進入學科課程還是第一次,體現了編寫者敏銳的時代意識、先進的教學理念和勇于突破陳規的過人膽略,也是我國課程史和教材史上的重大創新。我們廣大教師應積極實踐,勇于探索,使活動課向著更科學、完善、實用、易教、樂學的方向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