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麗艷
北師大版小學數學教材與生活實際聯系緊密,知識點不直接出現在教材上,而是通過活動、合作、探究、推導、歸納等方法得出數學結論,形成自己的數學思維,從而體會數學的價值,增強理解數學、應用數學的信心。同時培養學生運用數學思維方式去觀察、分析、解決日常生活中某些問題的能力。
一、注重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北師大版數學教材,情境有趣、習題少、探究活動多,學生喜愛,學習熱情高,愿意學數學,教師也充分利用教材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例如,數量關系教學,教師注重激發學習興趣,通過一個關系式變化出幾個關系式的練習,學生感覺有趣、有收獲,如速度×時間=路程、單價×數量=總價等。在進行數量關系教學時,能使學生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形成自己解決問題的基本策略,而且通過分析應用題數量關系的訓練,既培養學生的解題能力,初步發展學生的分析、推理能力,又為今后解更復雜的應用題打下基礎。
二、變“教師中心”為“學生中心”
原有的課堂以教師為中心,學生占次要地位,課堂上關注學生發展不夠。使用北師大教材以來,教師的觀念發生了根本變化。教學出發點和著力點由教師如何“教”轉變為學生如何“學”,教師角色發生了變化,從“知識課堂”到“能力課堂”再到“創新課堂”和“生命課堂”,以人為本,以學習為中心的理念深深地影響著教師。
在這一過程中,我們重點做了一件事:組建學習小組。
根據實際,按座次采取前后位4~6人組成小組。在小組成員的組成上,充分考慮學生的差異,做到組內異質、組間同質。為便于管理,我們給每一名組員編號,其中1、2號為組長、副組長,一般在前兩排,履行小老師的職責,實行一對一幫扶,1號幫4號,2號幫3號,這樣將管理和學習任務分解,更好地提高了學生學習的效率。
小組長的培養是小組建設的核心工作,我們首先明確組長職責,經常進行培訓調度,及時發現問題并跟蹤指導,有時需要變換角色加入小組進行示范,手把手地幫教。小組長的產生也不是固定的,一開始,可由教師指定,隨著學習的不斷深入,組內成員之間的不斷磨合,也可以推選產生或輪流擔任組長,這樣更有利于督促后進,建立自信,歷練自我,營造比學趕幫超的良好氛圍。
三、雙基訓練扎實有效
雙基訓練,是面向全體的要求,這要求教師準確把握教材,熟悉所教的教材,精心設計。“這法那法,不鉆研教材就沒法。”這是所有教師的共同體會。教師在備課時,要做到統觀全局、整體把握、重點解讀、吃透教材。同時,根據教材及學生特點,進行加工重組,拓展延伸。
如,估算方面,北師大版教材強調合理即可,并未對估算作必要的方法指導,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對教材二度開發,例如,教材中估計火車有大約多少個硬座?根據列式118×12估算結果,教學用書上答案是1400,教師還可以鼓勵學生得出不同的結果。另外,課堂上教師充滿趣味的語言、親切的態度,必將拉近教師與學生、學生與教材的距離,使課堂充滿樂趣,學生學得輕松、學得愉快。
四、注重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
通過教學實踐,數學教師改變以往教師教,學生聽的傳統授課方式,通過提出問題,創設情境,讓學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最終自主獲得新知。
1.情境引入,提出問題
這一環節主要是讓學生明確學習目標,上課一開始就告知學生本節課主要是通過多媒體教學方式,簡明扼要,明確本節課的學習方向和目標,便于學生整體把握所學內容。
2.學生自學,小組討論
教師根據教學內容出示學習提綱(也可以是學案),學生根據提綱要求進行自學,教師要特別關注學生自學情況,并在組內討論交流。這里主要討論學到什么,存在哪些問題及解決問題的方法等。
3.展示交流,拓展提升
學生在組內充分交流后,在班內展示學習成果,講解自己對知識的理解,提出自己的疑惑,其他組學生進行補充、質疑或解惑,通過生生互動、師生互動,實現課堂的真正自主和高效。學生在交流展示時,教師要給他們足夠的時間和空間,并關注課堂中的每個細節,當學生遇到困難時,適時介入和點撥,鼓勵學生敢說,樹立其自信心;還要指導學生會說,表達要有序,講解要努力抓準要點,思路清晰,語言完整;還鼓勵學生能說,通過引導學生提出問題、大膽質疑,通過質疑實現互動,通過互動,增強學習實效。還要培養學生會聽,我們把學生傾聽習慣列入小組評價之中,引導學生能傾聽、會傾聽、能領會,并能發現問題,對知識進行評價。
4.鞏固練習,達標測試
教師針對學情設計不同層次的練習題,同時選擇教材中的習題、鞏固練習、達標測試,以此發現問題,查漏補缺。
5.課堂總結,梳理提升
多年來,在使用北師大版教材過程中,進行不斷地探索。課堂教學永遠不會結束,探索的腳步就永遠不會停歇。提高課堂效率,讓學生會學、樂學是我們的終極目標。
決戰課堂,贏在未來。讓我們共同努力,為教育事業貢獻自己的力量。
編輯 李 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