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翠珍
摘 要:《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指出:基礎教育新課程改革實質上是教育觀念的轉變。適應新課程改革,中小學教師應當主動更新和完善教育觀念,用正確的教育教學觀指導教育教學活動。小學生數學日記作為一種數學學習方式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采用,就是教師教育觀念轉變的一種方式。
關鍵詞:小學生;數學日記;教學作用
近幾年來,一直從事小學五、六年級(小學高年級)的數學教學,為了適應新課程的改革需要,在教學中我要求學生寫數學日記,每天可以從學生的數學日記里及時地、更好地了解學生的學習動態,掌握知識情況以及自己的教學方法、教學態度等各方面的情況,以便摒棄自己的“霸權假定”,從而切實改進自己的教學,提高教學質量。通過幾年的嘗試,我認為小學生數學日記在教學中有以下幾方面的作用:
一、有利于師生情感的溝通和交流
班上有的學生比較內向,平時不敢或不愿把心里話告訴教師,自從寫數學日記后,他們可以在日記里大膽地表達自己的見解和想法,教師可以從中了解學生的思想動態、家庭情況等,以便幫助學生解決困惑,排憂解難。
去年我請假外出一個多星期,回到班上閱讀學生寫的數學日記時感動得流下淚水:學生的日記里除了記錄有我不上課期間他們遇到的學習上的困惑、感悟之外,更多的是學生對我的牽掛和關心:“老師,我想你了,很想聽見你上課的聲音。”從學生的數學日記里我深深感受到學生對老師的愛,從而促使我更注重對學生的關心和愛護。
不知不覺中,師生關系更融洽了,學生對學習數學產生了更積極的興趣,他們更主動、認真地學起了數學,從而班上的數學成績有了很大提高。
二、有利于教學有效性的反思
提高教學有效性是每位教師追求的目標,是教學的起點,也是落腳點。從學生的數學日記里能及時地反映教師教學的內容學生學會沒有,學習質量高不高,課堂上學生是否發揮了主動性、獨立性、合作性、探究性,教學方法是否恰當,教師是否把自己認為的有效性真正轉變成促進學生發展的有效性。
在教學《梯形的面積》一課時,首先讓同桌的兩個學生為一組,動手操作,剪兩個完全一樣的梯形,拼一拼看可以拼成學過的什么圖形。引導學生討論:拼出的圖形與原來的梯形有什么關系?你能嘗試推導出梯形的面積公式嗎?學生通過探究、合作,推導出梯形的面積公式。通過檢查學生當天的數學日記,我了解到用以上方法進行教學,能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探究性與合作性,使學生在自主學習中學到了知識,加深了對知識的理解和掌握。
三、有利于促進教師自身的成長
現代社會,知識更新的周期越來越短,新知識層出不窮,需要教師不斷優化自身知識結構。現在的學生見多識廣,對教師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從學生的數學日記中,我了解了學生喜歡多才多藝的教師,他們喜歡用多媒體上課,喜歡教師多講一些有關中外數學家的故事、講解一些數學題的巧妙解法。為了提升自己的文化素養,適應數學教學改革和學生的需要,我在教學之余注意養成終生學習的習慣,學習和研究有關智力題的巧解,練習寫字、繪畫、唱歌,提升普通話水平,增強課件制作技能,博覽群書,做到盡可能地知曉中外數學家的故事……在這些學習中,我不斷提升理論素養和文化素養,有效地促進自我專業和綜合知識的成長。
總之,小學生數學日記可以促進學生走進生活,在生活中感悟數學,培養與發展學生的認知水平,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同時,小學生數學日記是師生互動、交流情感的平臺,是提醒教師不斷反思自我、了解學生、改進教法和教學行為、促進自身成長的一面鏡子。因此,隨著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小學生數學日記一定會成為廣大數學教師和家長認可的一種數學學習方式,它在數學教學中將發揮重要的作用。
編輯 王愛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