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清福
文字是記錄語言的符號。小學低年級是學習語言的黃金時代,又是打好語言基礎的關鍵時期。識字教學是小學低年級學生教學中的重點、難點。學生識了字,才會閱讀書報,理解吸收豐富的思想營養,才能運用書面語言敘事說理、表情達意。識字是學習文化的開始,是閱讀、習作的基礎。漢字是音、形、義的統一體。在教學中,我會抓住漢字的三要素(字音、字形、字義)各自的特點來進行教學。
一、運用字音特點進行教學
1.要充分利用漢語拼音工具。漢語拼音是識字的拐棍。對于較容易拼讀的字,我們可以讓漢字和拼音同時出現,讓學生邊看邊拼,讀后擦去拼音,單獨看字形讀準字音。這樣可以提早建立音、形之間的聯系。對于較難拼讀的字,先出現拼音,讓學生自行拼讀。讀準后,再現字形,讓學生把拼音和漢字連在一起認讀,而后同樣擦去拼音,要求學生單獨看字形讀字音。
2.以熟帶生,溫故知新。學了一定數量的生字以后,我們利用同音字的特點,以熟字為支柱,指導學生學習與熟字字音相同的字。如教學“時”字,聯系已學過的“十”“石”等字進行教學。這樣,學生能很快地識記字音。最后把音和形、義聯系起來,提高識字的效率。
3.比較分析,教好近音字。近音字是很多的,有幾種類型:一是同音不同韻,如“清”與“親”;二是同韻不同聲,如“最”與“會”;三是同音同韻不同調,如“東”與“動”。教學時,讓學生用熟字與近音的生字比較,并說出它們的異同,這樣有利于培養學生的思維、觀察等能力。
二、運用字形特點進行教學
1.綜合分析。這是識字教學中最常見的方法。在分析字形時,要從整體到部分,再回到整體。如教“馬”字,先啟發學生觀察字形,再一筆一畫地分析基本筆畫:“馬,橫折、豎折折鉤、橫”,而后回到整體分析結構,即“馬”是獨體字。最后回到詞,說:“馬車”的“馬”。這種過程隨著學生對筆畫、筆順規則和偏旁部首的掌握要逐步簡化,不要一筆一畫地分析字形,只做結構分析。如教學“媽”字,分析結構:“媽”為左右結構。左邊“女”字旁,右邊是“馬”,合起來就是“媽媽”的“媽”。這樣教學,既培養學生的觀察、分析習慣,又簡化了識字的心理過程,便于記憶。
2.比較識字。小學生對客觀事物的感知較為籠統、不準確,常混淆字形。對此,我要把形近易混的字進行辨析比較,引導學生觀察分析、區別異同。如教學生字“鄰”、“鄭”、“郊”,先引導學生分別分析它們的字形;再比較相同點,認識“阝”;而后突出不同點,即“阝”左邊的部件分別是“令”、“關”、“交”。通過這樣分析比較,把相似部件的細微差別在對比中凸顯出來,便于記憶生字。
3.歸類識字。根據形聲字的構字規律,采用加偏旁、換偏旁的方法,在聯系和比較中進行識字。如教學生字“植”與“值”,先復習熟字“直”(筆直)的音、形、義。接著用加偏旁的方法,即“直”字加上“木”字旁變成了“植”(植樹),并分析生字。再用換偏旁的方法,引出“值”(值日)。而后再辨析比較“植”與“值”的相同點:左右結構,右邊都帶聲旁“直”,讀音一樣。最后區別不同點:形旁不同、字義也不同。
4.猜謎語、做游戲和讀順口溜。這些方法能讓學生在讀說中識字,使字形教學更加生動活潑。如學習“瀑”字,進行猜字謎:“下大暴雨”。學習“歲”字,用“山字下面半個多”等。而游戲識字即快且不容易忘;順口溜即順口讀、易記。
三、運用字義特點進行教學
1.析形索義。漢字中有些是會意字。我們可以引導學生以自己的生活經驗和掌握的知識為背景,結合字義,展開聯想,掌握字形特點。如學“休”字時,可以告訴學生:一個人靠樹旁歇息就是“休息”的“休”。再如“歪”字“不”“正”則是“歪”了;又如“塵”,小小的土粒就是“塵”。在學生感受到漢字構造的巧妙后,指導學生學習字形,分析結構。這樣,形義結合,既激發學生識字的興趣,提高識字效率,又防止了學生寫錯別字,可謂一舉兩得。
2.用字組詞、聯系客觀事物實際。這是低年級小學生了解字義常用又簡便的方法。有的漢字不能獨立成詞,要和別的語素結合才能構成詞,如“蛙”字等。對這類字,讓學生口頭組詞“青蛙”再出示青蛙實物圖,認識了“青蛙”是什么東西。又如“麗”,鼓勵學生多組詞,多認識幾個詞語,像美麗、壯麗等,進而幫助學生從實際上認識到它是“好看”、“美”的意思,有的字是多音字,如“數”字,只有通過組詞,才能據詞定音。
3.聯系上下文,正確了解。例如,在課文《畫家和牧童》的最后一段有一句話:“戴嵩聽了,感覺非常慚愧。”這時,我們應該結合講讀教學,引導學生去了解情況。如在講讀最后一個自然段時,引導學生讀句子,并展開想象,思考議論:
(1)戴嵩為什么感到非常慚愧?
(2)想象自己平時“慚愧”的樣子。(得出“臉紅、心里愧疚”)
(3)“慚愧”的“愧”字是指什么?說說含有“愧”字的其他詞語。這樣進行字義教學,就能把識字和學詞、識字和認識事物等結合起來。
在小學低年級階段,識字教學的方法很多。我們可以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遵循教學規律,靈活運用教學方法,讓識字教學更加生動活潑,讓學生更加樂于學習、易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