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夫星
無論是城市還是農村的家長都在反映這樣一個問題:孩子的作業怎么這么多?尤其是小學生的作業。再細細分析而來,作業中又以抄寫類內容居多,而抄寫類內容中又以漢字、詞語、段落、課文的抄寫居多。我的一位同事就擅長讓學生抄寫課文,每一篇課文都要抄寫一遍或者幾遍。那么你可能要問了:孩子們的漢字書寫能力一定很強吧?
在回答這個問題之前,我們先來看看下面一個真實的事情。這個班有三個學生和我是同村——石棚村。其中有兩個學生問我石棚的棚怎么寫,我以為第三個同學知道怎么寫自己的村名就問他,但卻見他正在查字典,查的正是這個字。我就啟發他們:“你看,你們每天回家的時候在村子邊都會見到一面長七米高兩米多的迎賓墻,上面寫著——石棚歡迎你,想起來了嗎?”“嘿嘿,沒有。”“……”我們用了兩年的時間(一二年級)經歷了大爆炸式的生字的學習,可我們的學生為什么連這些基本的漢字都不會寫呢?原因很簡單,他們只是寫過這些漢字,并沒有用過這些漢字,也就是說他們在平時的學習生活中根本沒有有意識地使用過這些字。
提高漢字的正確使用率就成了擺在我們面前的一個大問題,為了解決這個問題,我覺得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任何技能的運用都少不了必要的理論基礎。首先就是讓他們對每一個漢字有一個理論上的認識運用。我在學習每一堂新課后,都會讓學生查字典或者詞典(我們班每人一本現代漢語詞典)用每一個生字組三個詞,不準自己隨便臆造,必須有依據才行。這既是一個生字深入學習的過程,也是一個漢字運用的過程,對豐富學生的詞匯起到了積極的作用。
其次,我大力發動學生寫日記。先從學習比較好的學生入手。日記的形式很簡單,想怎么寫就怎么寫,想寫什么就寫什么,寫好后可以不讓老師檢查,也可以不讓家長看。在一批優秀學生的帶動下,全班學生都養成了寫日記的好習慣。堅持寫日記不僅提高了孩子們的漢字書寫成功率,同時也使他們找到了自己平時發泄不滿情緒的途徑,對提高學生積極樂觀的精神狀態和高尚的道德情操奠定了基礎。
第三,推廣應用文體的書寫運用。例如請假條、留言條等,同學之間、師生之間、學生與家長之間、老師與家長之間有事盡量采用留言條的方式,并定期進行展評,評選“優秀請假條”和“優秀留言條”。這些應用文體是在學生中廣泛流通的,所以他們會很注重漢字的書寫運用,這也是一個鼓勵先進鞭策后進的過程。
俗話說:“哪里跌倒哪里爬起來。”雖然學生的漢字書寫和構詞成句的能力有限,但是作文是不能懼怕的,只有面對現實,吃一塹長一智,才能練就越挫越勇的精神,于是我干脆把作文當作一次次漢字運用的平臺,在作文方面,提高漢字的書寫率也是提高作文水平的一大要點。有了第一步,就會有第二步,我相信只要我們堅持做下去,攻克漢字這道難關,提高作文水平就會指日可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