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洪艷
在全面實施新課改的影響下,小學語文教師在教學中也注重融入新課程的理念、優化固有的教學模式,然而,在此過程當中,有不少問題需要解決,而怎樣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成為所有的小學語文教育工作者認真探究的問題。
一、指導學生熟練地閱讀課文,進而感受課文的情感
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教師能夠讓學生流暢地閱讀,具備相應的閱讀速度,再以此作為前提條件,感受文本語言,進而跟作者所表達的情感、意境融為一體。教師需要提取文章中的一部分關鍵性句、段進行示范性地朗讀,或者是要求具備較高朗讀能力的學生富有情感地朗讀,也可以為學生播放錄音帶等。在進行示范的過程中,讓學生注意速度和節奏,進而對閱讀進行模仿。再要求學生自己閱讀文章,只看漢字而不看拼音進行閱讀,并進行快速地閱讀。接下來,教師能夠借助一系列形式的閱讀,啟發學生感受課文當中的角色,從而使學生融入相應的教學情境中。像是比賽讀、表揚讀、分組讀、分角色讀等,進而讓學生完全地融入到相應的閱讀意境當中去。例如,教師在教授學生《父親、樹林和鳥》這一篇課文的時候,能夠要求學生分角色朗讀,讓一名學生扮演父親,一名學生扮演作者。教師以這種方式指導學生閱讀,能夠使學生熟練地閱讀課文,而且也能夠使學生感受到課文所表達的情感。
二、培養學生的閱讀興趣,激發學生的自主閱讀意識
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培養學生的閱讀興趣是基礎。為此,小學階段的閱讀教學務必注重學生閱讀興趣的培養。教師在指導學生閱讀之前,先激發學生的閱讀情感和態度,從而激起學生的求知欲望與好奇心理,使學生在良好的狀態下進行閱讀。例如,教師在教授學生《華山的險》這一篇課文的時候,能夠先要求學生說出自己爬過的山有哪些,以及爬山的體會,還能夠要求學生說出自己知道的名山有哪些,再借助多媒體為學生呈現華山的一些畫面,以激起學生的想象與向往。這樣學生會非常迫切地想知道詳情,從而調動學生的閱讀興趣。
三、應用計算機網絡進行閱讀教學
教師還應要求學生在家長的幫助下借助計算機網絡搜集有關的信息資料,并激起自身固有的認知經驗、積極地探究固有認知和新教學知識間的契合點,在需要的情況下,能夠給學生提供相應的背景知識,從而指導學生創建新舊知識之間的聯系性,激發學生的自主閱讀意識。
總之,小學階段的語文閱讀教學十分關鍵,為此,在教學實踐活動中,教師需要根據學生的心理特點與認知規律,注重學生閱讀興趣的培養,選用適宜的教學方法,從而使學生的閱讀水平提高。
參考文獻:
王亞,駱文燕.小學語文閱讀教學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語文世界:教師之窗,201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