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珍芳
目前,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對計算能力的培養還存在著幾種傾向,如有的教師只單純地重視筆算,而忽視口算;單純地重視機械地計算,而忽視在培養計算能力的同時,發展學生的思維能力;單純地重視筆算的檢驗,而忽視估算能力的培養。現就從以下幾個方面談談我們關于培養學生計算能力的認識。
一、引導學生參與法則、公式的推導
小學數學教學要培養學生成為知識的探索者,而不是知識的接收者。因此,教師要不斷創造條件,引導學生動手、動腦、實踐、觀察,并主動地去探索,參與法則、公式、定律、性質的推導過程。這樣,學生對于獲得的知識,才能理解得深刻,并自覺地納入自己的知識結構中去,不僅記得牢,而且運用自如;更重要的是能發展智力、提高能力,培養學生的探索精神。
如:“乘法分配律”是計算中經常應用的定律,可以通過長方形周長的兩種不同解法,引導學生自己去探索,去發現。例如:一個長方形,長5米,寬4米,它的周長是多少米?學生用兩種解法:(1)(5+4)×2=9×2=18(米) ;(2)5×2+4×2=10+8=18(米)。教師把這兩種解法都寫在黑板上,兩個算式結果相同,證明了“5乘2的積,再加上4乘2的積”與“5加4的和乘2的積”是相等的,再啟發學生總結概括出乘法分配律。還可以用整數乘法的意義幫助學生理解,例如“98×64+98×36”可引導學生想:“64個98加上36個98,一共是多少個98?”學生能很快地說出是100個98,于是98×64+98×36=98×(64+36)=98×100=9800。這樣學生在做形如“99×99+99”的計算題時就能快速、正確地計算了。
二、加強口算教學
口算,也叫心算,是不借助計算工具,依靠大腦思維直接算出結果的一種計算方式。
在四則運算中,人們常用的是筆算和口算。筆算離不開口算,筆算技能的形成直接受口算的正確與熟練程度所制約。因此,要提高學生的計算能力,就必須打好學生的口算基礎。學生進行口算時需要根據已學過的運算定律、計算法則,在理解的基礎上選擇合理、簡捷的方法計算結果。為了計算得又對又快,口算時,學生必須高度集中注意力,迅速進行計算。因此,口算能促進學生的思維,有助于理解力、注意力和記憶力的發展,還能培養小學生學習數學的濃厚興趣。
三、發展學生的思維
在計算教學中,教師必須重視學生的思維活動。學生的思維得到發展,就能使計算正確、迅速、合理、靈活;同時,計算能力得到了發展,又能促進思維能力的提高。
在計算教學中,提倡學生從不同的角度去思考問題,在比較中選擇簡便的計算方法,充分把所學的知識進行遷移。在教學中,教師要有意識地引導學生認真審題,隨時注意運用所學的知識進行靈活地計算。如計算63+19-17這道題時,在學生能正確計算的同時,可有意識地讓學生觀察算式的后兩個數,問“63加上19再減去17,其實就是63加上幾?”對于一時不能理解的學生可用擺一擺的方法幫助學生理解,這樣不僅縮短了計算的時間,也大大提高了學生的思維能力。
在計算教學中,教師還應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啟發他們大膽地發表自己的見解,使他們認識到,只有開動腦筋,想盡各種辦法獨立地去解決問題,才能既長知識又長智慧。如:怎樣比較4∕9和3∕7的大小呢?請同學們自己想出解決的辦法。根據學生的回答,教師把不同的方法板書出來,讓學生評價哪種方法好,這有利于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
四、養成良好的習慣
要保障計算的正確,除了正確理解、掌握、運用法則外,還受到學生的學習態度和學習習慣的直接影響。因此,只有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才能保證計算的正確。
1. 認真審題是正確計算的重要前提。在審題時要提倡:一審運算順序,看先算哪一步,后算哪一步;二審題目特點,看能否運用簡算,怎么算方便就怎么算。
2. 估算是保證計算正確的重要環節,是提高計算能力的手段。在計算前進行估算,可估計出得數的取值范圍,為計算的準確性創造了條件。在計算后進行估算,就能判斷出計算有無錯誤,并找出錯誤的原因,可以及時糾正,比驗算后再糾正省時省力。
3. 驗算是計算過程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學生必須培養的一種習慣。在計算時,要堅持“一步一查”即做一步運算一步,這樣隨時驗算,可以隨時發現錯誤和糾正錯誤,保證計算結果的正確。
五、分析產生錯誤的心理原因
小學數學教學的一項重要任務,是培養學生的計算能力。學生在計算中會出現這樣或那樣的錯誤,因此,對于計算中的錯誤要具體分析。有的學生沒有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有的學生四則計算有缺陷,有的沒有牢固掌握運算順序,有的口算不過關……所以,不能認為錯誤都是粗心大意造成的,必須分析產生錯誤的原因,以利糾正。
六、培養學生計算的興趣
在計算教學中,首先要激發學生的計算興趣,讓學生樂于學、樂于做,教會學生用口算、筆算和計算工具進行計算,并掌握一定的計算方法,以期達到算得又準又快的目的。
教師要講究訓練形式,激發計算興趣。為了提高學生的計算興趣,寓教于樂,結合每天的教學內容,可以讓學生練習一些口算,講究訓練形式多樣化。如用游戲、競賽等方式訓練;用卡片、小黑板視算,聽算;限時口算,自編計算題等多種形式的訓練,提高學生的計算興趣。
總之,計算教學是一個長期復雜的教學過程,要提高學生的計算能力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教師要有耐心,有恒心,要統一辦法與要求,堅持不懈,一抓到底,只有這樣才有可能達到預期的目標。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