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娜
【摘 要】新課程的教學理念是發展學生的個性,給學生提供發揮才能的平臺。音樂課應該給學生創設一個想象、表現自我的空間,多給學生表現的機會。音樂教師要進一步摸索出更好的教學方法,使音樂教學更有利于促進學生素質的全面提高,使我們的音樂教學永遠充滿活力。
【關鍵詞】新課改 ? ?音樂課堂教學 ? ?創新教學方法
隨著新課改的深入開展,音樂課堂在視覺、聽覺上的教學都發生了本質性的轉變。因此要努力把新課標的要求與日常的音樂教學實踐以及學校的實際情況緊密結合起來,對音樂教學不斷創新。當前農村學校的音樂課,由于受各種原因的影響,課堂教學中還經常是老師教,學生跟著唱,往往把音樂課上成“唱歌課”,課堂教學氛圍枯燥乏味,學生的想象力和創造力也在枯燥的教學中逐漸“沉睡”。如何在現有教學條件下上好農村音樂課呢?筆者根據自己這幾年來的教學實踐,認為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創新音樂課教學。
一、從興趣入手轉變原來的“唱歌課”形式
農村中小學音樂課幾乎就是“唱歌課”,也就是傳統的民間藝人“梨園式”的教唱——教師唱一句,學生跟一句,唱會即達到教學目的。這種以教師為主體,以教代學的教學方法已經無法真正實現新課改下的教學目的。而現代教育理念強調以學生為主體,教師和學生應該是平等、合作的關系。教師不可以高高在上,身上罩著光環,應該蹲下身來和學生對話。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首先要讓學生對音樂課有興趣。那怎樣才能培養學生的興趣呢?我認為要讓他們在音樂課中感受到快樂。因此我在教學中采用了“愉快教學”模式。課前做好充分的準備,課堂上讓學生采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自主學習,因勢利導地發揮音樂課的“愉悅”特性,課堂上出其不意地采用一些學生喜聞樂見的教學創意,讓學生在快樂中學習。
二、更新教學方法
音樂是聽覺的藝術。在音樂教學中,一切音樂教學任務的完成都必須依賴兒童的聽覺能力。因此聽覺訓練就顯得更為重要了。不論是唱歌、欣賞、音樂知識和技能訓練,都應在培養學生聽覺感受性的基礎上進行,還可以利用動作游戲來鞏固學生的聽辨能力。例如我在高音區演奏時,要求學生做雙手向上舉的動作;在中音區演奏時,學生則雙手放在腰上;在低音區演奏時,學生雙手做下垂動作。這些看似簡單的動作與教學交叉進行卻可以鞏固學生的聽覺訓練。
音樂是時間的藝術。每一個音符、節奏型、樂句、樂段都能反映音樂的時間性。學生在學習唱歌、舞蹈、器樂等活動中,首先面對的就是節奏,因此,節奏掌握直接影響到我們的教學,而單調、乏味的節奏訓練抑制了學生的興趣。首先開展各種聽覺訓練,讓學生用耳朵聽、去感知。孩子們生活在聲音的世界中,節奏無處不有,讓學生通過聽音樂親自去感受生活中的各種節奏,如火車聲轟隆轟隆、鐘表嘀嗒嘀嗒、小雞叫嘰嘰嘰嘰、青蛙叫呱呱呱呱。把生活中形象鮮明的聲音融入生動有趣的節奏訓練,讓善于模仿的孩子們在愉快中學習。
三、以音樂活動為載體,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創新是人類社會進步和發展的動力和源泉,音樂教育在開發和培養學生的潛能與創造力方面,起著極其重要的作用。音樂教學的最終目的是培養全面發展的健康的人。音樂教育的首要任務是為眾多的孩子著想,鼓勵他們從音樂中享受到喜悅、樂趣,形成健康的人格,努力為他們以后的發展打下良好的基礎。作為中學音樂教師,應該在音樂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創造意識,在音樂教學實踐活動中注重充分發揮和調動教師與學生兩方面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使學生走進音樂,在音樂中尋找、探索、創新,從而使在美妙的音樂中充分挖掘自身的潛力,培養并發展想象力、審美能力和創新意識,為未來的成長奠定一定的音樂基礎。
新的音樂課程標準要求教師必須在課堂上為學生提供充分自由的活動空間和時間,消除學生在音樂教學活動中的恐懼心理,教師應讓學生在自由的氣氛中大膽想象,進行創造性的表現,要大力創新開展學生喜歡的音樂活動。音樂教師要善于鼓勵和示范,引導越來越多的學生積極參與,一展各自在音樂方面的風采。盡管展示作品的同學不專業,對所選的作品理解不夠,但活動結束以后,學生們都會充滿成就感,增強了對音樂的探求欲望。學生在評價音樂作品時,對自己的喜好和情感有了充分表達,加深了對音樂的理解,增強了學習音樂的自信心。
四、充分發揮教師的引導和示范作用
音樂教師是音樂教學的組織者和指導者,是溝通學生和音樂的橋梁。在音樂課教學中,教師要扮演好導演、演員和觀眾這三個角色,充分發揮音樂教師的示范、引導和研究指導作用。在實際教學過程中,要把握講解音樂知識技能和音樂表演的“度”,可以用下面的方法:當同學們興趣和情緒不高時,教師就應該扮演好演員和導演的角色,通過富有情感而又恰如其分的示范表演,為同學們營造生動活潑的教學氣氛和教學環境;當同學們興致勃勃,學習欲望強烈時,應該結合音樂作品教學的需要,及時介紹一些相關的音樂文化與基本的音樂基礎知識,以加強音樂基本技能的學習,滿足同學們高漲的求知欲望和審美需求。
音樂欣賞是通過音樂認識世界最有力的手段之一。音樂作為一種非語言性的藝術, 是以音響形式來引起人的情感共鳴。欣賞課之所以與德育課有區別, 是因為它的主要任務不是對學生“曉之以理”, 而是“動之以情”, 不是直接說教, 而是潛移默化; 更重要的是,它應該讓學生掌握一種在其他課程中所學不到的感受事物的方式, 同時也是一種表達自己的方式。在教學方法上, 應該圍繞著聆聽音樂與進入音樂這一根本宗旨, 使學生傾聽, 傾聽, 再傾聽。
新課程呼喚新課堂,在音樂教學中,教師要創造性地挖掘新意,創新出豐富多彩的音樂活動,變 “要我學”為“我要學”,把趣味性貫穿音樂課堂教學始終,使音樂課教學始終富有生機,使音樂教學更有利于學生音樂素質的全面提高,使我們的音樂教學永遠充滿著動力與活力。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