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宙霞
【摘 要】小學語文是小學階段最基礎的學科,也是所有學科中主觀性、思想性較強的學科,這些都奠定了其在德育教育方面的重要地位。隨著新課程標準的持續深入推進,小學生的思想道德教育越來越受到重視。因此,小學語文教師應在教學過程中,結合教學目的、教學內容和小學生的心理特點等,找到德育滲透的切入點,通過多種方式方法充分發揮小學語文對小學德育的重要意義和作用。本文中筆者結合自身經驗闡述了小學語文教學中德育滲透的意義及方法、途徑,以期為廣大教育工作者提供借鑒依據。
【關鍵詞】小學語文教學 ? ?德育滲透 ? ?途徑
一、在小學語文教學中進行德育滲透的意義
小學生年齡小,感知能力與認知水平發展還不夠完善,可塑性強,是行為習慣養成的初始階段,從小學開始對學生進行思想道德教育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對其以后的人生影響深遠。而學生的大部分時間都是在課堂上,所以通過課堂教學進行德育滲透的效果是其他方式無法比擬的。語文課程中人文內涵豐富,內容多是表達對善惡美丑的認識,它的學科特點就決定著它要擔負更多的道德教育責任,若加以利用,那么對學生的道德水平、審美情趣、人格特征等都會產生深遠的現實意義。因此,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滲透德育教育十分重要。
二、小學語文教學中德育滲透的途徑
1. 鉆研教材,確定德育滲透內容
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德育包括思想政治教育、道德品質教育、科學思想教育、審美情操教育、心理素質教育等等,涵蓋面極廣。我校人教版小學語文課文內容豐富、圖文并茂,涉及德育的方方面面,每篇都有自己的側重點。作為小學語文教師,首要任務就是充分利用教材,通過字、詞、句的輻射,找到每篇課文的德育滲透側重點,有的放矢,即將每篇課文中所體現的精神融入備課、講課、作業布置等一系列的教學環節中,避免了德育滲透的盲目性和隨意性,提高了德育滲透效率。如人教版五年級上冊語文教材中第七組課文《圓明園的毀滅》《狼牙山五壯士》《難忘的一課》《最后一分鐘》,教師可以引導學生感悟英雄人物高尚的愛國情操,激發他們振興中華的責任感和使命感,感受祖國統一的自豪感。
2.創設情境,德育滲透于無形
情境教學是教師圍繞課堂教學目標而創設的,旨在幫助學生完成學習內容。小學生年齡小,對抽象事物的認知有限,因此小學語文教師應善于根據課文創設道德情境,使學生自主融入其中,潛移默化中形成一定的道德認知。如教學一年級下冊《小伙伴》一課時,我問同學們,如果你是瑪莎的同學怎么辦?為什么?有的同學說,我會勸她以后不要這么粗心;有的同學說我會分給瑪莎一些,因為我們是好朋友,我要幫助她;有的同學說,好朋友應該分享,一人給她一些就夠了……創設情境往往就會收到這種意想不到的驚喜,如果單純是教師教學,那么主要就是引導學生懂得分享,互幫互助等,創設情境中學生自己還想到了要考慮自身的原因,人多力量大(團結精神)等。
3.品讀課文,陶冶思想情操
古語云:“文以載道。”小學語文教材中的文章文質兼美,教師應引導學生感悟文章中的名山大川、偉人事跡、歷史文化、人生真諦等。具體表現在:第一,有感情地朗讀,可以提升小學生對課文的感性認識,形成情感上的共鳴,并在朗讀中升華情感和提高人格修養。例如,教學人教版五年級上冊《青山處處埋忠骨》一文時,指導學生朗讀,把自己的思想融入語言文字中,讀出毛主席作為一名父親,痛失愛子的悲痛;讀出毛主席作為一代偉人的廣博胸襟;感受他無產階級革命家的無私襟懷,從而達到預期的德育教育目標。第二,品析詩詞,利于了解詩人的經歷,體會作者的思想情懷,如身臨其境,易于受到詩人思想的感染和熏陶,如教育學生頑強、不怕挫折的詩句“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感受祖國大好河山的詩句“兩岸青山相對出,孤帆一片日邊來”;引導孩子珍惜友誼的詩句“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通過這些耳熟能詳的古詩名句,精練的文字語言,可以蕩滌學生的心靈,增強學生自我教育的能力,陶冶學生的心智品格,德育效果極佳。
4.實踐教學,寓德育于玩樂中
小學生生性好動,因此教學不應僅僅拘泥于課堂中,還應注重豐富多彩的課外實踐教學。一般圍繞語文學習的課外活動包括作文、演講比賽、辯論比賽及課外閱讀等,通過相關活動的開展,可以讓學生在接受文化課程教學的同時,全面提高德育素質。以作文為例,可以在班上組織學生包餃子等活動,首先引導學生在勞動的過程中學會與他人合作,通過這項活動學生既能親身體驗做家務的辛苦和樂趣,又能理解和體諒父母的操勞,培養學生的勞動意識,然后讓學生將所想所感寫下來;還可組織學生到野外觀察一年四季自己身邊景物的變化,培養學生熱愛大自然的思想感情,然后把自己看到的結合自己的感受寫出來。像這樣讓學生通過活動寫作文,通過作文受德育,以達到育人目的。
三、結束語
小學語文新課標中指出:語文教學的主要內容就是培養學生的道德品質,引導其樹立正確、積極的人生態度,同時,重視學生情感的熏陶,在不知不覺中逐漸提高學生的德育素質,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德育滲透是一種隱性的德育灌輸,即讓學生在潛移默化中受到教育,提升自身道德觀和價值觀。因此,如何將課堂教學與小學生德育有機結合、相互滲透、相互作用,進而培養出時代發展所需要的高素質人才,是所有小學語文教師都應該去研究探討的重要課題。
【參考文獻】
[1] 陶玉香.談小學語文德育教育的現狀分析[J].教育界,2014(13):32-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