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德盛
【摘 要】新課改給教育教學改革譜寫了新的篇章,為課堂教學注入了活力。任何教學形式都是為教學內容服務的,并以提高教育教學質量為目的。 因而在進行課堂教學設計時,應該以學生為本,既要選擇那些具有典型性、科學性、教育性和針對性的教學材料,又要采用最能使學生把握教學內容和提高學習能力的教學方法,千萬不能舍本逐末,流于形式。
【關鍵詞】新課改 ? ?語文 ? ?課堂教學 ? ?誤區
新課改給教育教學改革譜寫了新的篇章,為課堂教學注入了新的活力。許多教師把新課標中倡導的新理念、新精神融入教學之中,在注重培養學生能力的基礎上,促進全體學生均衡而有個性地發展,使課堂教學呈現出勃勃生機。然而不少教師對于新課程的精髓還沒有真正理解,對新課標領悟不深,在平時的課堂教學中存在著較為嚴重的形式主義,存在著與新課改理念“形似神異”的現象,導致課堂教學出現一些誤區和困惑。在這種困惑“干擾”下的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也表現出諸多相應的誤區,并沒有引起許多教師進行有效地反思,這些不良現象應值得我們關注與反思。
一、自主學習成了對學生學習的放任自流
“一切為了每一位學生的發展”是新課標的最高宗旨和核心理念。課堂教學要依據學生的思維展開,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教師只是學生學習的組織者和引導者。于是,許多教師在課堂上跟著學生的思路走,學生想干啥就干啥,沒有了教師自己的教學思路,沒有了教學目的,沒有了教學實施的手段。新課程倡導自主學習方式,提倡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主動去獲取知識發展思維,這種理念是完全符合教學規律的。因為學生既是學習的主體,也是我們教學的目標。但是要知道自主學習不等于自由學習,更不等于亂學,學生的自主學習若離開教師的指導,就是一盤散沙,就是無組織無紀律的學習,勢必造成學習的無目的性。實施學生的自主學習必須要求教師對學生的指導應貫穿于整個教學過程的始終,對那些學生力所能及的知識,教師應放手讓學生自主解決;對那些學生力所難及的一些知識,教師應有效地組織學生進行討論,讓學生在互相交流中澄清認識,掌握知識;對那些屬于學生力所不及的一些知識,教師應當通過適當地啟發、引導和討論,讓學生對這些知識有—個全面的認識。真正意義上的自主學習應是在教師指導下,在不背離學習目標的前提下,讓學生對學習內容擁有適當的自主選擇權;在不脫離教學實踐的前提下,讓學生擁有學習方法的選擇權。只有這樣,學生的主體地位才能切實得到保證,自主學習才能真正落到實處。
二、追求課堂氣氛的表面活躍,使“教課”變成“演課”
有不少教師對新課程強調的“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三維目標存在著片面的理解,忽視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的培養和訓練,認為“雙基”無關緊要了,因此在課堂教學中,把主要精力用在了如何讓課堂氣氛熱鬧這一“看點”上。有的課教學的形式很多,既有自主學習,又有合作討論;既有常規性的朗讀,又有多媒體展示和課本劇表演,課堂教學像跑龍套似的,呼呼啦啦,熱熱鬧鬧,但文本的解讀時間少了,學生思考的時間少了,對語言的運用時間少了。有的教師借公開課和競賽課的機會,大肆“演課”,營造熱烈的課堂氣氛,結果華而不實,失去了公開課和競賽課應有的示范、探討等價值。
三、教學情境過多,熱衷于課堂教學手段的現代化
有的老師在短短的一節課里,安排過多的教學活動,如一會兒討論、一會兒表演、一會兒又合唱等等,把課堂搞成雜亂的“集市”;有的教師則運用了幻燈片和多媒體影像放映等多種先進教學手段,視聽畫面過雜,晃動頻繁,讓學生眼花繚亂,目不暇接。教學情境多和教學方法雜,一方面會導致學生疲于應付,對教學重點和難點很難把握;另一方面也剝奪了學生自由思考、自由想象、自我學習的時間和空間,不利于學生思維能力的提升。
也許是現代化教學手段普及了,很多教師在上課時都使用多媒體,這對調動學生的學習情緒、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大有好處,但一節課都用花花綠綠、有聲有色的多媒體課件來展示,不僅使教師手忙腳亂,學生也會出現視覺疲勞,教學效果并不一定好。更為嚴重的是,如果學生長期處于各種圖畫的誘惑下,他們習慣了感官刺激,就懶得思考或變得不會思考。同時,多媒體課件的制作也很費時間和精力,這對老師也是一個不小的考驗。
四、小組合作成了烘托課堂教學氣氛的插花點綴
新課改特別強調師生的互動,強調調動學生的積極性,發揮他們的主動探究作用。因此教師要“蹲下身”來,與學生平等對話,讓課堂真正屬于學生,在教學中和學生一起感悟和體驗文本。然而在我們強調把課堂還給學生的同時,又出現了另一種我們不愿意看到的現象:老師講授少了,課堂上亂哄哄的討論看似熱烈卻沒有明確的主題,學生的海闊天空、胡言亂語脫離了文本主旨;還有不少學生利用老師要求討論的時間去談論其他與話題無關的事情,因為老師不可能對每個學生談論的內容都掌握清楚。對比一下,反而不如傳統的講授式教學。恰恰相反,真正意義上的師生互動,既非一味讓學生討論,也不是簡單的一問一答,而是師生的共同協作、心靈的默契、雙方智慧火花的碰撞,師生在共同學習探究中的雙贏。因此我們強調師生互動,并不是不要老師的精講,只要講得到位,講得有意義,講得深刻,講得對學生有幫助,我想在任何時候都是需要的,永遠不會被淘汰的。新課改不是反對教師講,而是反對機械地多講和濫講;我們提倡的是精講。
在時尚和熱鬧的背后,教師和學生跟著電腦提出的一個個問題走,小學數學課教學存在諸多問題,需要引起我們的高度重視。教學形式是為教學內容服務的,并以提高教育教學質量為目的。因而,教師在設計課堂教學方式時,就應該以學生為本,堅持科學適度原則,既要選擇那些具有典型性、科學性、教育性和針對性的教學材料,又要采用最能使學生把握教學內容和提高自身能力的教學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