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有清
【摘 要】語文教師在傳授知識、培養能力的整個教學活動中,一定要千方百計地利用各種手段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關鍵詞】小學語文;教學方法;激發興趣
我國古代教育家孔子說:“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苯逃移喗芤苍f過:“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要依賴于興趣?!闭Z文教師在傳授知識、培養能力的整個教學活動中,千萬不可忽視對學生學習興趣的培養,一定要千方百計地利用各種手段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生有了濃厚的學習興趣,課堂教學效益自然就會提高。下面我結合多年來的教學實踐談幾點心得體會。
一、魅力激趣
親其師,方能信其道。學生喜歡你,才能喜歡你所教的東西。對大部份學生來說,如果不喜歡他的老師,很難將這門課學好,作為老師,從接手學生的第一天起,就應該想方設法讓學生喜歡你。特別是語文老師,你的一手好字、一篇文章、一口標準的普通話;知天文,曉地理,通古今,這些都是你可利用的資源。適時的示范與展示,可以讓學生在驚嘆中去效仿,在效仿中產生興趣,在興趣下增長知識,提高能力。同時教師也應該注重自身資源的沉淀,琴棋書畫雖不能精通,但應略有淺嘗。這樣,你展示給學生的舞臺會更大,學生學習的空間才會更廣。學習語文的興趣自然就會產生。
二、導入激趣
好的開始是成功的一半,一堂成功的語文課離不開一個好的導語。導入是每節課的起點,一個好的導語可以激發學生學習新課的心理情緒,活躍其思維,大大提高他們學習的積極性和自主性。因此,在教學導入時,教師可以采用不同形式的導入方法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如,學習《雷雨》一課,教師可以通過音樂法導入,讓學生想象雷雨時會是什么樣的場景,然后引入課文內容。此外,教師還可以采用故事導入法,通過講一些與課文有關的故事來引入課文學習。
三、情境激趣
蘇霍姆林斯基曾說:“課上得有趣,學生就可以帶著一種高漲的波動的情緒從事學習和思考,對前面展示的真理感到驚奇和震驚?!闭Z文教材中有不少感人的故事,如果單純地進行字、詞、句、篇的教學,師生游離于情感之外,文章就顯得形散神離,枯燥無味了。因此要根據教材內容創設情境,營造一個良好的教學氛圍,用環境去渲染,以情激情,喚起學生的情感共鳴,使學生全情投入到學習中去。此外,教師還可以把課文所表現的內容和情節通過語言描述、圖片再現、實物演示、音樂渲染、表演描繪等手段直觀地展示在學生面前時,就會使學生有一種身臨其境的感覺,自然地產生和課文內容有關的聯想和想象,激發出強烈的求知欲。例如:在教學余光中的詩歌《鄉愁》時,教者可在范讀的過程中配以阿炳的二胡曲《二泉映月》,讓學生領悟作者深愛祖國大陸的感情。
四、設問激趣
“學起于思,思起于疑。在課堂教學中,教師在提問時要善于引發學生產生一種解決問題的愿望。如,在講解《惠崇<春江晚景>》一詩時,教師可以提出這樣的問題:“這是一首優美的題畫詩,但是從畫的題目分析,蘇軾詩中有一點欠缺的內容,大家能否把它找出來?!眴栴}一經提出,立刻引起了學生極大的興趣。經過熱烈的討論,學生最終找出詩中沒有寫到“晚”的內容。學生們想象畫面上應該有夕陽的,并用自己的語言生動地描繪了他們心目中的“春江晚景”。圍繞這一問題,學生很快就掌握了此詩的內容和題畫詩的特點。由此可見,恰當地運用提問的藝術,能有效地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意識,誘發興味。
五、人本激趣
布魯納所說:“教學過程是一種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的持續不斷的活動?!币虼宋覀儜酁閷W生創設思考的空間。這就是要求教師要善于引導學生思考、討論、回答問題,而不是限制學生的思維,被動的跟著老師走。教師要充分認識到教學的目的在于開發學生的潛能,驅動其主體的發展機制,使之成長成熟。在課堂教學中,以學生為中心,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性是激發學生語文學習興趣的有效方法。語文教學的重點不是“我們該教什么”,而應是“我們如何在課堂教學中創設這些條件來開發學生的思維”,不是讓學生“做什么”,而應強調學生“能干什么”。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必須要應充分體現學生的主動性和創造性,才能激發學生主動學習的積極性,從而提高學生的整體語文水平。
六、評價激趣
新課程標準指出:“評價本身具有教育性,是人與人互動與交流的過程?!痹谡n堂學習中,當學生得到了積極肯定的評價,就能夠增強其學習的興趣。比如,當教師在課堂上提出問題,當學生的答案基本接近正確答案的時候,教師就要給予正面的積極的評價,但評價不是簡單的“正確”、“對””,而要對學生的思維方式、語言表達進行鼓勵性的點評,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如果學生的回答偏離了正確答案,教師就要進行必要的引導,讓學生最終得出正確的結論,然后給予激勵性的評價。學生從教師這里獲得了成功的體驗或者是激勵,其興趣就會被激發出來,就會自覺主動興趣盎然地參與到課堂學習中去,學習的效果必然顯著提高。
總之,語文教學是一刻也離不開興趣的。教學實踐證明,采取多種多樣的方法培養孩子的學習興趣,將學生置于樂觀的情感中,才能夠更好地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和好奇心,調動其求知欲,使其深刻地理解、牢固地掌握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