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淑琴
【摘 要】小學作文教學是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的重難點,是提高學生寫作能力的重要一環,也是培養學生觀察生活、熱愛生活、感悟生活的重要途徑。本文重在強調小學語文老師對學生寫作興趣的激發、培養,并在興趣的引領下及時指導學生學會積累寫作素材、捕捉寫作靈感,同時通過大量閱讀訓練培養學生對文字的感知能力,以此來提升小學作文教學的效果。
【關鍵詞】小學語文;作文教學;效率
一、讓寫作融入生活,激發學生寫作興趣
很多學生的作文,往往千人一面,百景一樣,寫不出新意來,要么寫幾句生搬硬套的空話,要么廢話連篇。有的學生在寫作文時總覺得無物可寫、無話可說,甚至對寫作訓練產生了抵觸情緒。為了激發學生的寫作興趣,這一學期開始時,我讓學生開通了校訊通博客,最初的目的只是為了讓孩子們日后能回憶起童年時代的一些趣事,不曾想孩子們寫博的興趣日漸高漲,校訊通博客這個網絡空間也成了作文練筆的好平臺。
記得三月份學雷鋒活動月中,我布置了一項作業:寫寫學雷鋒的感想或搜集一些有關雷鋒生平的資料。大約過了十幾天,因為班里的值日表沒安排妥當,教室衛生沒人打掃,兩組的組長吵吵嚷嚷,各不相讓。當時我生氣地說道:現在正是學雷鋒活動月中,你們想一想,“假如你是小雷鋒……”。兩個組長慢慢地低下頭,又慢慢地抬起頭看著我,想要說什么,我知道他們都有了自己的想法。一個組長說:“如果我是小雷鋒,我絕不跟他計較……”另一個組長說:“如果我是小雷鋒,我早就打掃完衛生了……”。我不失時機地引導到:“同學們,你們今天認識的非常棒,可以寫在博客里,要記住自己說過的話,打掃教室的衛生,是我們的責任,不是學雷鋒了才肯干,不學雷鋒就不干。”后來,《如果我是小雷鋒》的文章一篇一篇的發到博客里。就這樣,同學們因錯誤帶來的靈感,讓學雷鋒活動月進入了高潮。
事實證明,讓學生走出課堂、走向社會,去感受生活、體驗生活、認識生活之后,他們寫出的作文好多了。所以,教師要盡量讓教學過程貼近生活,通過多種手段的激勵及情感的激發和調動,使同學們打開思路,逐漸對寫作產生興趣。
二、積累寫作素材,捕捉寫作靈感
俗話說:“巧婦難為無米之炊”,小學生寫起作文來有畏難情緒,主要是因為提起筆來不知道寫什么內容。這就要求老師在小學作文教學中要教會學生積累寫作素材,讓他們有米下鍋。我在教學過程中主要用到的積累寫作素材的方法有:
1.讓學生學會觀察生活,在生活中捕捉寫作材料
例如,班會課是學生捕捉寫作材料的一個窗口,班會內容都可以以日記的形式寫成不同性質的文章;每周一升旗時校長講話的內容也是練筆的好素材;家庭生活中的一些變化,如生活條件、人與人的關系發生變化等;和周圍人交往時,對這些人的看法或從這些人口中了解到的一些事情,都是寫作的素材;學了一篇文章后自己的感受以及想對主人公說的話等等。 學生積累了大量寫作的材料之后,自然會有感而發,再加上適當的指導,學生就能寫出具有真情實感而不是空洞、無病呻吟的文章了。
2.引導學生多背誦經典文章
鼓勵學生多背誦,這樣學生就能收集大量的語言文字的信息,在腦中存儲下來,長期以來會為寫作奠定基礎。老師對學生的積累要起到監督的作用,不能放手不管,那樣學生會很快失去興趣。老師可以通過多種激勵機制促使學生對積累保持長期的熱情,久而久之,學生自然而然就能寫出令人欣喜的作文了。
三、適度增加課外閱讀,激發寫作欲望
閱讀能力的培養是提高學生作文水平的最近通道。閱讀可以擴大學生的生活視野,激發學生的寫作欲望,逐步豐富他們的語言、詞匯,領會和掌握一些基本的寫作規律。要提高寫作能力,必須多讀多寫。這是有效的經驗。在教學中我為同學創造多讀多寫的條件,促進其寫作能力的提高。
1.多讀
(1)我在班級辦了個“小圖書館”,添置了多種兒童讀物,供大家課余時間閱讀,并鼓勵大家摘抄好的詞、句、節;充分利用每周五全班去學校圖書館閱覽的時間,幫助他們找好書、看好書;節假日除了要求他們多注意在家里或者大街小巷耳聞目睹的新鮮事,還要求用一小時時間讀各種類型的書籍:從天文、地理到花草、鳥禽,從歷史人物到現代英雄等等。通過培養他們好的閱讀習慣,使學生不僅開闊了眼界而且增長了知識。
(2)每星期抽一至二節語文課,由老師或同學介紹一兩篇好文章,師生共同細細欣賞,從而達到學寫作方法,品好詞好句,練寫作能力的目的。
2.多寫
我們班的學生堅持每周兩篇小作,兩周一篇大作,寫作程度較好的同學同時保持寫日記的習慣。通過這種有效的寫作練習,思路會開、筆頭會活、文章會精。
三、重視對學生習作的指導
1.課內習作指導,喚醒寫作靈感
人教版的課內習作是遵循少年兒童的成長規律設計的,具有科學性、指導性,教師必須用好它。三至六年級每學期的課內習作有8次,每篇習作的內容要求緊扣著教材和學生的生活,寫作技巧的要求則在中、高階段循環進行,逐步提高,要求學生“能具體明確、文從字順地表述自己的意思。能根據日常生活需要,運用常見的表達方式寫作”。由此可見,每一次習作都是一個新的起點。那么,在低年級的說話、中年級的習作指導過程中,激發學生的寫作興趣,保護學生的寫作積極性尤為重要。教師要敢于放開學生的手腳,及時給予鼓勵與表揚,為學生提供展示交流的空間。
2.每天寫一點,記錄幸福童年
進入高年級之后,日記成為學生記錄童年精彩的主要形式,教師要指導學生寫日記,對文筆的要求不要過高,以鼓勵學生記錄生活為主,一個明媚的陽光,一次探險的經歷,一種快樂的體驗等都可以成為日記的素材。日記會成為學生幸福童年的珍藏版,快樂也在每天寫一點的過程中拉長。
3.開展主題習作競賽,點燃創作激情
為打開學生的思維,克服學生不敢下筆的畏懼心理,筆者嘗試開展“主題”習作交流活動。如:二年級小同學以“一個半圓、一條線斷、一個長方形”為基礎進行想象,創作一幅畫,然后想象一個小故事寫下來,孩子們展現開想象的翅膀,僅僅40分鐘時間,豐富多彩的畫面及天真爛漫的寫話展現在我們面前:有的畫回老家乘坐的火車,寫出了坐在車上的愉悅,有的畫白雪公主居住的城堡,描繪了發生在城堡里的美麗的故事,有的畫美麗的公園,表達了玩耍時的興奮……在五年級則鼓勵同學們以生活實際為基礎,幾個同學一組進行團隊創作,圍繞一個主題從不同角度選材,共同完成一篇習作。在團隊成員的溝通交流中,學生思緒活躍,表達的欲望強烈,優美的語言在學生的筆下如溪水般涓涓流出,一部部優秀的作品也隨之應運而生。在他們的習作中,用詞準確生動,描寫生動具體,語言幽默風趣,文筆自然流暢,段落勾局自然清晰。
四、注重改革批改作文的方法,提高評價的有效性
葉圣陶先生說過:“學生的作文,其實就是綜合地表現了他今天以前的知識、思想、語言等方面的積累。”也就是說,通過學生的作文,我們不僅可以了解他的寫作水平,還可以洞察出學生的思想。所以,我們在評價學生的作文過程中,不僅要合理評價文章本身,也要針對學生流露的困惑,給予更多鼓勵,從而也達到培養學生寫作興趣的目的。在平常的教學實踐中,學生的寫作量一大,老師的指導和批改作文的方法一定要改革。我的方法是:一是親自“下水”;二是認真記錄;三是面批面改;四是加強評講。
除了上述所說,提高作文教學的效果還要從學生的生活實際、知識實際出發,這樣學生才能寫出體會最深、感情最真的精品。總之,只要教師不斷探索,豐富作文的教學形式,關注學生的個性差異,因材施教,積極引導學生做生活的有心人,鼓勵學生在平時積累大量的寫作素材,切實調動學生的寫作興趣,相信學生的作文能力一定能提高,作文課堂的教學效果也會別開生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