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力
【摘 要】興趣是人對事物或活動所表現出來的積極、熱情和肯定的態度,并因此產生參與、認識和探索的心理傾向。音樂教學的首要任務是培養學生對音樂的興趣,興趣是學習音樂的基本動力,是學生與音樂保持密切系的前提,是激發學生學習動機的最現實最活躍的因素。
【關鍵詞】興趣;激發;創設;互動
音樂作為美育的重要組成部分,主要通過人聲演唱和樂器的演奏等音響的形式,來構成聽覺的音響形象,表達人們的思想感情,引起情感共鳴,達到其審美作用。音樂課的基本價值在于通過聆聽音樂、表現音樂和創造音樂為主的審美活動,使學生充分體驗蘊涵于音樂音響形式中的美和豐富的感情,為音樂所表達的真、善、美的理想境界所吸引、所陶醉,與之產生強烈的情感共鳴。
興趣是人對事物或活動所表現出來的積極、熱情和肯定的態度,并因此產生參與、認識和探索的心理傾向。興趣對于學習的意義,應該說很早就被人們所認識。音樂教學的首要任務是培養學生對音樂的興趣,興趣是學習音樂的基本動力,是學生與音樂保持密切系的前提,興趣是激發學生學習動機的最現實最活躍的因素。如果我們的音樂課不能使學生喜愛,不能成為發自學生內心的需求,那么任何所謂的“音樂學習”對學生來說都沒有意義。基于興趣是音樂教育的首要任務,下面來談一談如何培養學生的興趣:
一、創設情境教學激發興趣
音樂的情境教學是指在教學過程中.可以根據教學內容,創設一種合適的情境,營造教學氛圍,讓學生在感受、體驗音樂的同時有身臨其境之感 情境設置要符合小學生的年齡特征.使他們更好地學習音樂技能.提高音樂素養,從而準確地捕捉音樂形象.進入角色。教學環境對學生學習有潛移默化的影響.情境教學是行之有效的教學方法
1.導人情境教學
在音樂教學中,要想讓學生用心去感受,學唱歌曲。不但要重視范唱、學唱、歌曲處理等環節,更要重視“導入”這個重要環節一個精彩的導入不僅能引發學生學習的興趣,點燃求知的火花,更能使一堂課的教學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導入是新課的開始,也是新課的基調所存,教師只要運用豐富多彩、新穎別致的教學法.就能喚起學生愛學的激情。大部分青少年喜愛的偶像歌星周杰倫,他唱歌吐字有點含糊不清,以至于很多人聽不懂他唱的什么,關于他的爭議很多,周杰倫推出一張名為《十一月的肖邦》歌曲專輯,老師在課堂上可以這樣導入:周杰倫這個專輯為什么叫這個名字呢,為什么不叫《十一月的莫扎特》或《十一月的貝多芬》呢?肖邦是浪漫樂派作曲家中的鋼琴詩人,他一生中創作了大量體裁的各種作品,包括波蘭舞曲、練習曲、前奏曲、諧謔曲、瑪祖卡、夜曲、即興曲、敘事曲,奏鳴曲等,其中《夜曲》是肖邦創作中很富有浪漫性的一種音樂體裁。專輯《十一月的肖邦》第一首歌曲就是《夜曲》,而且這首歌曲里面有一句歌詞:為你彈奏肖邦的夜曲,可見周杰倫是很喜歡肖邦的,那么你們想不想知道肖邦的《夜曲》是怎樣的呢?通過這樣的導入,同學們肯定很想去了解肖邦及其作品,看看到底有什么魅力,讓他們偶像這么喜歡。
2.讓多媒體課件進入課堂
傳統模式的音樂理論教學是粉筆加黑板,學生單靠聽覺獲得知識,而多媒體能夠視聽結合,增強學生的感性認識,彌補紙上談兵的不足,運用多媒體的交互性及大屏幕投影,可以營造出聲、畫并茂的情境,從而提高教學效率。在教唱《我們是共產主義接班人》時,把這首歌的演出放出來讓大家欣賞,音樂的旋律和節奏感提高了學唱的效果。如果單由老師來范唱,就顯得單調,唱不出歌的氣勢,影響欣賞效果,多媒體在音樂表現上的多重性和多樣性,能啟發學生在學習中的創造思維,如在多媒體配器教學中,一首旋律可在短時間內以不同的速度、節奏、音色、風格編配出不同的音樂形象及音樂表現喜、怒、哀、樂。
3.以故事導人情境
小學生好奇心強,講故事是吸引學生的好方法之一。如教唱歌曲《歌唱二小放牛郎》時,我先把王二小的故事繪聲繪色地講給學生聽,使學生對王二小有一定的了解,也使課堂有了莊嚴肅穆的氣氛。通過對歌曲的教唱和進一步處理,學生對英雄王二小的懷念之情不斷加深,情感在動人的旋律中不斷升華,從而使陌生的形象變得生動、感人、可親可敬。
二、借助多媒體,創設音樂情景
隨著時代的發展,多媒體教學越來越普及化。為什么多媒體教學越來越受到廣大師生的喜愛呢?為什么越來越多的音樂教師選擇多媒體這一教學形式來為自己的音樂課堂服務呢?實踐證明,多媒體確實是一項很好的教學輔助工具。多媒體教學有著它自身獨特的優勢,它集畫面、文字、聲音于一體,它使復雜的音樂知識更加簡單化,使凌亂的音樂信息更加條理化。比如,在講《京劇》一課時,通過各種各樣的視頻欣賞讓學生很直觀的感受到京劇中各種行當、各種表演形式的區別,充分領略到“國粹”的魅力。講歌劇《卡門》和音樂劇《貓》時通過欣賞視頻,讓學生從視覺上和聽覺上來感受二者的魅力與區別。一次次的教學實踐證明,多媒體教學可以全方位的刺激學生的視覺、聽覺等各種感官,引起學生學習音樂的興趣,激發學生的音樂審美意識,人人提高了音樂課的課堂教學效果。
三、借用傳說、故事等激發學習興趣
音樂欣賞的過程是從官能欣賞到情感欣賞再到理智欣賞的過程,是欣賞者的情感與音樂作品所表達的情感相互交流的過程。為了更好地幫助學生從簡單的官能欣賞到理智的欣賞,教師除了讓學生傾聽音樂作品外,還要從樂曲產生的社會背景、作曲家的生活經歷、創作意圖等方面進行分析。在學習浪漫樂派一位代表人物肖邦時,我首先告訴學生在世界音樂史上如果哪一位作曲家將愛國主義和民族主義滲入到自己的骨髓里的話,那么波蘭作曲家肖邦一定會被列到首當其沖的位置。然后一邊欣賞肖邦的作品,一邊為學生介紹作曲家當時所處的社會環境,正是因為有了這樣的社會背景,才使得肖邦的一生始終將祖國和民族視為自己的生命,這一點在他的作品中得到了充分的體現。
四、設計互動環節,讓學生參與互動
要想真正的激發學生學習音樂的興趣,如果只是單調地靠老師講學生聽,久而久之,學生自然會對音樂課失去興趣。所以,要根據不同的教學內容讓學生盡量的參與互動,這樣可以大大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從而活躍課堂氣氛。比如,在學習《校園歌曲》一課時,設置“聽音樂,猜歌名”這一游戲互動環節,以組為單位,看看哪一組猜對的歌名最多。在短短十分鐘的游戲時間里,學生不僅欣賞和演唱了大量的校園歌曲,而且課堂氣氛也被充分地調動起來。
讓學生時時保持一種對音樂學習的積極心態和愉悅體驗,學生更會了“學海無涯‘樂作舟”,音樂課堂便成為學生精神家園,音樂將真正走進學生的心中,成為其心靈的美好東西。總之.杜威說:“興趣能使一個人和他的對象融為一體。”音樂課堂教學要根據學生的心理特點,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以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展開教學,使他們以最大的興趣參與到教學活動中來,使他們對學習有一種滿足感、渴求感與自豪感,為以后的成長打下堅實的基礎,促進學生綜合素質的健康發展,達到素質教育的目的,這是我們每位音樂教師不斷研究和探討的任務。
參考文獻:
[1]馮易.建立務實創新的廣告學模塊化課程體系.教學研究新論.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2006年
[2]袁文藝.“后發”院校廣告學專業教育調查.教學研究新論.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2006年
[3]蘇珊·朗格.藝術f——I題.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83
[4]曹理.音樂學科教育學.首都師范大學出版社,20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