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智勇 范益民



[摘要]目的 比較微創穿刺引流術與開顱手術治療高血壓腦出血的臨床療效。方法 將該院于2012年1月—2013年6月收治的72例高血壓腦出血患者隨機分為兩組,分別采用微創穿刺引流術及開顱手術進行治療,比較兩組的手術時間、術中出血量、治療有效率及并發癥發生情況。結果 觀察組手術時間及術中出血量均明顯低于對照組(P<0.05),手術治療有效率明顯優于對照組(P<0.05),且術后并發癥的發生率明顯低于對照組(P<0.05)。結論 微創穿刺引流術是治療高血壓腦出血有效手段,有效降提高患者術后的生存質量,具有較高的臨床價值。
[關鍵詞]高血壓腦出血;微創穿刺引流術;開顱手術
[中圖分類號]R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0742(2015)03(c)-0087-02
[Abstract]Objective Comparison of minimally invasive puncture drainage clinical surgery operation and craniotomy in treatment of hypertensive cerebral hemorrhage. Methods The 72 cases of hypertensive cerebral hemorrhage from2012 danuary to 2013 June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Respectively using minimally invasive drainage and craniotomy operation treatment, were compared operative time, blood loss, treatment efficiency and occurrence of complications. Results The observation group operation time and bleeding volume during operation were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 (P<0.05), the effective rate were significantly bett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 (P<0.05), And the incidence of postoperative complications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at of control group (P<0.05). Conclusion Minimally invasive drainage is effective means of treatment of hypertensive cerebral hemorrhage, can effectively reduce improve patients life quality,has a high clinical value.
[Key words]Hypertensive intracerebral hemorrhage;Minimally invasive Puncture drainage;Craniotomy operation
高血壓腦出血(HICH)是神經外科的一種臨床常見疾病,其發病原因主要是高血壓合并有顱內小動脈硬化或動脈瘤或動靜脈畸形的破裂出血。近年來高血壓腦出血的發病率逐年上升,由于病情進展迅速,且具有較高致殘率和病死率[1],高血壓腦出血給人們的生活帶來了巨大危害,如何對腦出血患者進行及時有效的臨床治療對于提高患者生存率和減輕患者及社會壓力具有重要意義。近年來隨著醫療技術的不斷進步,微創技術在神經外科的臨床應用越來越普遍,小骨窗顱內血腫清除術在臨床得到廣泛應用。該研究選用2012年1月—2013年6月醫院收治的72例高血壓腦出血患者為研究對象,比較微創穿刺引流術同開顱手術臨床療效,現將結果匯報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該研究隨機選取在該院2012年1月—2013年6月收治的72例HICH患者,全部患者經頭顱CT掃描后診斷,診斷標準符合第四屆腦血管學術會議關于高血壓腦出血標準。隨機將72例患者分為觀察組與對照組兩組,觀察組患者36例,其中男性22例,女性14例,年齡44~81歲,平均年齡(58.5±10.3)歲,出血部位基底節區18例,腦葉6例,丘腦4例,小腦2例,破入腦室6例,出血量30~80ml,平均出血量(45.65±14.32)mL,患者發病至手術時間平均(16.64±5.40) h,手術前格拉斯哥昏迷(GCS)評分(8.75±2.32)分。對照組中患者36例,其中男性20例,女性16例,年齡45~79歲,平均年齡(57.6±11.2)歲,出血部位基底節區19例,腦葉4例,丘腦5例,小腦3例,破入腦室5例,出血量35~70 mL,平均出血量(43.55±15.14)mL,患者發病至手術時間平均(17.22±5.25)h,手術前格拉斯哥昏迷(GCS)評分(8.54±2.24)分。兩組患者在年齡、性別、出血部位、出血量、術前GCS評分及發病至手術時間等方面相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兩組資料具有可比性。
1.2治療方法
全部患者均給予甘露醇脫水、控制血壓及對癥支持治療,煩躁不安的患者可以適當給予鎮靜劑。對照組采用傳統開顱手術行血腫清除。觀察組給予行微創穿刺引流術,術前CT定位血腫位置,選血腫最大層面中心點作為靶點,依據頭顱CT測算穿刺深度及路徑,選擇合適型號的穿刺針及穿刺部位,穿刺部位進行標記,局麻后切開穿刺部位頭皮約2~3 cm,電鉆鉆顱一直徑1 cm骨孔,避開皮質表面血管及重要功能區,按選定路徑穿刺進入血腫中心,接5 mL注射器進行抽吸,如為陳舊性血液證明穿刺成功,置入軟通道引流管,首次抽吸量不宜過大,抽吸部分血腫后,用少量無菌生理鹽水灌洗置換至灌洗液呈淡紅色,抽吸過程注意控制血壓。手術后6 h復查頭顱CT,血腫大于10 mL時尿激酶3萬U及生理鹽水3 mL注入,夾閉引流管2 h,待充分侵潤后反復沖洗,沖洗液呈淡紅色后停止,術后給予綜合治療。術后每日復查頭顱CT,根據血腫殘余情況決定每次沖洗次數及引流時間。經頭顱CT復查確定基本無殘留血腫后拔除引流管。endprint
1.3手術過程及療效觀察指標
分別對兩組患者的手術時間、術中出血量進行記錄并進行比較。手術治療效果根據患者生活自理能力、神經功能及頭顱CT結果進行評價,顯效:頭顱CT顯示血腫清除,神經功能恢復良好,生活能夠自理;有效:頭顱CT顯示血腫基本清除,神經功能基本恢復,生活基本能夠自理;無效:患者生活無法自理,存在嚴重神經功能障礙,處于植物狀態或死亡[2,3],治療總有效率為顯效率+有效率。觀察兩組患者手術并發癥的發生情況。
1.4統計方法
全部數據均采用SPSS 15.0統計學軟件進行分析,計量資料用(x-±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用率表示,組間對比采用c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兩組患者手術時間、術中出血量比較
觀察兩組患者平均手術時間及術中出血量,觀察組手術時間及術中出血量明顯少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詳見表1。
2.2手術療效比較
以治療總有效率為顯效率+有效率,兩組相比較,觀察組治療總有效率明顯優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詳見表2。
2.3手術后并發癥比較
觀察兩組患者顱內出血、感染、消化道出血等并發癥,觀察組術后并發癥發生率明顯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詳見表3
3討論
高血壓腦出血發病機制是高血壓引起的顱內硬化動脈或動脈瘤破裂出血[4],血腫一般30 min內形成,如不及時清除,血腫周圍腦組織由于血腫壓迫因缺血缺氧發生不可逆的損傷,另外,隨著時間推移,血腫分解產生的血管活性物質、出血激發的凝血酶、細胞因子等可以造成對腦組織的再次損傷,引發周圍腦組織發生水腫、炎癥、缺血等一系列病理學改變[5]。高血壓腦出血的治療效果及預后同手術后血腫的殘留具有一定關系[6]。
目前外科治療高血壓腦出血的方法很多,有開顱手術、神經內鏡手術、微創穿刺引流術等。傳統開顱手術可以有效緩解腦組織的壓迫,清除血腫,并能解決血腫產生的毒性物質對腦組織的損傷[7]。微創血腫穿刺引流術與開顱手術相比,在穿刺解除壓迫時對腦組織損傷小,可以減少顱內感染的發生,還可以有效防止顱壓波動,殘存神經組織可以得到保留,另外在手術時間、術中出血、手術療效及恢復、預防并發癥等方面均具有優勢。手術后注意結合內科治療以達到滿意療效[8]。該研究中觀察組采用微創血腫穿刺引流術進行治療,手術時間及術中出血量均明顯低于對照組,手術治療有效率明顯優于對照組,術后并發癥的發生率明顯低于對照組。傳統開顱手術雖然暴露充分,可以徹底清除血腫、壞死組織、止血徹底等優勢,但開顱手術損傷大、術后恢復慢且繼發腦組織損害較多。同相關研究相比,手術時間有所差異,考慮與術者熟練程度有關,治療有效率及術后并發癥發生率均無明顯差距。
總之,微創穿刺引流術是治療高血壓腦出血有效手段,其手術不僅易于操作,風險低,而且療效好,可以有效降提高患者術后的生存質量,具有較高的臨床價值。
[參考文獻]
[1] Zia E,Hedblad B,Pessah-Rasmussen H,et al.Blood pressure in relation to the incidence of cerebral infarction and intracerebral hemorrhage.Hypertensive hemorrhage: debated nomenclature is still relevant[J].Stroke,2007,38(10):2681-2685.
[2] 孫道法,張帆,謝均燦,等.小骨窗開顱手術治療高血壓腦出血臨床分析[J].中國實用神經疾病雜志,2012,15(8):371-373.
[3] 勾俊龍,毛群,邢復明,等. 高血壓腦出血立體定向治療與開顱手術治療預后分析[J]. 中華神經外科雜志,2009,20(5):193.
[4] 鄧平, 吳曉牧. 高血壓腦出血病理生理機制研究進展[J]. 中華腦血管病雜志:電子版,2010,4(4):19-26.
[5] 魏麟, 李剛, 金澎, 等. 快速細孔鉆顱腦室置管引流術治療腦室出血3571 例臨床分析[J]. 中華神經醫學雜志,2011,10(7):731-734.
[6] 吳立華,王恒,張靜軒,等.腦出血術后血腫殘留量對細胞因子的影響[J].中華神經外科雜志,201l,24(8):610-611.
[7] 夏國道,姚建社,包平,等.高血壓腦出血的臨床特點和療效[J].中華神經外科雜志,2011,19(3):231-232.
[8] Takeuchi S,Nawashiro H,Wada K,et a1.Ventriculomegaly after deeompressive craniectomy with hematoma evacuation for large hemispheric hypertensive intracerebral hemorrhage[J].Clinical Neurology and Neurosurgery,2013,115(3):317—322.
(收稿日期:2014-12-27)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