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以電子商務平臺為核心的電商金融是互聯網金融的核心模式之一,對擴大消費內需、解決中小微企業融資、支持實體經濟發展具有重要作用。文章先對電商金融的背景及意義進行簡要論述,在此基礎上對電商金融的組成要素和基本模式進行探討,研究顯示:電商金融生態圈由電子商務平臺、互聯網大數據、資金需求方、資金供給方四個基本要素組成;電商金融生態圈已形成消費者信貸和中小微企業信貸兩者模式;隨著電商平臺和第三方支付的進一步融合升級,中國資本市場的改革進一步深化,電商金融生態圈中將會出現小微金融機構信貸模式。
【關鍵詞】互聯網金融 電商金融 電商生態圈 金融創新
一、前言
互聯網金融是傳統金融業和互聯網技術的融合與創新,是對傳統金融模式的補充和延伸。關于互聯網金融的概念界定,學術界和實務界至今仍未形成統一的認識,但從金融實務的視角出發,互聯網金融被認為是電商平臺和互聯網企業依托于云計算、大數據等互聯網技術與工具而產生的一種新型金融模式,具有融資信貸、商務支付和金融交易中介等功能。目前,我國互聯網金融主要由電商金融、P2P網絡信貸、互聯網金融門戶、網絡眾籌等模式組成,其中電商金融的縱向影響度最深、橫向影響面最廣。
互聯網金融模式的爆發式發展,是對我國傳統金融行業的有益補充和延伸,不僅有助于緩解中小企業融資難問題,而且也推動了民間金融合法化、陽光化、規范化進程,更重要的是互聯網金融的崛起還起著倒逼中國金融改革的作用,加速了現代化金融生態圈的形成。近年來,我國電商發展異常迅猛(如圖1所示),電子金融作為互聯網金融的代表性模式之一,研究其類型、特點及發展規律對規范互聯網金融、深化金融改革、推動經濟結構轉型和經濟周期換擋具有重要的理論價值和現實意義。
圖1 2011~2018中國電子商務市場交易規模
資料來源:鈦媒體、綜合企業財報及專家訪談。
二、電商金融的基本要素
電商金融主要是指電商企業利用電子商務平臺海量的客戶流,將金融產品和電子商務服務深度結合,借助互聯網技術與工具向用戶提供融資信貸、商務支付和金融交易中介等服務。為更清晰的了解電商金融的運營,文章重點對電商金融的基本要素及其模式進行剖析。
(一)電商金融的基本要素
目前,學術界和實務界均認為電商金融體系主要由四個要素組成,具體包括電子商務平臺、互聯網大數據、資金需求方、資金供給方四個方面,每一次電商金融系統的交易活動都需要各要素的協調與配合。
首先,電子商務平臺是電商金融生態圈的核心組成部分,是實現電商金融交易和服務的主要載體。在電商金融生態圈中,電子商務平臺通過利用自身極大的用戶信息量對電商金融客戶的個人信用、資金需求、支付能力進行評估與測算,承擔著電商金融服務協商、交易、監控等各項任務,為電商金融的正常運營提供保障。
其次,互聯網大數據是電商金融實現有序、高效、可持續發展的基本前提。在互聯網和計算機的研究領域,“大數據是指大小超出了傳統數據庫軟件工具的抓取、存儲、管理和分析能力的數據群”,大數據憑借信息量大、信息源多、計算性快、可信度高等多方面優勢,是電商平臺核心競爭力的主要來源。
再者,資金需求方和資金的供求方是電商金融的交易主體,屬于電商金融生態圈的終端。一般而言,消費者、個體戶、中小微企業、大型企業以及商業銀行都可以成為電商金融生態圈中的資金需求方和資金供給方,其中:中小微企業是資金需求方的主力軍;由平臺注資的貸款公司、商業銀行等金融機構是資金供給方的主要組成部分。
三、基于服務對象的電商金融三大模式分析
通常,根據電子商務平臺的服務對象的規模、性質以及信用類型,學術界往往把電商金融分為消費者信貸和中小微企業信貸兩者模式,本文對這種劃分觀點表示認同。但是,隨著我國金融改革的深化,電商金融生態圈將會出現小微金融機構信貸模式,原因在于中國的電商平臺與第三方支付聯系緊密,具有天然的同盟關系。
(一)電商金融生態圈消費者信貸模式
消費者信貸是電商金融生態圈中針對消費者的基礎式電商金融服務模式,因為無論是B2C或C2C電子商務平臺都是給消費者提供終端服務,為了進一步挖掘市場潛力,電商企業往往會根據消費者以往的信用狀況進行信用評級,進而給予消費者在封閉的電商生態圈內進行信用額度消費,具體的交易服務模式如下。
圖2 電商金融生態圈消費者信貸模式圖示
消費者信貸模式在本質上是電商營銷的一種手段,但隨著規模、方式、內容的不斷發展,已經成為互聯網金融的代表形式之一,對擴大內需、繁榮市場、促進實體經濟的發展發揮著十分重要的作用。隨著我國征信體系的逐步建立,加之互聯網大數據分析下的信用評估越來越完善,消費信貸模式也將會向O2O平臺發展。
(二)電商金融生態圈中小微企業信貸模式
毫無疑問,中小微企業信貸模式是電商金融緩解中小微企業融資難、支持民營企業產學研、促進實體經濟穩步發展的重要工具。從資金需求方的視域來看,中小微企業信貸分為兩類:一類對供應商(給電子商務平臺供應商品的中小企業)的信用貸款,另一類是對平臺企業(B2C模式中的中小微企業)的信用貸款,兩種類別均基于中小微企業在電子商務平臺積累的交易信用。
圖3 電商金融生態圈中小微企業信貸模式圖示
從目前的實踐經驗來看,中小微企業信貸模式降低了中小微企業的融資成本和門檻,大大縮短了中小微企業的融資周期,起到了繁榮市場、促進消費、推動實體經濟的進一步復蘇的作用。但要強調的是,在這個模式中電商平臺本身通常不能成為資金的需求方,這對于電商金融生態圈的安全十分重要。
(三)電商金融生態圈小微金融機構信貸模式
目前,多數專家學者認為電商金融生態圈只有消費者信貸和中小微企業信貸兩種模式,而類似于銀行間的隔夜拆借行為不會在電商金融生態圈發生,原因在于金融機構之間的拆借往往規模大、時間短,納入電商平臺后,這種拆借的成本將增高,并且在效率上也大打折扣,但筆者認為這種觀點還有待證實。
圖4 電商金融圈小微金融機構信貸模式圖示
因為隨著金融改革的持續推進,存款保證金制度和利率市場化最終將完全實現,那么開放后的資本市場會出現許多新興民營金融市場主體,但他們的規模小、歷史短,雖具有一定的電商平臺交易信息,但往往不容易在歷史悠久、規模較大的商業銀行間獲得資金幫助。而中國的第三方支付平臺往往是基于電商的發展而形成,資金規模逐步擴展,因此中小金融機構從電商金融獲取所需資金是其絕佳的選擇。
參考文獻
[1]謝平,鄒傳偉.互聯網金融模式研究[J].金融研究,2012,(12).
[2]程華.互聯網金融的雙邊市場競爭及其監管體系催生[J].改革,2014,(07).
[3]陶婭娜.互聯網金融發展研究[J].金融發展評論,2013,(11).
[4]黃茂生,李昇.商業銀行參與電子商務的策略選擇[J].區域金融研究,2014,(01).
作者簡介:武若楠(1994-),女,漢族,河南洛陽人,河南大學經濟學院,2012級本科生,金融學專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