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小玲

【摘要】通過分析《建筑力學與結構》這一門課程在高職土木工程專業學生培養方案中所起的作用,研究本校高職土木工程專業學生的特點,提出提高教師授課效果及學生學習效果的對策,并通過學生的學習興趣、對教師的評價及課程成績等方面的數據說明方法對策的有效性,為后續教學研究提供經驗借鑒。
【關鍵詞】建筑力學與結構 ?能力本位 ?土木工程專業 ?高職學生
【中圖分類號】G7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5)05-0216-01
一、前言
高職土木工程專業培養學生未來零距離就業技能操作崗位和助理管理協調崗位,晉升高級技術技能操作崗位和項目經理管理崗位[1]。《建筑力學與結構》是一門專業基礎課程,能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專業知識,實現學生零距離就業;同時為晉升崗位提供后勁基礎,是一門重要的專業基礎公共課程。
二、對策措施
(一)學生特點
高職學生的特點:本校學生的生源結構,有少部分是高考達到專科及以上水平的學生,有其中一小部分是高考達不到專科線的學生,還有大部分是中職對口升學的學生。經調查研究,發現絕大多數學生的特點:1.學習動機較弱[2],只求拿到畢業證;2.學習上有較強的依賴性,只希望老師給出結果,不求過程;3.抽象邏輯思維能力較差,較難理解理論知識;4.自制自學能力較差,較容易受到誘惑。5.對自身完成事情獲得成功及來自老師和同學的鼓勵和贊揚非常敏感。
(二)提出對策
本文采取善用學生的特點,按照能力本位方法來進行授課,具體措施如下:
1.《建筑力學與結構》是為專業課程服務[3],為晉升崗位提供后勁,課程里涉及到較多的工程實驗及實驗思維,可以精選課程內容[4],形成小項目,采用項目教學法[5]。在項目背景下,涉及力學解決的問題,適時引入課程知識,學以致用,并適當滲透工程思維。
2.在講解特點知識點時,因內容相對抽象,需要采用實驗的思維、用直觀的圖片或視頻進行講解,或正好合適日常生活的例子類比講解[6];總之化抽象為形象,適當提問,引發學生興趣并鼓勵其主動尋找答案。
3.授課時一定要讓學生參與互動,教師需精心設計教學環節。教師生動講解完相應的知識概念,需馬上用實際工作中的例子讓學生思考如何應用,并把問題轉換成書面例題進行講解,鼓勵學生動手抄寫例題,然后再出相應題目課堂上給學生思考、練習。這個環節尤為重要,是學生能力提升的最佳時機。
4.教師及時考核,將結果反饋給學生,給予適當的贊揚和鼓勵。但更重要是讓學生切身感受自己的進步給予其自信心。
三、對策措施在案例中的應用
(一)實驗案例
以本教師2012年至今講授高職土木工程專業《建筑力學與結構》及學生學習的具體情況進行實驗分析和總結,具體實驗情況如下:
1.對象:2012級、2013級和2014級中3個班的高職土木專業的學生。
2.約束條件:①分析的班級學生均由同一位教師授課;②分析的班級學生在當個學期的授課內容和授課安排的時間相當;③分析的班級學生的生源結構(高考升學及對口升學學生比例相當);④分析的班級學生在學習本門課程時的年齡差距及基礎教育背景相當;⑤分析班級的學生總人數相當。
(二)實驗步驟
1.根據教師入職時間及對職業教育的認識深淺不同,分別采取了不同的教學方法,具體情況如下:①2012級學生,采用學科本位教授方法,對學生采取傳統的系統知識講授方法;②2013級學生,教師逐步探索現代職教理念的教學方法,在相應單元知識點上部分采用任務驅動教學法進行講授知識;③2014級學生,教師逐步成長,積累了一定的教學經驗,采用能力本位教學方法。
2.每個班級在學期期中過后,教師請學生以不記名的形式進行問卷調查。調查問卷設如下問題:①聽課后是否感覺對自己有幫助;②對教師的滿意度如何;③經過學習本門課程后是否增加學習興趣;④能否聽懂教師上課等問題,都分別設置五個等級,請學生按不同程度進行打鉤。
3.學期期末對實驗班級學生的成績進行及格率和優秀率的匯總分析。
(三)實驗結果與分析
圖1 ?不同年級學生的及格率情況 ?圖2不同年級學生優秀率的情況
圖3 學生問卷調查結果
從圖1和圖2看出三個年級的及格率、優秀率中數據看來14級比12級略有增長,而13級的情況比較不同;數據的結果有可能是教師的教學水平的不斷變化,以及教師對不同年級學生的要求有所不同,也可能是不同專業的學生對課程重要性的認識有所不同,而出現數據不能明確反映問題。從圖3看出學生無論是對教師的滿意度,還是對課程的感興趣程度,或對課程專業幫助的認識程度上均有所上升;綜合以上三圖看出文中所采取的措施還有待進一步完善細化到課程各個知識點中,并還需對學生掌握知識程度進行分層,使更多的學生達到及格,鼓勵更多的學生達到優秀。
四、結論
1.采用能力本位教學方法,運用項目教學法和任務驅動教學法并及時對學生進行考核,能夠有效地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幫助學生從專業課、就業崗位的角度認識《建筑力學與結構》這門課程的作用。文中所采取的措施為后續教學研究中提供經驗和借鑒。
2.從實驗的結果得出,還待進一步完善實驗的約束條件,如采用相同專業的學生進行分析,在同一年級的學生中進行授課,教師教學水平更加穩定等條件進行實驗,得出更加貼切實際情況的結果,進而反過來促進教學措施的改進。
參考文獻:
[1]戴士宏.職業教育課程教學改革[M].清華大學出版社,2007.6
[2]蹤萬振.高職建筑力學教學改革初探[J].考試周刊,2013.37
[3]李高峰,席曉燕,李晶,賈培強.環境化學專業小學時工程力學教學改革探析[J].唐山學院學報,2013.09,25(6)
[4]許英姿,沈玉鳳,李麗君.成人高等教育工程力學教學中采用案例教學法的探討與實踐[J].大學教育,2013.02
[5]莫文鋒.基于能力本位的《計算機輔助制造》課程改革與實踐[J].裝備制造技術,2010(8)
[6]王仁田.“學案導學法”在中職土木工程力學教學中的應用[J].Skill方法. 2013.09